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23:11 所属分类:会计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在新时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得到有效地发挥,但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在了解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再提出改善策略,希望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一直以来,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客观的、独立的鉴证以及咨询服务,主要是为了增加价值,实现经营的合理改进。通过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方法评价以及改进控制、风险管理与治理效果,从而达到既定目标。近几年,国有企业在政府公共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成为管理的焦点,针对其内部审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改善的力度。通过加强内部审计的指导和监督,积极调动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主要力量,以形成审计监督合力。为了贯彻落实《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需要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在实际运营之中存在的内部审计问题,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水平,最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经济的高速发展下,国有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国有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以及集约化生产的合理优化。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度不断加深的今天,要求做好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面把控与分析,及时地、深入地挖掘经营数据与财务数据,从而实现发展情况与资源配置情况的精准掌控。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快速地识别,提前做好预警处理,确保国有企业风险能够控制在可控范围内,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减少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实现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的综合实力,助力国有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必须要持续改进、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严格管理与监督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等数据,能够分析其存在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建议,这样才能够全面把控国有企业的综合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情况,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科学性真正体现出来。通过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为管理层制定决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从而提升资源的实际配置能力、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最终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而言,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国家法律与行业规则来开展对应的管理与监督,能够针对风险提前进行评估,并且落实风险预警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最终服务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为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不够完善、缺乏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服务精细度欠佳、部门配合度不足等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不够完善。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统一会计制度欠缺相对应的执行力度,会计工作面临单位负责人过多的行政干预,最终导致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存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企业管理层忽视、管理制度欠缺、内部控制薄弱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重视度还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的部门,这样难免会出现与实际经营活动无法匹配的情况。如果经营的环境以及业务性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没有及时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那么就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缺乏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审计计划主要是为了针对一段时间内的审计工作内容做好对应的规划与部署,为了在实际执行审计工作中能够让审计内容变得更加具有条理化、清晰化,这是审计的重要前提。审计部门管理者需要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基本情况、市场发展动态以及负责人的需求,从而进行这一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的分析与制定,编制审计计划,同时要求分析审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客观问题,及时地进行审计计划的调整。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缺少前瞻性的审计工作计划,没有做好长远性的考虑,审计工作难以匹配发展目标。缺少前瞻性审计工作计划问题,主要表现在安排的时效性,国有企业审计项目监督依旧是沿用传统的监督方式。省级监管部门强调要求将事后的审计调整为事前或者事中审计,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依旧是将经济项目的事后审计作为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事前与事中审计的比重相对较小,这样就导致缺乏前瞻性审计工作的普遍问题不断出现。
(三)审计服务精细度欠佳。当今时代下,国有企业处于升级转型发展的困难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还不能够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入的、具有价值的分析判断,导致其不能够为国有企业的提质增效提供精细化的增值服务。缺少相对应的审计增值服务,会直接影响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与执行。所以,一旦审计服务欠缺精细度,难免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部门配合度不足。对于内部审计部门工作是否顺利实施,其本身与企业的重视度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度。企业管理部门的实际关注度与支持度会对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可以实现自身职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管理部门并不会太多去关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具体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障。一旦出现工作人员不配合的问题,最终就会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优化策略
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在实际优化进程中要求改善内部审计环境、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致力于审计增值服务的提升、积极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手段,最终满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处理,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国有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能够让内部审计拥有明确的地位,最终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下去。作为企业的管理部门,还需要关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落实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健全,以此来落实内部审计目标。同时,管理部门还需要做好内部审计部门工作环境的有效改善,以此来建立专门的团队来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在被审计部门严格落实整改内部审计机制,能够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也需要重视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能够强调各个部门的实际支持力度,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的真实度与可信度,最终让各个部门积极地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国有企业在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中还需要进行多方的考量,需要做好内部审计环境、审计目标的分析,筛选出最优化的升级方案,编制具体的内部审计计划与实施,这才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策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计划管理关键在于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要求做好国有企业发展奉献与收益的综合化分析,通过国有企业资源来把控与调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以此来推动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进程。强调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保障计划可以顺利实施下去。此外,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的强化,还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强调成本控制,从而基于财务管理来构建商业模式。如,为了避免未来发展中国有企业面临突发情况或者内部发展危机导致资金运转不良,可以选择利用内部审计,结合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做好资金结构的合理优化。在具体实施进程中:第一,在国有企业面临重大外部环境变化中,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企业需要进行调整的经营策略,以此来保障企业利益的基础上,还可以控制成本,避免盲目的扩张。第二,国有企业出现资金无法有效运转、资金链短缺等严重危机时,基于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审计,能够明确现阶段的实际经营状况,降低生产的投入,如有必要,就需要做好内部人员结构的调整,适当裁员,尽可能减少薪酬财务方面的支出,从而缓解企业资金的紧张局面。第三,在面临客户锐减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审计来制定现阶段财务管理角度下的企业经营策略,也就是在原有客户维持的前提下,积极地分析市场的基本动态,了解实际需求,以此来挖掘潜在客户。总体而言,就是要求内部审计能够与财务等部门相互结合起来,最终基于内部审计来实现国有企业商业经营模式的有效构建。
(三)致力于审计增值服务的提升。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效率来开展审计服务。在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前提下,还需要开展对应的审计增值服务。在具体的审计增值服务提升中,还需要重点考虑到开展“经济体验”,担任“经济卫士”、积极筛查问题,防范化解风险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开展“经济体验”,担任“经济卫士”。开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对于财政财务收支、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情况以及经济活动情况的审计,从而通过“透视体检”,能够测试企业经济运行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能够为国有企业经理人、出资人提供对应的监督评价实际经营情况的检测报告,能够成为国有企业得以健康运行的“守护神”。不难看出,企业通过“经济卫士”的履职尽责,可以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以此来降低成本,这才是审计增值服务的主要表现。第二,积极筛查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在常规性的“经济体检”之后,需要聚焦企业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环节,围绕国有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减负债、降杠杆等方面来开展审计,能够及时地发现风险防控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之处,从而客观地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并且提出对应有效的建议措施,以此来实现整体风险的有效遏制,避免出现重大的战略偏差与失误,保障企业能够减少风险,避免出现经济亏损的问题。
(四)积极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作用。针对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实现财务流程业务处理模式的有效改进。国有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来开展内部审计,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开展内部信息与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的互联,可以满足外部财政信息的集中处理以及系统处理,让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不再局限于企业之中,有利于审计范围的拓展,降低风险。基于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框架的建立:第一,基于大数据来分析风险的反应,能够明确内部审计重点,从而将有限资源集中在高风险的环节;第二,在具体的实施阶段,还需要重视财务活动之中各个环节风险因素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对于面临的问题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与控制;第三,结合审计之中存在的疑难点与异常情况,结合各种审计证据的印证,最终就可以得到审计结果,并且形成审计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追踪。总而言之,在经济不断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属于独立的监督管理部门,从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审计监督的基本作用,能够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地位的全面提高,需要审计同仁继续努力,实现审计工作流程与方式的合理优化,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深入的探讨,更好地服务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大数据环境下知识会计构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