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论文发表

九个概念研究选题思路

时间:2022-12-08 00:20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概念”是重要的选题密码,也是在人类思维体系最基本的构筑单位。任何学科都存在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上,“概念”密码可以运用到任一学科的选题中。不过在实际运用“概念”密码时,很多作者只想到做“概念辨析”,这就遮掩着“概念”密码的丰富运用。实际上,“概念”密码运用得当,不仅可以生产出很多高质量的选题,还可以让选题很有趣,体现更多人文关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概念”密码,我们围绕已发表的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概念”研究的9种选题思路。

一、概念的演进

“概念的演进”就是研究某一概念在不同时期自身的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内涵外延的变化。这类概念,往往是现实中使用的高频词,且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被人们提及。符合这类特征的概念,可以围绕“概念的演进”确定论文选题。比如,很多概念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直接相关。而大政方针政策又具有连贯性或持续性,不同时期的官方文献会反复提到某些概念。这些概念具备“高频”“被反复提及”等特征。这就为我们围绕“概念的演进”思考选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比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决策,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又提出“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概念。这些由“改革”这一概念演进出的更多概念,既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相关范文

“改革”内涵的演进: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民主革命”结说:一项基于近代中国情境的概念史考察

“物”、“心”之辩:中国知识界的“唯物史观”解读变迁(1918-1923)

“现代化”:历史演进、概念体系与语义用法——以党的文献为中心的文本分析

“资产阶级法权”:一个革命政治语词的历史考察

二、传统概念的现代阐释

这一选题思路,与上一条“概念的演进”有些类似,都把概念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所不同的是,“传统概念的现代阐释”更强调用现代观念阐释或理解传统概念,以及站在当代去审视过去的概念。而且上述语境所指向的概念,都是以一个固定的名称出现,并不存在相关但名称不同的多个概念。“传统概念的现代阐释”这一选题思路,与中国文化直接相关。国内一直强调文化自信,这里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当我们围绕传统文化的特定概念,判断其在现代社会的运用时,也就意味着对这些传统概念的再认识;当站在当代的立场上去审视过去的革命文化时,更容易看清哪些是有长久生命力的真文化,哪些只是一时存在的极端文化。

比如,“愚公移山”是一个古代寓言,但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在用。在现代中国,它已经由一个寓言故事变成了一个政治隐喻,成为一种民族精神。针对上述变化,我们就可以结合现代中国语境,研究它是如何实现上述变化的,以及怎样更好地将其运用于现代中国。再如,“样板戏”也是一个流传度很广的概念。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样板戏曾经是反传统、很现代的事物,但随着历史发展,它自己反而变得很传统。样板戏的兴起,跟当时的国家政治紧密相关。因此,可以从现代政治学角度探讨“样板戏”这一传统概念,分析其历史沉浮的根源,从而揭示其本质。

相关范文

“愚公移山”寓言在现代中国的阐释与运用(1936-1976)

形式“共意”视域下的“样板戏”研究

循名责实——“延安”的概念史及其在战时的建构表达

三、多个相关概念的使用变迁

对于科研选题而言,“概念的使用”往往是指组织或群体对概念的使用,一般不指个人对概念使用。一个组织在由幼小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始终面临对复杂形势的判断和把握,由此衍生出大量描述当时形势的概念。比如,由于革命形势复杂且变化迅速,我党先前提出的用于描述当时形势的多个概念,也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使用和内涵上的变迁。概念的使用变迁,反映着特定时期一个组织的真实发展状态,以及该组织的思想动态和策略制定等深层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围绕“多个相关概念的使用变迁”思考选题。

比如,“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这两个词语,就是尚处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描述革命形势时,经常使用的概念。由于党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有所变化,人们对上述概念的使用也随之变化,在实际表述时,其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各自所表达的内涵也跟之前不一样了。

相关范文

“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中共形势表述语词的使用变迁(1928-1930)

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话语中“暴动”和“起义”称谓使用变迁的考察

四、熟知概念的由来或争议

“熟知概念”就是妇孺皆知,人人习以为常而当作现成概念去用的那些词语。但是,越是熟知,越是习以为常而不加思索地使用,越可能缺少对概念合法性的质疑。当我们聚焦概念的合法性时,也许会发现那些熟知概念本身,存在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对于科研选题而言,学术性是不可缺少的。一旦上升到学术层面,我们就不能默认熟知概念都是毫无疑义的。这时,探讨概念的由来或争议,便成为选题的一种可行思路。

