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1 17:19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于资金,且融资方式的选择也关系着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然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不仅影响着企业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是不容小觑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状的研究,进而探讨出股权融资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股权融资
前言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创建于1958年引起很大反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米勒两位学者在一系列假设下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而是由全部资产盈利能力决定的。1984年,Mayes和Majluf两位学者在Ross将不对称信息理论首次整体性的引入到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分析之后,再次分析了金融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发现了企业股票价值被投资者低估是由于“柠檬市场”效应导致的,一旦企业有了新的项目并要对其进行股权融资时,被降低估值的股票将流入新股东的手上,原有股东的权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而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接着,Mayes[1]通过研究又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表达了上市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应该有内部—债权—股权融资的前后顺序。并且这一理论在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结构中得以论证。但是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循序后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为新项目募集资金时,往往更加偏向于股权融资。我国也有很有研究人员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将公司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时成本低这一原因,来解释为什么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如:黄少安和张岗(2001)[2]认为,股权融资的低成本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原因。颜熔荣(2014)[3]也认为,由于成本低,相当一部分国内上市公司在宏观经济形势向好、资产负债率偏低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股权融资。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西方的啄食顺序理论[4]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是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也就是说,内部融资的优先性大于外部债权融资,外部债权融资的优先性大于外部股权融资。但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西方的啄食理论来实践,上市公司更加偏向于通过以外部股权融资的方式而进行融资。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内部融资比例偏低,股利政策侧重于股本的扩张。近年来,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融资时,虽然内源融资逐年呈上升趋势,但企业留存利润大约只占了总体融资规模的二成到三成,而同比西方发达国家公司,他们在进行融资时,大多数公司的留存利润可以占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同过比较,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内源融资的比例远远小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大多数上市企业把配股看成是利润的分配,更加喜欢股票股利和股票细分,对于股本的扩张尤其热衷;二是股权融资比重高于债券融资。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很少参与到债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很少采用债券融资的方式,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上市公司对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热衷度不同,更加热衷于股票市场;三是对配股和增发新股表现出强烈的偏好。我国的上市公司对于配股和增发新股有着强烈的偏好,无论这个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只要是达到发行股票的标准,就开始进行配股与增股。有些公司资产负债率极低甚至为零,这样的公司也不会放弃任何配股和增发股票的机会。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增股与配股的现象陡然上升,虽然债券发行额度稍微有所上升,但是与增股与配股相比,两者在额度上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些公司保持着较低的资产负债率。综上,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更为重视股权融资特征。
二、建议与对策
(一)调整股权结构、健全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股权结构的现状,是由于对公司内部的高效监督与治理的不足,要对各个方面建立股权融资的制约机制。因而,要改变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局面首先要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仅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6],还要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例如可以适当分散股权,调整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使经营者和股东的利益一致保护中小股东利益[7]。在公司內部,独立董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加大独立董事对管理层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其次政府应减少行政干预,不要过度干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聘任制度,不埋没真正有才能的人,提高高管的持股比例,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最后,可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使所有制不同的代表参与董事会,就会有各种不一样的立场,能够有效改善一人独揽大权的局面。
(二)发展我国债券市场。一是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想要保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平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要健全完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把握当下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在相关法律条文中清晰的对企业债券的内容进行定义,相关管理条例要符合我国债券市场的行情,让债券市场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不断完善。最后,要注重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的管制,同时维护好企业债券持有人的权益。二是要改革企业债券市场运行制度。首先,债券的发行制度需要改革,增加专业化监管人员对债券发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其次,加强推进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进度,为债券融资市场提供发展空间;第三,在交易制度方面对企业债券进行革新,利用法律对债券交易全过程进行约束,保证交易的全过程公平合法;最后,提高对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质量,防止不实信息流入市场;同时,要企业的信用进行重新评定,覆盖面要广,进而减少相关风险。
参考文献:
[1]余剑梅.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J].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2]郝以雪,郑劬.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西南金融,2013,(09):11-16.
[3]颜熔荣.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效应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16):47-50.
[4]褚晓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文献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04):109-115.
[5]薛希凤.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风险及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07):52-53.
[6]郭翠荣,李文君.股改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86-91.
[7]郭健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J].现代商业,2017,(35):41-42.
上一篇:国际与国内产业转移历史回顾
下一篇:浅论证券期货市场高频交易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