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9 18:22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人们越来越集中在城市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加剧,人们应重 视自然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城市绿地在城市防震避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突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城市绿地作为逃生场 地、紧急疏散通道和货物存储区等防灾空间使用,可以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建立健 全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系统。
关键词: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研究
在早期的中国 城镇化发展中,往往忽视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不利 于城市全面发展,对人居财产和生活安全也产生了一 定危害。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发生,给城市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城市化发展才慢慢开始注重 建立“平灾结合”机制,以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如 今城市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防震避灾成为趋势。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1 城市绿地系统基本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各类绿化用地的总和, 其中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属于城市建筑用地之 外的规划。城市绿地区域具有绿化率高、空气新鲜的特 点,可美化城市景观环境,城市绿地也是居民休闲度假 的场所,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放松人们的心 境,告别城市的喧嚣,提高城市生命力和民众幸福感。
1.2 我国城市自然灾害类型
城市作为生活居住的空间,承载着许多功能,在规 划城市时需要避开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城市灾害频 发且危害较大,城市主要的灾害类型一般为地震、火 灾、洪涝等灾害。 地震是指地壳的运动,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板 块之间的碰撞挤压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人工爆炸、 陨石撞击也会引起地震。我国处于地震带,受地震灾害 影响大,按照地震灾害的危险程度划分,石家庄、合肥、 西宁等城市是我国地震危害程度最高的城市,曾经的 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和伤 亡。这类地震频发的城市,在城市绿地规划系统时需要 注意防震的问题,规划绿化要满足防震避灾功能的规 模[1]。 沙尘暴是指强风卷起的大量沙尘使水平能见度小 于 1000m,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性的灾害天气。3000 年 前《诗经》中记载:终风且霾,传霾雨土,足以证明沙尘 暴对中国影响历史悠久。中国沙尘暴高发区一般在西 北部,像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干旱少雨的地区。 沙尘暴频发区要加强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绿化植 物需要因地制宜地栽种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低矮灌木和小乔木等植物。 城市火灾是一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城市居 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夏季城市受火灾影响 更为严重,例如湖南衡阳的“11·3”火灾,2003 年 11 月 3 日湖南衡阳发生特大火灾,大楼坍塌造成 20 名官兵 牺牲以及 15 名消防人员和记者受伤,造成了一定经济 损失。城市绿化需要重视消防安全,满足消防疏散通 道要求。
2 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研究
城市绿地防震避灾的规划要从安全性、实用性、合 理性等原则考虑,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宽阔、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的地区,既便利建设,更是出于安全考虑[2]。
2.1 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原则
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的目的在于满足城市居 民日常休闲娱乐外,还有灾时灾后的避灾和物资要求, 在规划选址上要充分考虑合理布局等原则。
2.1.1 分布均匀,因地制宜原则。城市绿地要依照地形 地貌、坡度等现状进行竖向规划设计,使城市绿地规划 尽量达到均匀布置原则,因地制宜地分配好绿化资源, 完善城市绿地防震避灾系统,使居民都可以享受到城 市绿化,以便在灾难来临时有处可藏。特别的城市也 需要考虑其特殊性,例如在震源城市需要适当增加绿 地面积,让绿化面积和城市人口成正比[3]。
2.1.2 安全可达原则。城市绿地的防震避灾功能,在兼 备其他功能同时,必须要满足安全可达原则。安全可 达原则是指在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重游憩、生态、娱 乐、观光、科普等功能的同时,实现城市绿地功能作用, 发挥其防灾、救灾、避灾属性。将城市绿地规划在地势 平坦、空旷、交通便利的安全区域,远离泥石流、洪涝、 山体滑坡、受倒塌影响的危险区域,满足就近原则和疏 散的要求,方便居民通行,在灾害来临时,保护居民生 命安全,以及方便消防运输[4]。平灾结合、以人为本原 则,就是在城市发生灾难时城市绿地能够起到防震避 灾功能,尽可能减少灾害对人的损失。这是一种有备 无患的设计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城市防震避灾体系。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原则,要考虑城市绿地的平灾转换的功能,从基础设施、休憩娱乐、生态绿化等功能入 手,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作用,建立防灾公园,保证居 民临时避难需求,在设计时要和周围服务市政设施配 套关联,共同发挥防震避灾功能[5]。