比如,“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一提到“井冈山”,人们就想到著名的“朱毛会师”,甚至觉得“井冈山”这一名称可能跟毛泽东有关。但要问起“井冈山”什么时候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来。概念的由来答不上来,说明“陌生”。熟知概念的“陌生感”,恰好满足了我们对选题的评价要求。

相关范文

“井冈山”何时首次被党的文献提及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解偏差及本质理解

公众如何定义民主:理论分歧与实证测量

关于“四马分肥”三个主要问题的订正

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

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概念的再思考

试析近代中国自由知识界关于“社会主义”的概念共享与内涵共识(1927-1949)

五、主从概念界定

主从概念,是指具有主从关系的概念。主从关系是指,如果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包含着另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那么,上述概念间的关系就叫主从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叫主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叫从概念。由于“概念”是对特征的独特组合而形成的知识单元,“通过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所以概念本身并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可能包含多个从概念。从概念的存在,赋予了主概念更丰富的内涵。如果对从概念界定不够,就可能影响对主概念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可以关注那些具有主从关系的特定概念,探讨其概念界定。

比如,一提到的“人民公社”,人们往往把它跟“农村”联系起来。就连国内较为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把“人民公社”界定为“1958-1982年我国农村中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但是如果考虑到“人民公社”这一概念的外延,就会发现上述界定存在漏洞。因为,“人民公社”不仅有“农村人民公社”,还有“城市人民公社”。已有研究定义不周全,这就为我们做进一步的定义提供了创新空间。

相关范文

“人民公社”及子概念若干问题刍议——兼与《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榷

对“社会正义”概念的综合性反思——兼论当代英美学者的观点

六、概念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矛盾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理。概念也不例外,它同样存在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矛盾。具体来说,在概念提出的初期,人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统一,此时的概念属于一般意义的概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情境催生出与该概念相关的大量议题,衍生出概念的特殊意义。特别是在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代社会,更可能出现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出现争论不休的场景。当然,对概念的不同认知不代表非对即错,也可能各方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但不管怎样,概念的特殊意义冲击着概念的一般意义。二者存在冲突,要求我们剖析其冲突的实质,也就是从概念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出发,思考选题。

比如,“爱国主义”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因为它很早就出现了,也是一个时代概念,因为新的时代产生了爱国主义的新含义。在过去,人们只在自己的国家里生活,所以那时的“爱国主义”就是“爱”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家,但是到了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的场域已经打破了一国一地一民族的界限,于是爱国主义产生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冲突。厘清二者的关系、认清爱国主义的本真含义,便成为我们要承担的时代课题。

相关范文

爱国主义: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

七、概念的时空维度

明确具体可操作,是我们判断一个研究主题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在选题策划层面,作为研究主题的“概念”,也要符合“明确具体可操作”这一标准。一个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概念,必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比如,很多概念都是特殊历史下的产物,它在当时那个历史时空中才会出现,折射着当时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这个角度说,围绕“概念的时空维度”思考选题,可以起到以小见大的选题效果。

比如,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出现一种特殊的猪肉,名叫“爱国肉”。把猪肉跟“爱国”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当代人所不能理解的。但在当时,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过。而且从时空维度看,“爱国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并且集中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其背后反映的是国民经济调整面临困难,被迫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购买滞销的猪肉。可见,聚焦概念的时空维度,能够把握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面貌。

相关范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爱国肉”现象研究

八、综述概念

综述概念,就是围绕某个概念做综述研究。也就是,有一些重要概念被提出一段时间后,相应地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这个时候围绕概念做综述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该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推进与该概念相关的其他理论问题的研究。

比如,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北京共识》,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几年过去了,产生了大量有关“中国道路”的研究成果。这时,围绕“中国道路”做综述研究,可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更好地认识中国现实国情,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范文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述评

九、聚焦概念之“新”

聚焦概念之“新”,就是围绕一个新出现的概念,探讨这个概念到底“新”在哪里。由于很多新概念其实就出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体现在社会新趋势、新现象中。因此,研究这些新概念,不仅能深化对概念本身的理解,也能加深对大政方针政策、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的理解。

比如,2014年12月29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正式公布,“新型城镇化”进入人们的视野。“城镇化”很多人都听过,但是,“新型城镇化”在当时尚属于新概念。它到底“新”在哪里?“新型”到底是怎样的新型?研究这一概念之“新”,在当时事关对新型城镇化政策的理解,也关系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和实现,这样的选题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关范文

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何处?——基于类型学的分析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概念”研究的9种选题思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任何概念都能直接作为“概念”密码运用到选题中。我们所提供的“概念”研究的10种选题思路,同样各自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只有理解其适用情景,合理使用,“概念”密码才能成为科研选题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