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论文发表

论文投稿被拒的九个常见原因

时间:2022-11-16 21:26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大多数作者投稿都没有那么顺利,基本都遭遇过被拒,有些作者心态很好,认为被拒是正常现象,大家都如此,不会寄希望于一次就投中。确实,有一个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到自己为何会被拒,是不是犯了很多被拒的通病?编辑不会无缘无故的拒绝我们的稿件,那么多人经历过被拒,仔细观察便不难发现,这些稿件不乏很多通病,而我们如果不注意,或许这也会成为我们被拒的理由。美国学者Wendy Laura Belcher在其著作《Writing Your Journal Artical in 12 Weeks——A Guide to Academic Publishing Success 》(《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中,介绍了被拒论文的九个通病,下面我们将展开介绍。

  一、观点太狭隘或是太宽泛

  编辑会因论文的聚焦点而拒用论文。编辑们认为一篇观点过于狭隘的论文无法引起读者足够的兴趣,而一篇观点过于宽泛的论文似乎对读者无关紧要。审阅者以及编辑往往用“太肤浅”、“没有根据”、“过于隐晦”、“太浅显”、“技术性太强”等来形容这类论文。如果没有做好以下几件事,则表示我们的论文存在聚焦点问题。第一,没有说明本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第二,没有提供足够的论据;第三,没有正确评估读者的知识水平;第四,论文长度与主题不相匹配(例如提交的论文是小题目却写了长篇幅,或者大题目却写得很短)。如果我们的论文存在类似问题,就要想办法在投稿前解决掉。

  二、与期刊定位不符

  如果论文主题不符合期刊的办刊主旨,编辑不用把它发给外审专家就会决定退稿了。他们会解释说这篇论文“存在不恰当的主题问题”或是“超出了期刊收录范围”。这样的论文被拒完全是因为与期刊的要求不符合,而与论文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谁的论文不符合期刊的规范,那么他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不了解该期刊的传统风格。

  到底什么才是编辑认为合适的论文,这一点我们很难知道。如果我们在日本写韩国的东西,那么或许日本的期刊编辑就会认为你的论文跑题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精力去了解目标期刊的要求,至少要对目标期刊收不收我们这个类型的论文有所了解。

  三、学术性不强

  编辑或评审专家会因为论文学术性不强而退稿。他们往往会这样说:“不认真”、“太简单”、“太基础”、“口语化”、“太浅显”。因为这种原因而被退稿的往往涉及以下情况:自己所在领域的参考文献过少,许多引用过时,文档中存在错误,语言太肤浅等。尽管这些看起来是很严重的错误,但是仍然有一些解决办法。事实上,编辑通常认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修改的。

  当编辑或审阅者发现我们的论文中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时,我们就要被亮红牌了——例如参考文献中缺失了很多信息;大量拼写错误的作者名;错误的发表时间;引用材料时出现很多排版或语法错误。如果我们在整理文献时不够认真,那么他们会认为我们在学术研究上也不认真,或许是无意间的抄袭,或是混淆了参考文献,或是研究本身就令人心存质疑。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改正。

  四、太保守

  课堂习作和期刊论文最大的不同就是保守性。学生很少会像有经验的作者一样充满信心,因此他们往往过于重视形式(例如批判性研究的材料)而不重视内容。编辑和审稿人第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论文,有时他们甚至说一篇论文“读起来就像课堂作业”。写得越多,发表得越多,这种自信心的问题也就自然能得到解决。要学着以聪明的、基于广泛阅读的方式来与本领域的论文,而不要像做作业。比如说,避免过度引用,避免刻意引用名人、泰斗的观点,避免过度的引证,避免单调地叙述他人的工作,少用特定的术语,避免教条主义等等。

  五、原创性不够

  从编辑自己的解释来看,他们退稿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是该论文没有体现出新知识。编辑们把创新性视为论文吸引人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热门或者时效性很强的话题更是如些。编辑和审稿人常会因为以下几个与原创性有关的问题而拒稿:包括抄袭已发表的论文,改写他人观点,叙述读者毫无兴趣的内容,构建或是反对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或是无法陈述自己的原创性所在。

