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0:00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现状、来源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对国内关于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管理的文章进行综述,以为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研究提供借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健康一直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儿童的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50.2‰降到2012年的10.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61.00‰降到2011年的15.6‰,加之新的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童就诊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胡文玲的调查中发现,每万人拥有儿科医务人员1.5人,其中医生0.6人,护士0.7人,县级以上的儿科医务人员负担最重,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状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就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状况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以拟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1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水平高
儿科医疗卫生领域因其工作性质、服务对象等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员工的压力源和主要心理问题带有行业的特殊性。服务对象病情复杂、变化快,一旦加重就会危及生命;患儿年龄小,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诊疗护理过程需要面对多个不同性格及修养的家属,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沟通难度;再有儿科医务人员的配置不容乐观,导致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较其他行业或专业压力高。在张芳等人的研究中也指出,儿科医务人员知觉压力得分为(25.07±5.85)分,其中健康危险性压力阳性率为47.30%,高于国内样本量为728人的综合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以及样本量为3679人的转型中城市居民和国外样本量为114人的大学生,说明儿科医务人员压力较一般人群高,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2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来源
从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源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得出,总结起来压力来源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作量大
周江瑾等人调查发现,三级甲等医院58.8%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8h,12.4%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超过10h,4.8%的医务人员连续一次上班时间超过12h,甚至有些医生连续上班时间最长达72h。急诊科、儿科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休息时间少等问题尤为突出。徐帅丽的研究也发现,儿科病房护理时数明显高于其他科室。谷小玲针对天津市153名三级甲等医院儿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调查得出,“工作量及时间”维度得分最高。许多儿科医务人员既要做好临床诊疗、护理、管理工作,又要承担相应的科研、教学任务及家庭负担,更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晋级考试、培训等,无形中增加了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负荷。
2.2诊疗难度大
儿童的生理解剖情况与成人不同,导致其操作难度大。对护士而言,儿童血管细,且好动,不易配合,各种穿刺次数多,有调查显示,同样的护理和工作,儿科护士的工作量比成人高出两倍甚至更高。另外,儿科患者大多数在语言和行为方面发育不成熟,不能自主准确表述身体不适,且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一旦处理不及时将会危及生命,这需要儿科医务人员具备更敏锐的观察力及判断力,尤其是三甲儿童医院,收治的疑难杂症多,疾病诊断难度大,手术要求高,医生压力大。另外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给医生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在罗勇对儿科护士的压力源分析中发现,“担心护理的患者突然死亡”条目得分排第一位。
2.3工作环境嘈杂
在刘静对儿科急诊科静脉穿刺护士的职业压力源调查中发现,工作环境差得分最高。目前的家庭模式多为“6+1”,即六个成年人围绕一个儿童,导致儿科病房拥挤。另外患儿家属多抱有“非专家不看”“非大医院不看”的心态,导致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就诊人数爆满。在周益众对上海儿科床位资源配置的调查中发现某儿童医学中心的床位逐年增加,床位使用率不降反升,均超过100%,说明加床现象明显,病区拥挤。加之病区内患儿啼哭声,家长的安慰声等导致病区环境嘈杂。
2.4人际关系紧张
王进对某三甲医院医生群体进行医患关系认知的调查得出,81.2%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或者非常紧张,儿科是医患关系紧张的高危科室。李泽靖对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调查也发现77.7%的医护人员认为工作中人际关系差。这与社会及家属对儿科医务人员期望高,家属爱子心切,易感情用事,在治疗效果未达到预期时,易产生过激行为,同时某些医生缺少同理心,采取漠视的态度,导致医患关系矛盾激化。研究显示儿科护士遭受医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最高达80%,遭受暴力可导致医护人员产生愤怒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加之媒体对医闹或伤医事件的不公平报道更加重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感。
3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应对措施
国内许多研究都针对儿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压力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总结起来,职业压力的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管理层方面
3.1.1建议引进员工援助计划: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tProgram,EAP)是一项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试图处理职场中员工酗酒问题。随着企业需求内容的不断增加,EAP的内容也得到极大丰富,现已发展成为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但国内的员工援助计划在医疗行业开展不多,仅有少部分医院对少部分护士实施了简约式服务,未形成系统化、制度化的体系。3.1.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排班: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大的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为工作量大。医院层面可加大人力资源引进,病房内弹性排班。一方面根据病房内患者流量及病情轻重程度,灵活安排工作人员。在患者流量大的时候,保证人力配置。另一方面,尊重医护人员个人排班意愿,实行人性化的排班制度。再者人力搭配方面,可“老少搭配”,同时解决了年轻人经验不足和年资高者体力不足的问题。3.1.3改善医疗工作环境:儿科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常常为病房内的嘈杂环境而困扰。为让医务人员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管理层应尽可能改善其工作环境,营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工作场所。首先限制病房内人流量,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陪伴制度,减少探视人员。其次,降低音量从医护人员做起,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营造低噪音氛围。再次,病房内尽量减少加床。3.1.4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儿科工作较成人更加细致,在工作中医务人员处处小心谨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胡祥英对海南省的儿科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医院可开展个人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服务。采取心理干预可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3.2员工方面
3.2.1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换,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医务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需全方位充实自己,内容涉及法律法规,科研与教学能力的提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儿科医务人员还需不断更新个人知识库,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应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3.2.2学习沟通技巧,提高人文关怀能力:何丽娇对三年期间住院的患儿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患沟通不到位是导致护患纠纷的第一原因。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步。然而,高小利对儿科护士关怀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士关怀能力得分均低于国际常模最低标准。儿科医务人在沟通过程中首先了解沟通对象的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其次,学会倾听,能够换位思考。最后,注意沟通时的语言表达方法和规范用语。
4小结
儿科医务人员职业压力大,但不同的专业及不同岗位的职业压力有所不同,但从查阅的文献来看,职业压力的调查及管理主要针对护士,对医生或其他医疗人员的研究较少,也缺乏不同岗位的职业压力对比分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研究范围,结合不同岗位特点进行比较,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而目前的职业压力管理措施大多较分散,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部分管理措施的应用对象局限,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其效果。
上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浅析蒙医护理学的发展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