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会计论文

审计监督下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时间:2023-01-10 20:56 所属分类:会计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信息在各领域的作用愈加重要,但会计造假却一直严重扰乱着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通过分析审计监督下存在的会计造假现象,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审计综合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强化会计审计认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以及提高会计造假成本等措施,防范与治理审计监督中会计造假。

  关键词:审计监督;会计造假;防范;治理

  历经3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审计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成效。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公共部门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予以曝光,对国家审计走向“良治”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会计造假案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企业的诚信度及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在审计监督背景下,应把对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从而使会计工作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审计监督的新要求

  第一,严格进行审计监督,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宏观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在审计组织内部构建整体部署实施、分级负责领导的审计项目纵向监督体系,通过审计机制的协同配合,从而高效约束和监督权力的运行;做好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种类型监督的统筹规划工作,建立扬长避短的审计监督横向协同体系。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入手,完善监督实施的组织架构和目标监督体系,基于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一个具有内部驱动力的、高效协同的、多元主体联动的网络综合治理平台。第二,通过审计监督可以高效链接其他监督手段。一是在审计的过程中进行追踪、发现和披露,可以给其他监督手段提供有效的监督信息,通过审计整改、意见反馈以及问责等手段,有利于各类问题的解决与防范;二是为审计提供数据信息方面的支持与沟通,可以显著增强其他监督手段的权威性、公信力以及执行力;三是审计监督只有具备因小见大的微观判别能力和深谋远虑的宏观战略部署,才可以促进不同层级监督手段的完美链接,通过事前防范、事中核查、事后整改的方式,介入不同的阶段中,从而弥补其他监督手段过于单一的缺陷。第三,提高审计监督的覆盖范围,为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环境。就滥用权利的治理方面而言,审计监督体系在不同的监督系统中,以其独有的覆盖范围广、权威性及系统的联动性强等特点,与其他监督手段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纵向上覆盖到了党政机关工作的整个过程,横向上覆盖到了社会、经济及政治的方方面面,从而提高追踪治理成效、攻克治理难点和盲区、健全问责机制,为国家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和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提供了助力。

  二、企业会计造假的危害性

  首先,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而形成的会计资料既是会计核算过程及结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企业实际运行时各类经济事项的详细记录。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会计资料对企业进行宏观调控,以降低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经济管理的经营风险,确保投资决策制定的正确性,因此,会计资料既属于社会资源,也属于一种珍贵的企业资源。会计资料造假问题一旦出现,就容易导致有关部门判断的错位,引发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等行为,极度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此外,会计造假严重侵害了客户、股东甚至是国家的利益,使其面临巨额经济损失,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扰乱了社会的稳定性。其次,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诚信,其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企业财务状况和会计人员息息相关,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中,更应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现象在许多企业中依然屡见不鲜,极大地破坏了会计行业的诚信形象,使企业陷入信任危机,影响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阻碍了市场体制改革的进程。会计造假行为会破坏市场主体的平等性,因为市场竞争主体所得到的数据信息缺乏公平性、对称性以及完整性,致使各个市场竞争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另外,由于会计主体以市场信息作为各项决策的依据,所以一旦会计市场信息缺乏真实性,则会导致主体利益严重受损。因此,会计造假也会对市场机制产生不良影响,成为市场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绊脚石[1]。

  三、企业会计造假原因分析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约束

  我国属于典型的成文法国家,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才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把握缺乏及时性,致使出现法律滞后的状况,最终导致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从法律角度对造假行为作出精准的责任界定,由于会计造假只需要承担一小部分责任,甚至是不用担责,使那些心术不正的会计从业人员有了做出会计造假行为的可乘之机。此外,虽然当前我国《会计法》、《刑法》等法律加大了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但是依然存在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打击力度不强等现象,实际工作时通常还是以罚款或者警告为主。成功的会计造假行为会给造假人带来远远超过其造假成本的巨额收益。特别是对上市企业而言,其往往会通过会计造假以达到获取更多资金、增加收益、提升配股价格的目的。总之,行业处罚力度不足、法律约束力的缺失等问题都进一步滋长了会计造假行为。

  (二)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备

  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综合监督以及执法监督等属于常见的几种监督类型。第一,会计监督准则的缺失。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都在其本单位就职,此种隶属关系会对会计监督能力造成严重削弱,会计人员无法有效监督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其他经济业务。第二,审计监督动力不足。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内部审计监督乏力等因素都是导致会计信息内部监督不尽职、不尽责的直接因素。此外,会计信息外部审计监督动力不足,导致部分民间审计单位一味地追求利益,承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甚至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通过。第三,综合监督乏力。体现在物价、审计和财税等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联合标准,步调不一,致使综合监督效果大打折扣。第四,执法监督软弱无力,致使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尽管每年大大小小的检查有很多,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欺诈问题。执法监督力度不强,没有及时发现漏洞、重视漏洞、并且没有想方设法解决漏洞,最终导致会计造假行为大量涌现[2]。

  (三)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丧失

  由于我国会计行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涉及到的岗位众多,从业人员的结构也参差不齐,因此在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引发出种种问题,而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导致问题发生的最直接因素。一是在如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迭代迅速,但部分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经济业务时,依然不会灵活运用计算机等设备,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二是在腐败风气、会计负责人的指派或者是利益的诱惑等因素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会出具虚假凭证,进行会计信息造假等。三是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匮乏,致使其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同时,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有法不依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没有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导致企业的自我约束力大大降低。

