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6 10:53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其实是作者与读者尤其是审稿人之间的持续对话。与“持续对话”相对的是,是“自说自话”。很多论文被拒,原因就是出在“自说自话”上。特别是,不少作者收到审稿意见后所做的回应,难以打动审稿人,最终导致投稿被拒。如何高效回应审稿意见?我们围绕CSSCI期刊《心理学报》三篇已刊论文的开放性同行评审意见,归纳总结出5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识别意见类型,判断审稿倾向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
第一轮 |
第一轮 |
审稿人1意见1:
作者将起始金额定义为个人能力是否恰当?它只是个人能力的一个方面而已,直接用初始金额的结果做出个体能力方面的结论可能是不太恰当的。建议概念更加具体化一些。 |
审稿人2意见1:
在实验1中,作者为何选择囚徒困境博弈而不是无关任务作为被试赚取初始资金的任务?……,那么这一反馈性的操作是否会影响或启动被试在后续实验博弈任务中的行为反应?……。为此,作者是否做过check? |
因为审稿人1的意见措辞比较柔和,比如“将……定义为……是否恰当”“……结论可能是不太恰当的”。也就是,虽然审稿人认为作者的定义“不恰当”、结论“不恰当”,但他仍给足了作者面子,以一种友好商量而非独断的口吻,在指出问题后,又给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即“建议概念更加具体一些”。身为作者,我们需要领会到审稿人的上述良苦用心,不能看到审稿人说“是否恰当”“可能是”,就真以为对方不懂、不确定,而贸然回应“我的定义就是恰当的”“我的结论就是恰当的”。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
第一轮 |
第一轮 |
作者回应审稿人1意见1: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确如审稿专家所言,我们在研究中所设定的能力的确是基于……。……。在文中我们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如……。根据审稿专家的意见,我们同时在文中修改了相关内容的阐述,如:……。 |
作者回应审稿人2意见1: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对于使用囚徒博弈作为赚取资金任务以及并未考虑囚徒困境对后续任务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下面的思考:
(1)从情境营造的真实性这个角度考虑。……。
(2)从任务可信度的角度考虑。……。
(3)从避免被试疲劳或焦躁的角度考虑。……。
(4)从角色分配的影响考虑。……。
(5)从反馈结果的影响角度考虑。……。
(6)从合作倾向的角度考虑。……。
…… |
二、正面回答问题,避免答非所问
“正面回答问题,避免答非所问”说的是,要直面审稿人指出的问题,并做出正面回应,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答非所问。这一条,其实是上一条的延伸。上一条说,回应审稿意见就要揣摩意见背后的那个审稿人的习惯。“揣摩人”就是揣摩这个人实际在想什么,他希望对方给出什么信息。“揣摩人”并不是胡乱猜测,必须结合审稿意见本身去揣摩。这就涉及怎么理解审稿意见里的这些文字,意见本身所指出的论文不足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弄清这些后,才能更好地回应审稿意见。
但是,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审稿意见,在对外传播时其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审稿意见里的句子含义,既取决于多个文字之间排列组合的严密程度,也取决于对方接收到这些文字信息后,自身注意力投入到了哪些文字上,以及人脑能否基于双方共同的经验去加工这些审稿意见的信息。如果文字组合不严密,或者当事人注意力存在偏差以及双方缺少共同经验,都可能影响审稿意见的流畅传播,出现答非所问。当然,现实中“故意”答非所问、“故意”不做正面回答,故意与审稿人对着干,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不值得提倡。对于心智健全的作者来说,我们更需要警惕的一种回应情形,是“自己答非所问了,自己还不知道”。
第二轮审稿人2意见1:
作者虽然做了细致的回复和修改,但对个别审稿意见貌似有避重就轻之嫌,感觉上作者好像没有理解审稿人的本意,并没有对所提问题作出直接的回答。
比如,第1条审稿意见:……。
这条审稿意见的本意是:……。
对于这条审稿意见,作者回复的6条理由既不够直接也不够充分。希望作者能够在正文中充分、清楚地阐述理由。 |
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1:
作者为何选择囚徒困境博弈而不是无关任务作为被试赚取初始资金的任务,……。那么这一反馈性的操作是否会影响或启动被试在后续实验博弈任务中的行为反应?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2:
对于使用囚徒博弈作为赚取资金任务以及并未考虑囚徒困境对后续任务产生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下面的思考:……。 |
第二轮审稿人2意见1:
这条审稿意见的本意是:为何选择与后续实验任务性质相同的博弈任务而非无关任务作为被试赚取初始资金的任务? |
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 |
第三轮审稿人1意见3:
在多处地方作者仅回应已做出修改,但具体是怎样的修改并没有进行说明,尤其是对第一轮审稿人的意见回复得过于简单,没有说明修改背后的逻辑思考。 |
作者回应第三轮审稿人1意见3:
