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文艺论文

增强中国文化自信路径探究

时间:2023-01-29 14:33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硬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重要体现。文化自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自信。提高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积极地加强文化自信,不断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党对意识形态的把控,净化好网络空间,注重文化创新与文艺创造,以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作为国家的命脉,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必须坚持文化自信。那么,怎样才能坚定文化自信呢?我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生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本身就值得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文化。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大地诞生了无数的大思想家与大科学家,他们的智慧结晶与中华人民不断地摩擦、融合,成就了如今瑰丽灿烂的中华文明。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四大发明,有着对周边各国影响深远的汉字文化和儒家文化,还有世界最早的圆周率、地动仪等伟大科学成果。回想当年风华之时,周边小国尽皆俯首称臣,交趾、东瀛争相派遣使团来学习中华文化与制度,成吉思汗甚至将版图扩张到了多瑙河畔。生于这样一个对世界影响深远、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之中,我们又怎能不为之自信呢?至于少部分人丧失了对与本国文化的自信,盲目地崇洋媚外,细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也许是对于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沧桑记忆太过于深刻,他们就把近代历史的屈辱归咎于文化的落后,盲目地把传统文化与封建落后划上了等号。其实這样的思想是极其荒谬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积极,为社会带来正能量的部分。我们应对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更理智正确的态度看待他,不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现代中国文化,不仅包含了传统文化部分,也包含了近代历史上革命先辈所创造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起源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又在改革先辈的实践历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并与当代中国国情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极大优越性和划时代意义的光明大道。这一点,中国现今的发展状况就完全可以证明,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基础建设日趋完善,人民的生活也朝着全面小康越走越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2020年爆发的全球新冠疫情面前更是一览无遗,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在各级政府的有效领导下,我国在短短数月内就控制了疫情,中国疫情的数据无论是从感染率、死亡率还是感染总人数来说,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反观欧美国家的文化与体制,在病毒的考验下体现出其毫无秩序,人民受难,经济倒退,这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越性。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在祖国扎下根基,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文化体系,它适应了我国国情,推动着我国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相互成就,并正在向世界展示他强大的生命力。

  三、坚定党对意识形态的把控

  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野心家希特勒曾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文化对于民族的凝聚和团结作用由此可见一斑。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战略性问题做出部署,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扭转了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必须坚持高举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党对各级各类媒体的领导,把党管媒体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必须提高人民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做党的政策的拥护者和传播者,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的侵蚀和西方媒体对我党的恶意抹黑;必须运用媒体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四、注重文化创新与文艺创造

  坚定文化自信,要注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虽然辉煌璀璨,但也须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应根据其历史渊源、发展脉络、鲜明特色,继承其优秀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根据当今时代的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文化其实也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是一个时代的号角,它是群众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正是发扬与改造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创造迎来了新的春天,文艺园地百花齐放,文艺创作百家争鸣,但文艺创作也应当注意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否则就将失去生命力。另外,传承与弘扬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中华文化一直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对于别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在文艺创造时也可予以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的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

  五、净化网络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现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首要途径。但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何才能管好、管住互联网,已成为现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互联网具有隐身性,网络上的身份信息有很多都是伪造的,因此很难追查信息或言论的来源,人们也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诱导和蒙骗,此外,互联网使人易怒,因为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屏幕,人们选择的往往是冰冷的面孔,而非同情与善良的一面,所以网络出现了键盘侠和网络暴力等现象。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也需要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所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在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的弘扬发展下,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明必将再一次傲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盖晓明,谭朝炎.中国传统文化概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