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科技论文

增程式电动汽车优点分析

时间:2023-01-29 20:05 所属分类:科技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增程型插电混合动力车的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发动机则用来于驱动发电机给电池进行充电。因为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因此也不需要变速箱。这相当于在普通的电动车上装载了一台汽油/柴油发电机。

  关键词:纯电驱动;增程式;插电式

  增程式电动车这个名词对很多人来说听起来很陌生,其实它严格来说仍然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车内只有一套电力驱动系统,属于纯电驱动,包括电机、控制电路、电池。增程型插电混合动力车的电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发动机则用来于驱动发电机给电池进行充电。因为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因此也不需要变速箱。这相当于在普通的电动车上装载了一台汽油/柴油发电机。车上发电虽仍需用油,但是可省油一半以上。在行驶前,给电池组充电,在行车途中小功率发电机就能在最佳工况下发电。

  目前,增程式电动车发展最为出名的是雪佛兰Voltec和宝马i3,以及增程式电动公交车。

  1 增程式电动公交车

  为了减轻城市汽车污染,将油耗降到最低,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与杭州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一款SWB6117HE3增程式混合电动车,在城市复杂的公交系统影响下,增程式电动车可以灵活更换模式:

  (1)长距离混合动力模式。(2)插电模式。(3)短距离零排放纯电动模式。

  这款SWB6117HE3增程式混合电动车最高车速可以达到80KM/h,加速时间在25秒以内,在混合动力模式下100KM燃油油耗小于26升,节油率相比相同柴油客车可达35%-42%。

  2 增程式电动车的优点

  (1)动力电池容量不必过大且能满足远行。(2)寿命较长。(3)价格成本低。(4)低投入。(5)运行过程方便快捷。(6)易加工。(7)节能减排环保。

  增程式电动车的运行过程始终处于“半充”和“半放”的状态,这样做的好处:

  (1)内阻小,发热少。(2)不会过充,安全。(3)不会过放,寿命长。(4)电源管理简化。(5)成本节省,可以用较便宜的铅酸电池。

  鉴于增程式汽车工作条件很特别,所以对系统要求也很严格,首先系统必须十分稳定,对正常工作状态可以长时间稳定保持,在车辆闲置不用时,也应该经常维护发动机。其次,为了使高效低排放的特点发挥到最佳,所以要求系统工作时处于最优环境,以保证经济性和高效率。

  混合动力公交车很有国内的特色,节油不多,电池寿命也不是很乐观,后续电池补贴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混合动力公交车被“过分看重”了。

  增程式电动车更符合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它的内燃机系统和电机驱动系统各有一套变速机构,两者可以综合起来调节转速,但是这样的动力组合很复杂,对加工的精细程度要求很高,在我國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专利也很难,最主要是整车造价太昂贵,在中国卖出销量很难,所以个别企业可以尝试,政府提倡的可能性很小。

  3 增程式电动车与混合动力、插电式比较

  (1)与混合动力比较。1)刹车时能量都可以回收利用充电。2)混合动力车结构复杂、电池能量小。3)增程式发动机效率高。4)增程式夜间充电低价低谷。

  (2)与插电式比较。1)都可以外接充电,夜间充电低价低谷。2)增程式结构简单,可以纯电模式行驶。3)增程式排放小、效率高。

  4 EV和增程式电动车的比较

  EV即纯电动模式车,EV和增程式电动车相同点:

  (1)纯电能驱动。(2)实现“零排放”。

  EV和增程式电动车不同点:

  (1)EV电池消耗大。(2)EV使用寿命短。(3)EV必须建立大功率充电站或换电站。(4)增程式电池消耗小,行驶里程长。

  5 结束语

  增程式电动车的发展必然要以动力电池的发展作为重大专项加以发展,这为未来的纯电动汽车发展奠定基础,在电池的安全性方面,应该完善安全性,提高模块成组技术。中型车、大型车应该以纯电驱动的增程式为主要类型,以大力发展微、小型增程式电动车为主要方向。近几年的研究使混合动力车发展出了多种类型的系统,丰田的串并联式,本田的并联式,通用的增程式,都是显著的结果。在这方面,丰田是当之无愧的领头人,它在新能源车这方面发展13年之久,普锐斯混合动力总销量已超过了200万台。

  不过,合理的价格比好的概念更能推动其发展,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组合很复杂,对加工的精细程度要求很高,在我国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专利也很难,最主要是整车造价太昂贵,在中国卖出销量很难,所以增程式电动车在国内推广的效果,还需看其营销上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吴苗苗,张欢园.增程式电动汽车[J].汽车工程师,2013(11).

  [2]明莉.增程式电动摩托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黄香儿.增程式电动汽车辅助动力单元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

  [4]周翔.增程式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