  这时我们需要多阅读我们所在领域的资料,至少知道自己是不是在重复别人的工作;在前言或研究背景介绍完之后,坚定的将重心锁定在自己的观点及数据上,清楚的介绍自己的原创性所在,发出自己的声音,介绍清楚自己的研究观点。

  六、糟糕的结构

  如果编辑或审稿人看到论文结构松散、缺乏组织或者整体混乱,他们就会认为这篇论文的结构很糟糕。他们或许不会直接说“结构”有问题,但当他们说“写作、表达、语言组织”等方面问题时,常常也与结构有关。结构出现问题的标志包括许多不相关的见解,无联系的、 多余的内容,没有前言,没有结论,或没有研究结果。这种不完整的结构,或许在很早之前可以发表,但是现在基本不可能。论文必须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每一段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与其他段落相呼应。如果论文有结构问题,那么很难通过审稿人这一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有用的方法是写大纲,即在打完草稿以后,就应该列出大纲来,之后按照这个大纲去写作。

  七、没有重要意义

  如果作者无法在文中回答这个永恒的问题“这又说明了什么”,编辑和审稿人就会因为“不太重要”、“不重要”、“没有价值”“不适用”而拒稿。研究意义是什么?读者又为什么要关注我们的研究呢?当然,如果论文不具有功能性的价值,就逃脱不了被退稿的结局。薄弱的发现、不显著的统计结果或是几乎没有能够支撑主题的数据都是无法挽救的问题。但是大多数时候,问题不在于研究真的缺乏意义。最要命的问题是作者自以为论文的重要性已经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实际上并没有。

  八、理论基础或方法上的错误

  编辑或审稿人给出的最致命的评价是他们发现研究方法或者研究证据有问题。在社会科学领域,他们可能会说“研究方案设计得很差”、“研究数据未能有效支持论点”、“数据不充分”、“数据分析不准确”、“研究程序错误”、“采样不当”、“历史案例分析不当”、“结果未经证明”、“方法论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解释研究结果”或是“研究基础不牢固”。事实上“理论不充分”或者“方法论有问题”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常见的拒稿原因。在人文科学领域,编辑或审稿人往往会说“论文理论高度不够,没有很好地概念化或分析不足”,于是他们不想再去细读。这样的论文即使彻底改写,也很难有再被接受的机会了。一旦编辑认为论文确实存在这些问题,除了把论文投给其他期刊外,基本没有他法。大部分编辑都认为这种问题是无法修改的。但被一本期刊因这个原因拒稿后,并不代表其他期刊也持相同意见,所以不必对论文完全放弃,将有问题的地方改善后,完全可以尝试去投他刊。曾经有研究者以“谈谈期刊拒稿的例子”这一话题,对几位资深经济学家进行了精彩的访谈。调查发现“很多后来成为经典的论文都有被一本期刊拒稿的经历,有时甚至不止一本”。这些后来被引用过成百上千次的论文,当初就曾因理论原因被拒稿,如研究假设“太宽泛”、研究假设很“荒谬”、“无趣的结论”、“不恰当的”的模型以及“琐碎的”内容等。

  九、过多的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粗心的拼写和蹩脚的语法不会是论文被拒的唯一原因,但如果多次出现此类错误,就会成为论文的致命伤。如果论文经常出现输入错误、常见词的拼写错误、动词时态及主谓搭配错误、句子结构不顺、常见词汇使用不当、代词指示对象不清楚、滥用形容词等问题,都会让编辑和审稿人以论文“马虎”、“写得不好”、“应付了事”、“不规范”、“糟糕的表达”等理由而拒稿。作者通常知道自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投稿时还是没有重视,没有将这个问题改善。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比如,用软件进行拼写检查、语法检查等,或是让身边的朋友帮助指出问题等,保证这种低级的错误不被编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