感谢专家的指导,已经对前面审稿意见的回应部分补充修改背后的逻辑思考说明,具体修改内容请见前两轮审稿意见的红字部分。 |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2:
请考虑实验1中……,也就是说名利博弈中不仅仅存在名和利的博弈,还有其它混杂的因素,作者是如何考虑这些影响的?建议在讨论部分增加对这些方面的阐述。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2: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首先,……。在此以下图对实验1任务进行补充解释(指导语顺序由情境、真实性等限制因素所决定)。为保证便于理解,有关内容也已在文中进行了修改完善。
|
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 |
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1:
论文的文献回顾上还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1)对核心概念,如公平的定义应该更学术专业化,而不仅仅是一种俗语的解释;
2)文献回顾和问题提出的逻辑不顺,有待进一步理顺。……。后面的部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建议作者顺一下逻辑;
3)有些词的使用需要谨慎,如……;
4)不是作者的描述和结论应该给出来源出处;
5)对相关的前人研究回顾得不够全面深入,如关于有利不公平和不利不公平目前的研究已有很多,而文中并没有涉及到;
6)文章的创新点还是不够清晰。
(注:为了保持案例原貌,本文在呈现上述审稿意见时,并未直接把“)”改为“()”) |
第一轮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1:
(1)对核心概念的使用进行了修改,见文章第一段蓝色字体部分。
(2)文献回顾和问题提出在逻辑上进行了重新梳理和整体修改。……。
(3)对观点的阐述和一些词语的使用更加谨慎,专家的建议已经修改。
(4)对不是作者的描述和结论已经补充参考文献,并对全文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5)补充有利不公平和不利不公平的相关研究和一部分社会比较的相关内容。对相关前人研究进行深入全面回顾。
(6)已经修改,在问题提出第四段中清晰地描述了研究的创新点。 |
第六轮编委意见2:
另外研究二仅选择6岁这一个年龄组,而不是研究一中的4-8岁,这样取样如何反应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的年龄变化呢?如果这种差异确实是社会比较造成的,那么应该证明不同年龄儿童在社会比较这个变量上确实表现出不同。 |
作者回应第六轮编委意见2:
选择6岁这一年龄组进行研究二的研究对象其原因是:第一,……。第二,……,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研究……。具体补充内容在研究二开头的过度段蓝色字体部分有详细阐述。 |
四、回应必有依据,多提投稿期刊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4:
……。据该文介绍,作者剔除被试所依据的其中一个问题是“是否想要从任务中获利”,……这一剔除标准是否客观?……。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4: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
由于名利博弈的产生必须满足对利益获得与名声获得的双趋冲突。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只要有能获得名声的机会,人们总是倾向于舍弃利益,获取名声(Iredale, van Vugt, & Dunbar, 2008; Griskevicius, Tybur, & Van den Bergh, 2010; Van Vugt, 2013)。我们在实验中设置的“观察者”、“论坛讨论”等形式确保了被试能够获取名声,满足引发名声获得的动机的条件。……。 |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主编终审意见:
1、……。2、……。3、……。4、不知作者是否认同上述的理论前提?若同意,则作者需要认识到:“名利博弈”的概念实不存在,只是作者的一种想当然;而若将之替换为“名利选择”,则在理论上就能站住脚了。……。 |
作者回应主编终审意见:
非常感谢主编的宝贵意见!结合您的意见,我们重新审视了我们的观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再次的核实、检查与论证。
……
根据国外所主流的观点来看,……(Andrew M. Colman, 2007; Camerer& Fehr, 2002; Colman, 2003),是对社会事件的简化,强调的是人际交互(Kugler& Bornstein, 2013)。
……
我们以“博弈”为关键词搜索了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所能搜索到的所有文章,并对其中对博弈的介绍进行整合。结果表明……,有部分研究者……(白丽英等, 2014),……(陈璟, 姜金栋, 皇甫桦彦, 李红, 2014;李晶, 刘希平, 2010)。另外,……(蔡厚德, 张权, 蔡琦, 陈庆荣, 2012; 李小晶, 李红, 张婷, 廖渝, 2010; 孙悦, 李纾, 2005)或……(孙红月, 苏寅, 周坤, 李纾, 2011),……。……。综合来看,……。因此,我们进一步确定将当前我们所关心主题称为名利博弈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合理性。 |
