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8 16:25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一个奇迹。高储蓄率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支撑,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但储蓄占比持续过高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我们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本文将对造成中国高储蓄的原因以及高储蓄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高储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储蓄率;经济增长;政策建议
经过40多年的中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紧缺阶段进入了相对过剩的阶段。有效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是相对过剩经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还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高储蓄率会加剧有效需求的不足,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研究高储蓄的现象成因,探讨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对症下药,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储蓄的成因
(一)居民收入的增加
收入水平决定了储蓄的水平。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提高,政府不断颁布政策刺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在其他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总的来说,这种储蓄的增加,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只有足够的储蓄才能为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保障不充分
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敢花钱。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需要个人去支付费用。为了能够应付买房、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各种意外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支出,居民不得不进行大量储蓄。简言之,因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完善,看病贵、买房贵、上学贵,老百姓消费有后顾之忧,不得不“积谷防饥”。
(三)投资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比较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仅有 3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结构和数据来看,市场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民间的投资渠道则很有限。在资本市场欠发达时,多数人依赖银行体系。新生金融工具透明度较低,交易结构设计复杂,没有有效监管,资金风险很大。央行近年发布的一系列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储蓄始终是排在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产投资之前的居民首选投资项目。居民缺乏可靠的投资渠道,这也是导致居民储蓄无法流向投资市场,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四)贫富差距扩大
社会中收入水平差距太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高储蓄率现象。因为个人的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当到达一定程度时,每多一单位的收入,会有更少的部分用于消费,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因此,富人储蓄占收入的比重相比穷人会更大。从这个逻辑出发,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现象越严重,社会中的富人阶层越多,则越有可能出现储蓄率过高的现象。
二、高储蓄的经济效应
(一)积极影响
一是储蓄能够积少成多,集中力量办大事。个人的储蓄微不足道,但通过汇集,即可为国家所用,进行重点建设。二是为企业贷款提供了支撑,居民推迟消费,将消费额转化为累计资本,作为信贷资金的供给用于投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投资向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车轮,基础设施的投资引导经济发展,而投资带来的乘数效应引导着新的经济发展,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轴心,这一点我们毋须置疑。根据可贷资金市场理论,投资即需求,储蓄即供给。高储蓄率即高供给,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促进未来经济繁荣。
(二)消极影响
1.经济结构不平衡
储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过度储蓄也会扭曲经济结构,助长信贷激增,产生过度投资,使信贷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同时造成实体经济债务积累,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专家指出,高储蓄率背后暴露的是我国长期以来靠高投资、高出口拉动经济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更多的储蓄意味着更多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消费的低迷和和经济内生动力的缺失。根据数据显示, 2009年我国的投资率已上升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46.8%,消费率也对应降至了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48.6%。
2.激化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储蓄与需求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高储蓄率使需求减少,引起物价下跌,降低销售生产,从而减少收入,增加失业,引起新一轮的需求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市场陷入泥潭。此外,储蓄率水平高,意味着当前投资品需求较高,而消费品需求相对较低,相应的投资品生产能力也要高于消费品生产能力。居民的消费意愿降低也会带来产品积压、滞销等问题。
三、政策建议
高储蓄促进了投资需求的增长,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需求疲弱的影响,中国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寒流中逆风飞扬,但投资是为最终需求服务,若无需求作支撑,投资就可能陷入一条自我循环的死胡同。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虽能起立竿见影之效,也不过是权宜之计,非治本之法.关键在于引导人们消费, 加强以市场为基础的各种改革,增加市场活力。
(一)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储蓄与消费是负相关的。要解决高储蓄率问题,就必须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为此,国家和政府应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努力优化消费环境,净化经济秩序;企业应该注重自己的诚信,树立品牌效应,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个人要建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合理消费,既不铺张浪费,也不过度节俭,把消费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
(二)拓宽百姓投资渠道
近年来大众理财意识被逐渐唤醒,很多人都开始尝试银行以外的其它投资理财途径。《安联全球财富报告》也显示,中国家庭的分散投资进程正在继续,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已越来越注重绩效。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越来越深化,年轻一代的消费和投资习惯也在发生变化。政府和市场应该合力进一步拓宽百姓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途径,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预期和水平。
(三)健全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
健全的收入的分配制度能有效缩减贫富差距,相对公平的分配制度,能极大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政府应充分发挥税收与转移支付的再分配作用,促进收入公平。中国高储蓄率问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的不健全,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还是保障人民生活的相应的基础社会的建设都需要大力的进行完善,从而减少消费者对于未来消费的担忧,所以良好的社会保障是推动消费,降低储蓄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艾春荣,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
[2]陈冲.预防性储蓄动化的时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差异—基于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阶层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87-94.
[3]郭伟.中国居民储蓄规模高增长的成因分析与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6.(618): 204-211
[4]赵刘杰,马众.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居民高储蓄率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6.
上一篇:西方共享经济的发展启示
下一篇:完善商业银行监管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