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21:09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撰写学术论文,尊重学术研究并掌握写作的规范、规律、方法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把完成的学术论文投向合适的刊物并得以顺利的发表,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匹配期刊环节对提高论文的命中率来说十分关键,很多时候被“拒刊”并不代表你的论文写得不好,而是因为你没能为其匹配到合适的期刊。
一、为自己的论文找准匹配的期刊
我们完成的稿件要和目标期刊的办刊定位、办刊宗旨、发文偏好相契合,这样才能提升投稿的命中率。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投稿时过于盲目,先把文章投给a刊,被a刊拒绝后再给b刊,被b刊拒绝后再给c刊,这样一圈下来至少要耽误几个月的时间,还可能降低文章的时效性。此外,有的老师投稿的目的性很强,比如为了在短时间内评定职称。这种情况下,如果依旧盲目投稿,从时间周期来说,会耽误大量的投稿、用稿时间。
在这一方面我个人的体会是非常深的,比如前段时间,一位朋友推荐给我一篇关于“推进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当然,就现在来说,纪检监察工作依然是非常重要、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但是对于我所在的《中国高教研究》这一学术期刊的办刊定位来说,这一选题确实是不合适的。于是,我将这篇文章推荐到与其相对匹配的另一家刊物,结果一个月内就顺利被刊发出来。
再举一个例子,我拿到了一篇关于“课程教学”的文章,题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大家一看便知,这一选题实际是相对窄的,虽然《中国高教研究》也设有“课程与教学”专栏,但是我们不会刊登如此“微观”的课程教学文章。所以我便将这篇文章推荐给了《中国大学教学》,后来也很快得以刊发。为一篇文章找到合适的期刊,这是很关键的。
二、明确办刊特色与发文倾向
大家不要觉得“先把自己的文章写好了,再根据级别来投就行了”,比如,学校要求发核心期刊,那么就把所有核心期刊投一个遍,学校要求发C刊,那就把所有C刊投一个遍。如此一来,既浪费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同时投稿的命中率也是非常低的。
现在我们国家公开发行的期刊就有五千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有三千多种,具体到教育学方面的C刊有38种。由于学科专业、出版地、主办单位等因素不同,每本期刊都有自己的办刊宗旨、办刊特色。对作者来说,必须对期刊特色、风格有一个基本了解,尤其是对每一本期刊的优势特色栏目、研究重点、发文重点、组稿计划要做到心中有数。各个学术期刊的办刊理念、办刊方针往往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就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期刊来讲,主要有《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这三本刊物的名称都非常相似,除业内人士外,普通作者可能连对应名称都难以分清。所以我建议大家去研究这些期刊的办刊定位,虽然这个工作量可能是比较大的。以《整合还是分化: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的深度聚焦——基于17家核心期刊2014年高教类论文发文倾向的聚类分析》这篇文章为例。该文章作者对17家高等教育期刊发文的院校倾向、研究范式倾向、研究领域倾向,作者专业和职称倾向,进行了一个归类的研究,我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在发文的院校倾向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和《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核心期刊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不多,很少刊发高职院校的文章。而北核期刊《黑龙江高教研究》,对地方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的发文量就较大。再从研究范式、研究领域的倾向来说,有的期刊侧重宏观研究,比如我们《中国高教研究》,虽然也设有“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专栏,但该专栏目的发文倾向就相对宏观和中观。相对来说,《中国大学教学》的发文倾向就较为微观,可以刊发每门课程的相关研究。此外,还要注意核心期刊对发文作者的专业和职称倾向。有些核心期刊明确表示不会刊登硕士生的文章,特别是有些学报,比如《厦门大学学报》就不登硕士生文章,甚至博士生文章也不刊发。因此,如果我此时是在职博士,拿着某某高校博士生的名义去发文章,就会被部分核心期刊拒绝。
其实,这也不算是“学历歧视”,毕竟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的选文要求。大家若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把刚刚提到的那篇《整合还是分化: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现状的深度聚焦》下载下来读一下,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工具性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高教研究》用稿标准
《中国高教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会刊,当然也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期刊提名奖。从众多的期刊排名来讲,我们在教育学科排位列第二,在高等教育领域排名第一。从选稿、用稿角度来说,基本侧重于简单的“1+6”标准,“1”代表我们很关注文章的问题意识,即你研究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什么问题。“6”意味着我们还以文章的专业性、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规范性、指导性为标准。
上一篇:发顶刊论文的三个关键套路
下一篇:论文投稿被拒的九个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