当论文进入终审环节、发表近在眼前时,期刊主编却在审稿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认为论文中的核心概念“名利博弈”是作者自己虚构的,建议替换。对作者来说,这一审稿意见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回应的。他表示,自己对论文内容进行了核查,之后列举了有关“博弈”内涵的国外主流观点。这种回应,一方面证实了自己收到终审意见后确实做了认真核查,不是随口一说,另一方面这些主流观点又构成作者自己的线索链条,有助于在后面的回应中一步步推导出“名利博弈”这一命名是成立的。之后,作者又说自己以“博弈”为关键词搜索了本学科的很多学术期刊。其中,他提到的第一本期刊就是主编所在的《心理学报》。最后,作者把自己从上述期刊中,查到的有利于自己的文献观点都列了出来。特意提到《心理学报》并把它放在最前面,这样的回应,显然会让主编很高兴,增加感情分。况且作者在这里提到《心理学报》,恰到好处、论证得当,这种情况下更会给自己加分。而从实际发表的论文标题来看,“名利博弈”四个字赫然在列。说明作者成功说服了主编。
五、放低个人姿态,保持真诚开放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第三轮审稿人2意见1:
立意和拟证明的观点有些偏颇,至少不一定适合于多数人的名利取舍观。特别是,……不一定符合实际。……。文献综述只关注到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竞争性利他理论,而忽略其利他理论,不够全面。……。 |
作者回应第三轮审稿人2意见1:
非常感谢专家的意见!我们所研究的名利博弈的特征聚焦于名与利不能兼得的情况。确实如同专家所说,……,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但是,相对……等特殊情况,……更为常见,我们所关注的正是这种名与利不可同时获得的情况。
……
竞争性利他理论……。该理论得到了一定的直接或相似领域实证研究的证……,表明这种现象至少是存在的,就审稿专家所认为的……,我们认为,首先,……;其次,……。
最后,确实如专家所说,利他本身也是一种动机,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实则是……,我们认为最终的结果能够……。 |
在上述案例中,作者的真实想法其实是“立意和拟证明的观点并不偏颇”。但作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先肯定审稿意见,然后再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欲抑先扬。先说“确实如同专家所说,名与利并不总是拮抗的关系”,之后“但是”转折,现实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名利双收”的情况,但是,名利两者不可兼得的名利博弈在社会事件中更为常见。立下反驳的总基调后,作者又按“首先”“其次”“最后”等三个层面,进一步阐述“论文立意和拟证明的观点并不偏僻”的理由。在“最后”这一段,作者在表明自己立场的同时,仍不忘肯定审稿意见“确实如专家所说”。当然,与维护自己的论文主张相比,作者在回应中公开承认论文的不足,则更难为可贵。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足,更需要勇气。这一点,我们不再展开,仅呈现案例中的相关表述。
“我会在谁面前舍弃利益?”——博弈对象的能力与社会距离对名利博弈倾向的影响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3: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文中对于捐献半数收入的做法一定是为了“慷慨”名声塑造的观点确实欠妥,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已针对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正 |
作者回应审稿人2意见5: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公平”交易标准的表述确实欠妥。根据专家的建议,我们已对相关部分进行修改、补充。 |
作者回应第二轮审稿人1意见1: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表 3 中的确出现出了严重的笔误,我们已在正文中将第 二个高能力改为低能力。 |
作者回应第二轮审稿人2意见3: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的意见!对先前的修改未能妥善解决问题表示抱歉! |
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1意见5:
专家指出非常正确,在讨论部分(4.2.1大学生情感素质主流较好,部分情感亟待提高),未经统计检验情况下指出某些情感较强、某些较弱的提法不够严谨。 |
作者回应第二轮审稿人2意见1:
接受专家的意见,已对引言与讨论部分的语言表述作必要的语言上的修改。 |
作者回应第三轮主编终审意见3:
此意见十分中肯。为此我们在“个体对情感的操作能力,也即情绪智力(以情绪或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后面加了一个引文标号“(卢家楣,2005)”,将我们曾发表在《心理科学》2005 年第 5 期上论文“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放入文献,以便读
者查找,那里有详细的阐述。 |
4~8岁儿童公平认知与行为差距:社会比较的作用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10:
感谢审稿专家的意见,研究所要探讨的是社会比较在认知层面对儿童分配行为的影响。
原假设部分,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引起了误解,去掉“体验”这种包含情绪性信息的词汇。 |
作者回应第一轮审稿人2意见11:
感谢审稿专家的指导和意见,研究二在写作上没有表达清楚整体的研究思路与结果分
析,因此误导了您对文章的理解,非常抱歉。 |
小结
上一篇:论文投稿的九条建议
下一篇: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