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8 13:39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人需具备的高尚品德甚多,诸如勇敢、忠诚、坚韧之类,却往往忽视了体谅包容的品德,而这恰恰又是一个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古语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个人往往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刚好相反,站在自己的角度、高度和广度去看待别人,造成相互间的不理解和错误认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交流中,多一些体谅包容,可以让团队更加和谐,也更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促使企业和公司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品德;体谅;管理
在公司的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手中掌握着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司发展的目标制定者和工作指导者,管理者的水平高低、素质高低影响着公司的发展。尤其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非常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品德,正所谓德才兼备。良好的品德不仅仅是正直无私、忠诚守信,还有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的体谅包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公司工作中,员工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员工由于工作能力较差,执行力不强,甚至还给上级添麻烦。对于这样的员工,大多数管理者会产生愤怒、埋怨的负面情绪,进而做出严肃批评甚至直接辞退的处理。这显然不是最佳的处理办法,优秀的管理者更多的应该是会用同理心去理解、去包容,先去体谅员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来思考问题所在,给员工一个机会改正错误,也给公司一个机会完善纠错机制,做出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决定,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作为管理者,要在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克服负面情绪,体谅包容他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保持一颗平等心、敬畏心和好礼心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作为一个管理者或领导者,个人在某一方面确实优秀于其他人,往往这样的优越性会促使自己盲目自大,忽视别人因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办事不力,无形中对能力较弱的员工产生一种偏见。平等意识淡薄后,对员工不够关心,往往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上下不和谐,影响企业的发展。而优秀的管理者或领导者,会抛开自己的优势,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时刻保持一颗平等心,敬畏心和好礼之心。《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和好礼,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在《论语》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可见,在体谅别人的时候,拥有一颗平等心、敬畏心、好礼心是何等的重要。
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虽然职务不同,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应该受到尊重,管理者若时时处处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员工以礼相待,少一些埋怨和斥责,多一点体谅和宽容,员工自然就会接纳你、服从你,有效减少内耗,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无形间就增强了。
二、热情帮助,耐心指导
对员工的热情帮助和耐心指导是加强彼此团结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重要途径。管理者应保持一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态度,放手让员工独立行使分管范围以内的工作职权,不需要加以干涉。“欲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应相互宽容,不要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又自以为明察。管理者要多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点,多采取提醒的方式,用热情帮助代替严厉责问,用耐心指导代替批评呵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了,相互沟通就会更加顺畅,团队的工作效率也自然就会提高。十根指头有长短,有的员工能力稍微弱一些,或者在某方面的经验欠缺一些,管理者更应该在这些地方帮其所需,解其所难,员工会从内心中去感激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三、宽容友善、关怀备至
《弟子规》中说:“凡是人,皆需爱”,雨果也有过这样的名言:“善良的心就是太阳”。人与人之间的一丝丝善意都犹如阳光照耀,能带走天空的阴霾,友善之心就像这阳光一般,驱走人与人之间的阴霾,它是一种力量,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春风化雨,沁人心脾。古语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在员工需要领导的宽容友善、关怀备至的时候,管理者主动抛出橄榄枝,不摆架子,这样的管理者就是有“人情味”的管理者,将心比心,员工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为企业效劳。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能仅仅把宽容和友善当作一种管理策略,而应该作为一种与人交流的基础,长期实践和坚守,让更多需要帮助的员工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备至,让整个团队都充满感恩的心,团结向上,拧成一股绳。
结语: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为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潜力,做一个能体谅包容员工的优秀管理者吧!
上一篇:企业文化创新对管理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企业内部冲突产生的原因和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