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教育矫正策略

时间:2023-03-26 00: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厌学是目前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问题,是小学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对于有厌学行为的学生,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疏导,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呢?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教育疏导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厌学的学生一般缺乏自我意识,学业成绩较差,不能把自己与环境或他人区分开来,在学习上屡遭错折,看不到自己的优缺点与特长,目标实现率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也很难主宰自己的学习。所以常受家长的责备,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冷遇,在学习上就会悲观失望,学习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疏导,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一些比较显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给予及时鼓励,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要肯定其课堂思考的积极性;还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列出自己曾经有过的成功之举,并对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关爱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二、教学时积极回归儿童生活世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标准将“以学生发展为本”贯穿课改的全过程,它倡导的是新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就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且要进行分层教学与小组活动。传统教学中儿童学得被动,难以主动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学习书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公式,进行机械记忆和开展枯燥的智力游戏。这也是学生烦腻学习的一个主要原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让儿童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意义。

  三、关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不能用单一的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关爱学习暂时差的学生要从其心理上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 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尽快从厌学情绪中解放出来。

  四、积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舞台,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文化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性就是被赏识的渴望”。赏识是提高学生进取心的不竭动力。厌学生之所以成绩低下,是因为他们目的实现率低下,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以至破罐子破摔。难道他们真的就一无是处了吗?不!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会开发学生潜能的教师。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我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意志越发消沉,总认为自己是一只永远不会高飞的“丑小鸭”,因而放弃了自己。因此,教师应适时地组织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如“小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兴趣性、技能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方面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让他们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我向上的信心。

  五、与家长达成共识, 让家庭重视对子女情商的教育培养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成长到一定阶段,有的父母却没能收到其期望的结果。一部分家长培养出了爱学习,成绩好,有良好品质的孩子;另一部分家长感到失望;还有不少的家长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孩子不但厌恶学习、弃学逃学,甚至有的开始背叛父母和老师。这是由于家长只重视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培养,忽略了对孩子良好性格也就是情商的培养。这也正是学生产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即情商,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达成共识,让家庭重视对子女情商的教育培养。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

  资料分享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姓名:邓文杰

  性别:男

  年龄:8岁

  成绩:在班内是后进生(头脑聪明)

  爱好:对各种小玩意儿特别感兴趣,甚至在课堂上一玩起来就爱不释手。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在家,父母做小生意。

  学情分析:他对学习无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小动作不断,各科老师没办法。他自己也懊悔、就是改不掉这个毛病。经常丢三落四不带书本和作业,不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只有老师和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对学习虽无兴趣,平时卫生劳动都特积极,不管多脏多累的活儿他都乐意干,曾向班主任推荐自己担任班级劳动委员。

  1、促膝交心

  开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设法让他接受我,注意到他爱劳动的一面,我们的第一次接触就是从这儿开始:

  我问他:“你劳动这么勤快又有条理是跟谁学的?”

  他的回答令我出乎意料:“平时观察奶奶学来的。”

  “啊!你很细心嘛!”“你怎么会想到去观察奶奶劳动?”

  “我们家活儿都是奶奶一个人干的。有时我也干一点。

  “你还很懂事嘛!”

  他第一次用惊讶的双眼观察我。

  “你奶奶一定很喜欢你吧!”

  “嗯。”

  “一学就会,你挺聪明的!”

  “我爷爷也这么说。可是爸爸妈妈总是说我没脑子。”

  “那你自己怎么看自己?”

  “我有时聪明,有时笨。反正一跟学习占边我就特别笨。”

  “怎么会呢?”

  “我一碰到书就会反应很慢。”

  “不,其实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他再一次用惊奇的眼睛看我。

  在我再次肯定后,他放松地跟我聊了起来……

  2、分析成因

  通过多方了解,邓文杰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一是父母的打骂,父母只顾挣钱,对他缺乏关爱;二是个别教师滥用惩罚,观念不当;三是祖父母溺爱;导致他学风懒散,缺乏学习动机,还有来自于他自身的自制的能力的缺失。

  3、行为矫正

  针对赵邓文杰的问题,我特意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的父母和祖父母进行了沟通,告诉他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孩子的学习和人格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要多注意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地打骂,还要与孩子多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良好的家庭环境。

  果然,通过一学期的追踪访谈,各科老师都反映他进步明显,慢慢地建立起了对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会了控制和调整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还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了。虽然,还不能保证每次作业都准时上交,但也在一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看到孩子的可喜变化,他父母更是惊喜万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挨近了,他们改变了以往的粗暴态度,对思杰更多的是平等、尊重,特别是对他的学习比以往更有耐心了。这使我对他的信心更足了,当然邓文杰对自己也有了信心,相信这信心会成为一束燃烧铁火焰,照亮他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