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展开论证的两种基本逻辑

时间:2022-11-05 22:25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论文写作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分析问题包括:形成假设、研究设计、工具抽样、信息数据收集、资料分析等过程。既然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就会涉及到用什么方法去分析。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在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只有和研究相适切的方法才可以得出科学有效的研究结果。与自然科学相比,社科类研究在分析问题时更注重逻辑推导的过程,如果分析不清楚,就会出现逻辑断层的情况,这种问题在人文社科类写作时也是比较常见的。吴杨教授在其《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指南》中重点介绍了比较常用的两种逻辑分析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

  一.演绎法

  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就是从理论到理论,即从一般理论出发,通过演绎推理、研究设计以及数据分析,从而形成新的理论。下面对演绎推理的各个阶段进行简单介绍。

  1.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演绎推理的第一个阶段。在明确了研究问题后,我们需要通过演绎的方法,将理论转变为研究假设,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暂定性回答,即基于自己的研究问题先做出一个预判。在研究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样本来源、数据类型、所用到的工具、如何收集记录数据等问题。基于此,研究假设才能被转化为一种可操作可观察的存在。

  2.实证概括

  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等数据分析过程,通过估计参数的方向和大小,将可观察的一手数据转换和概括成新的结论。简单来说,这个过程就是将具体的数据结果转化成概括的结论的过程。比如,可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差、方差等描述性数据分析,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

  3.检验假设

  演绎法的最后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假设,即决定是接受还是拒绝假设。如果参数具有统计显著性,且方向与假设一致,就可以为假设提供支持。如果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就需要对各过程进行反思。整个过程就是通过逻辑判断对理论进行不断修正的过程。

  概括来说,演绎研究的成果是去证实或者拒绝一组构念之间的关系,这些结果可以被用于改进理论。

  二.归纳法

  在使用归纳法进行科学研究时,由于研究基本是从观察开始的,所以它的实施过程也会涉及到通过一些实证研究方法来搜集观察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转化为实证概括。然后再通过归纳的逻辑方法,形成概念、命题等,最后再构建理论。科学研究的归纳路径也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察。当现有理论无法支撑对研究问题的解释时,研究者需要自己归纳理论来解释自己的研究问题,这种归纳型的建立理论的研究往往是从观察开始的。此类研究最终形成理论和命题,并对提出的问题提供解释。比如,当研究者做的研究主题比较前沿,目前只有一些概念的认识时,他可以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归纳构建出某个理论来解决自己的研究问题。

  第二阶段: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也就是通过测量、样本归纳、参数估计来搜集观察资料,并加以分析,将其转换为实证概括。这个看上去和上面假设检验的过程类似,但分析方法是不同的。假设研究中,数据分析通常是量化的方法。在以归纳路径为基础的研究中通常使用的是质化分析技术,比如可以对一些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进行编码,形成的编码就是实证概括。

  第三阶段:形成理论。实证概括通过形成概念、命题和命题组合而最终转化成理论。比如,根据上个阶段形成的抽象概念建立一个可以解释研究问题的模型,基于模型,可以提出用于未来实证检验的命题。

  简单来说,归纳研究的结果,就是产生用于解释研究问题的新的理论洞见。其基本理念就是对最初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构念和命题,而新的理论又能再去解决相似或者相关的问题。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理论的推理形式,演绎是一般理论走向个别理论的思维方法,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很多情况下,归纳和演绎是互为前提和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