  (四)会计造假的利益驱动

  第一,政治利益。一部分企业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这部分企业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企业不惜代价进行会计造假,从而维护其行业领头形象、稳固企业优势地位,甚至部分地方政府故意引导企业会计造假,以维护当地企业形象。第二,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没有上市的企业为了获得合法上市的资格,使公司符合法律规定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不惜篡改会计信息、玩金融数据游戏,想法设法蒙混过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避税,无视国家法律,隐瞒企业真实的销售收入。更有甚者拦截利润、提高展位费、谎报销售成本,从而达到逃税的目的。

  四、审计监督下企业会计造假防范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审计综合体系

  各项会计法律法规共同组成了具有一定功能与结构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其中各项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紧密联系且相互作用,为会计造假的防范提供了有效保证。近年来,我国为了进一步健全会计行业的法律制度,针对多项会计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进行了修订及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各种漏洞依然存在,部分会计从业人员为谋取私利进行会计造假,使其所在单位和国家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因此,要尽快完善与实施和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反《会计法》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处罚标准予以进一步明确,严厉打击会计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在企业日常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切实提升工作质量,维护工作的稳步推进。企业在“互联网+市场经济”的背景之下,要想取得进一步发展、扩大其经营规模,就必须从自身发展需求出发,不断总结以往会计审计监督机制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具体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完善审计监督管理模式,将各项规章制度贯穿于审计工作开展的全过程,增强监管力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审计监督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为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各项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制定详细的审计监督标准,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有明确的参考依据,也使审计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及规范性得到有力保证。第三,明确规定审计监督工作内容,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都在审查及监督所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避免监管漏洞的出现,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第四,健全内部资产查处准则。如果无形资产数据出现差错,需要加查100%;固定资产数据出现差错,需要加查80%;而一般会计凭证出现差错,需要加查20%[3]。

  (二)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

  管理者要想增强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力,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避免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不真实等现象,就必须切实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将自身发展需求和工作需求相结合。在进行全面审计工作时,企业应立足全局查找会计工作的不足。而对于项目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情况,则需要通过专项会计审计工作才能迅速知晓。一旦发现账实不符、资金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企业要迅速进行全方位地审查,发现问题即刻解决。基于此种制度模式,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力。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自主权也日益提升,因此,要将防范会计造假放在重要位置。此外,强化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力度也非常有必要。政府监督指的是为了推动经济的正常运行,有关部门立足于自身职能对被审单位进行会计监督以及宏观调控。而社会监督指的是为了确保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等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对被审单位进行全面、客观且公正的评价。就外部监督而言,首先,应加强社会审计力度,保障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的环境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确保其独立性,从而出具公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其次,我国各执法部门应对会计造假予以严厉打击,问题一经发现,必须立刻查处,对于造假单位的负责人应加大追责力度,对不法分子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三)强化会计审计认知,完善人员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知,是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独立性缺失的直接因素,致使无法有效发挥出审计工作的真实作用。而审计工作质量的降低,则是由于审计部门监督职能弱化所导致的,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全面提升企业会计工作成效,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企业管理者应重新审视审计工作的价值,通过研究审计数据,对企业的财务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确保各项经营决策的制定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来说,企业管理者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要重视本企业在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且要积极制定相关整改措施。第一,企业管理者应保证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谨防盲目投资现象的发生。第二,企业管理者应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审计工作人员享有适当的权利和职责。第三,企业管理者应对审计工作及有关规章制度保持高度重视的态度,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审计的重要性,增强全体员工的审计意识,保障审计经费的充足,为审计工作的稳步推进营造良好的环境。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现代企业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控制能力都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应尽快完善会计工作人员管理制度,以弥补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另外,企业还要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第一,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各项审计数据真实可信,使审计监督工作的严谨性得到有力保障。第二,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奖惩制度,对徇私舞弊行为予以严厉惩罚。基于上述方式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审计监督工作效率的提升。第三,建立健全会计人员选拔制度,保证整个选拔流程的规范化。第四,企业应定期组织在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其总结和积累日常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使其在一次次学习中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审计知识和审计软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促进审计监督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4]。

  (四)提高会计造假成本,创新审计监督方法

  若对会计造假行为只是予以口头警告、批评,或者处罚少量罚金,那么对于会计造假就无法做到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具体而言,有效的解决办法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严厉打击查处会计造假,进一步提高造假成本,使其远高于造假所获得的收益,只有真正让造假者无利可图,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造假行为。第二,健全有关法律法规,针对会计造假的主要责任人予以相应的刑事或经济处罚,从法律层面对造假行为进行约束。第三,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违背会计职业准则的企业及个人,将严禁其从事会计行业,更有甚者将会受到法律的重罚。只有做到严惩不贷,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会计造假行为。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企业要注意及时更新其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方法。审计方法的更新具体包括:环境更新、设备更新、手段更新、目标更新等。企业在日常经营时,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内容,在此基础上,企业理性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会计审计方法。例如,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项目,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工作目标;合理引入现代高新技术对现有的审计监督方法进行优化,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迈向科技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台阶。事实而言,企业审计监督工作人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自动化储存或查处各类数据,实现了审计监督工作成效质的飞跃。此外,提升审计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仅可以规避人工操作风险,还可以显著降低人工工作量。企业在经营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应用现代审计方法与审计软件,努力弥补传统审计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从而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稳步开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五、结语

  现代企业会计造假既对市场体制改革进程造成阻碍,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秩序,还对会计行业诚信形象产生不良影响,政府应努力完善外部环境,做好监督工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建一个健康、诚信的环境,维护企业财务的正常运行。企业自身应积极制定有效措施,杜绝会计造假行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从真正意义上防范会计造假。

  参考文献:

  [1]刘尚希.更好发挥财会监督的重要作用[J].财务与会计,2021(09):10-11.

  [2]张淑彩.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暨治理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3):70-76.

  [3]段姝,苏言.实现高质量的审计[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0):25-28.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