2.2 城市防震避灾绿地分类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防震避灾功能系 统,可以将城市绿地划分为 3 种:长期避灾绿地、中期 避灾绿地和紧急避灾绿地。
2.2.1 长期避灾绿地。长期避灾绿地是指在灾难后可 以为避灾居民提供较长时间生活保障及救援的城市绿 地类型,这类绿地类型规划要考虑城市的长期发展,结 合城市地形地貌,合理规划设计。长期避灾承担起城市 主要的防震避灾功能,在灾难来临时必须具备救灾管 理区、物资储存和安放、临时避灾空间、停车场、供水、 通讯等功能[6]。
2.2.2 中短期避灾绿地。中短期避灾绿地是指在灾难 后可以为避灾居民提供较短时间的生活保障及救援的 城市绿地类型。中短期绿地类型一般会规划靠近人口 稠密的小区或者商业区附近,在突发灾难来临时为人 们提供短时间的避灾空间。中短期避灾绿地必须保证 基础的应急设施[7]。
2.2.3 紧急避灾绿地。紧急避灾绿地是指灾难后可以 为避灾居民提供极短时间的避灾需求的城市绿地类 型。这类绿地类型是以生态、休闲为主,兼顾灾难来临 时短暂的避灾绿地。一般分布在街头绿地、广场等地。
3 城市防震避灾的功能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性空间,具有多种功能属 性,防灾、避灾、救灾功能被视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局部 功能。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的子功 能,达到促进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目的[8]。
3.1 防灾功能
城市绿地区域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植被树木,在地 表层,城市一旦遇到突发降雨,绿地植被树木能够充分 进行雨水的蓄渗和吸纳,降低城市排水压力。在城市遇 到干旱时,城市绿地具备的蓄水功能能保障城市水资 源的供给,起到防洪抗旱作用。在地表上层方面,城市 绿地利用树木抵御城市风沙侵袭,如若发生火灾,城市 绿地的绿地空间能够有效隔绝火势,防止火灾蔓延,保 障城市生态环境安全。
3.2 避灾功能
为了防止自然灾害,会围绕城市绿地构建相应的 紧急避难所,城市绿地面积大、空气质量高、水源充足, 是城市理想的应急避难场所,尤其对于地震灾害而言, 绿地的避灾功能体现无疑。在密集的建筑群里,城市绿 地是一个极佳的逃生通道和应急场所,城市绿地空间 宽阔,视野开阔,建筑结构简单,能够让避灾人群绕过最少的障碍物,最短时间内到达绿地安全区域,从而保 障自身安全[9]。以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为例,城市绿地是 居民首要避震地点,凭借其避灾功能,有效降低了地震 人员伤害程度。城市绿地还是良好的防灾避难场所,城 市绿地具有良好的防火和阻挡火势蔓延的作用,在城 市的绿地和城市边缘以及公园里,都可以设置绿化隔 离带,配合其空间设计,能够形成空气隔离带,从而抑 制火势的蔓延[10],例如:在城市城区内环路及其沿线绿 化,在密闭的城市空间中能起到良好的防火作用。
3.3 救灾功能
城市绿地具有显著的救灾功能,在发生城市灾害 后,城市绿地凭借其空间优势,可以成为应急棚宿、临 时停车和救援物资运输、救灾医院等救灾关键部门工 作场所,城市绿地可以满足快速疏散要求,保障灾后的 货物运输,为灾后物资提供运输通道和集散场地,保证 灾时人员的集散[11]。灾后物资运输可以城市绿地为中 心,与其他城市紧急避难场所相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 灾后运输体系[12]。若发生大型灾害,城市修复重建较 慢,城市绿地可以长时间成为居民生活过渡区。
4 结语
综上得出,在城市绿地防震避灾的研究中,必须要 了解城市的具体现状,对城市进行系统分析,才能规划 好城市的绿地防震避灾功能,城市绿地防震避灾系统 在极大程度决定了城市发展未来,并起着重要作用。其 不仅为城市提供休闲绿地空间,还为灾时居民提供避 难场所,在中国未来城市发展中,城市的防震避灾系统 会越来越完善,全面走向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赵鑫.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初探[J].科技信息,2011(16):134+ 136.
[2]费文君,高祥飞.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04):222-230.
[3]王萍,安立强,郑风玉,等.我国城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现 状分析——以天津为例[J].灾害学,2021,36(03):174-179.
[4]李波,朱四虎,路雁霞,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评 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45(02):21-27.
[5]刘小群,马干,姚超.大力建设地震安全发展城市 扎实推进新时代 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J].中国减灾,2018(19):46-48.
[6]黄瑞滨,杨彦明,齐彬彬,等.城市防震减灾方式分析与解读[J].城市 建筑,2019,16(08):22-23.
[7]曹开.特大城市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模式探索——以北京地区为例 [J].城市与减灾,2017(05):40-43.
[8]郭林博,陈江,郑凯宣.分析工民建房屋建筑防震加固技术的运用 [J].砖瓦,2020(09):88-89.
[9]李金磊.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J].砖瓦,2020(10): 83-84.
[10]朱鹏举,李伟志.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砖瓦,2020 (10):77-78.
[11]陈文术,王宏信,吴耀华,等.基于 GIS 的海口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 能评估及提升对策[J].智能城市,2021,7(02):11-14.
[12]刘艳芬,余坤勇,赵秋月,等.基于服务能力的福州主城区城市公园 布局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21,38(02):387-395.
上一篇:乳酸菌及其生物工程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