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教育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技巧

时间:2023-01-10 09:2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初中物理学科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认识客观世界,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初中生的认知和智力水平发展仍然不成熟,思维和逻辑能力不强,很难理解物理学科中的抽象知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思维以及实验和观察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有趣的、科学的课堂导入衔接新旧知识,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本文主要探究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技巧,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技巧分析

  引言

  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堂导入环节是不可忽略的环节。高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还能衔接新旧知识点,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宏观的把握,牢固基础知识,为其利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保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精心研究教材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导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作用,只有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周围干扰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才会变弱,使学生的大脑高度集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开展新课程之前,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稳定学生的情绪,将注意力拉回课堂,提高其注意力,以保障课堂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只有对学科或者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专心地学习。而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使用符合学生爱好倾向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这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利因素。

  (三)能承上启下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会涉及到已经学过的知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使新旧知识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过渡,使学生做好接受新课程的心理,避免突兀感。

  (四)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高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为新课程设置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学习,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点的距离,为新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的策略

  (一)故事导入

  初中时期的学生,思想和身体都处于发育的阶段,思维活跃且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故事化的导入方法将学生带入新课程的学习中。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具有物理知识的小故事,使学生能够透过事物的外在现象发现其内在的物理原理,使学生明白物理学科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节时,如果教师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使用口述和板书的方式讲解知识点,那么课堂将会变得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故事导入的方法,为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在1917的世界大战中,法国一名飞行员在高达2000米的空中发现了一只飞行的昆虫,当即抓住,但是在抓住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是德国的一颗子弹。"此时,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为学生设置问题:"大家想想为什么飞行员可以抓住快速飞行的子弹呢?大家是否可以抓住正在飞行的昆虫?这和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关系呢?"以此展开接下来的教学,为学生讲述参照物以及相对运动的知识。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激发了学生的學习兴趣,一举两得。

  (二)类比导入

  类比法是指教师在开展一节新课程之前,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点进行类比分析,找到其中相似或者不同的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运用类比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够为其构建学习新知识的平台,还能使其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成就感,增加对物理学科的自信。比如,在学习《电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之前所学"浮力"相关知识的"水压"概念进行类比分析;在学习《磁场》时,可以利用两个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来类比分析。这种方法不仅巩固旧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

  (三)生活导入

  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离开生活的教育就像无本之木,无泉之水,丧失了教育意义。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离开生活,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仔细研究教材,发现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利用相关现象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这样导入:"大家都吃过雪糕,那么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色雾气,随着温度的升高雪糕融化会有水滴落下,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吗?这与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什么关联?"通过生活导入的方法不仅能够缩短学生与物理知识的距离,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实验导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学科实践性这一特征进行实验导入,激发其对物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如果一个挂钩没有任何粘贴物却能紧紧依附在墙上,大家觉得可能吗?"然后利用生活中常用的"气压式挂钩"为学生展示没有任何粘贴物的挂钩却能紧紧吸附在墙上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入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认真。

  (五)情境导入情境

  导入是指教师在开展一节新的教学之前运用各种方式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情境,像语言描述、朗读和演讲以及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问题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诶学生播放溜冰运动员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思考,为何运动员可以在光滑的冰面稳定站立并做出花样动作。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口述情境:"假如你发现课桌上有脏东西,用手去擦,你的手压住桌面往前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然后鼓励学生思考。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应该仔细研究物理教材,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实行课堂导入,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吕丽丽.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教学策略[J].家长,2021(30):100-101.

  [2]吴志仙. 初中物理新课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马福文.例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1(Z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