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教育论文

意识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7-11 11:3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人的后天意识,是通过眼耳鼻舌身对客观环境的感受,而逐步综合形成的心理状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分秒秒发生着变化,本文从意识的主观性、同一性、流动性、能动性四个方面,结合声乐教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意识;环境;学习

  “意”就是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身体的各种感觉以及思维、推理、联想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人的意识是从人出生以后,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后天教育影响而逐步形成,也受地理环境以及大的社会环境制约,并且一直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演变。声乐教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立足于对人的意识形成以及特性的研究,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现阶段学习的优势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更加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一、意识的主观性提示声乐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情绪,积极投入学習过程。

  不同的阅历造就不同的人生,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是唯一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格外真实。踏踏实实的经历当下正在进行的事情,才能获得更多感悟,是获得生命维度提升的正确途径。声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歌唱知识,获得歌唱技能的重要途径,声乐基础尤其依赖于课堂教学,依赖于一对一的口传心授,声乐基础几乎不可能自学成才。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状态,有的时候,注意力会不集中,表现出两眼闪烁不定,对老师语言的反映慢,懵懵懂懂似是而非,这必然会影响到声乐教学的效果,或者因为个人感情、饮食、睡眠等生活的原因,导致歌唱状态不佳。

  课堂上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教师语言上,放在教师示范所要阐明的道理上,把问题想通,理解透彻,才能在声乐演唱中逐步能够自我判断、自我调节,逐步把自己的声乐理论框架建立起来,丰富起来。并通过课后自我练习,把理解掌握的理论表现出来,使歌唱技术熟能生巧。比如,在歌唱发声训练中,要求学生情绪积极地调节气息,运用呼吸支持点,运用气息调整声音,连音注重自然流畅,跳音注重呼吸支持点的弹跳有力,学生主观上身心积极参与者,可以使注意力更加专注,更容易协调好技术要求,练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相反,如果教学中仅仅是走走形式,展示一下这个教学环节,那就没什么效果,仅仅是热热身而已。

  二、意识的同一性要求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相关理论基础。

  人通过色身香味触法认知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各种觉知形式又被整合成为一体而连贯的意识形态。在日常的声乐活动中,我们发现,再好的嗓音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缺乏文化修养,歌是唱不好的,不可能打动人心的。所以,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明白这一点,要唱好一首歌,功夫其实在诗外,表面上是唱一首歌,实质上是演唱者综合修养的总和。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由歌词和旋律两部分构成,文学部分的歌词,讲究一定的品味,甚至思想深邃、富有哲学意境,或者反映现实生活,展现崇高的人生追求。演唱者通过对歌词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揣摩作曲家的意图,更好地理解声乐作品音乐部分的旋律线条、节奏速度、表情术语、曲式结构,以及需要合适的声音色彩等等;学习了解词曲作者的历史背景,可以使演唱者产生更真实的角色体验,情感更丰富更真实;演唱者应该具备起码的科学发声理论,明确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明确歌曲的风格决定于作品描述的地域语言。

  三、意识的流动性要求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细节反馈出来的变数信息。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个人的每一天都要经历新的体验过程,新的信息必然会被人的意识选择性的接纳,人的眼睛会看到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耳朵时刻会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身体也会感受到外部的温度变化,会触感到不同物质的细腻与粗糙,等等,意识的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声乐的学习也是一样,一方面人的身体每天在微妙的变化,成长、强壮、衰老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所以每一次练声、唱歌都会有新的体验,声乐学习者通过呼吸的吐故纳新,也逐渐更新和衍化着自己的歌唱方法,逐渐调整和完善着自己的歌唱技巧。

  万事万物从来都不会静止不动,人的意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时刻在流动。声乐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技术技巧,又要辩证的观察每天的变化,既要学习接受新的技术要领,也要认识到技术的熟练需要长期的锻炼。声乐的教与学都需要全身心的参与,留意学生身体和心理的细微变化,提醒学生自己生活作息时间规律性,注意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甚至气温变化、感冒的防治等等,才能尽量保证自己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四、意识的能动性提示在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客观环境与演唱调节的互动。

  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意识能动性,运用准确而恰当的语言,描述学生当下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学生需要积极思考,理解老师的语言,再调节自己的演唱。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的作用,一副强健的身体是必需的物质基础,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拓展文化知识眼界,全面提升艺术修养,系统掌握专业理论,逐步丰富阅历提升内涵,课堂教学中才能根据老师的要求,运用演唱经验和歌唱理论,对自己的演唱做必要而细微的调节和控制。

  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声乐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演唱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整,比如琴房、舞台、教室、考场、不同的观众群体以及任何室外的野外环境,对学习声乐的人来说,是不应该挑剔的,首先要认识到演唱环境不同,音响硬件条不同,音效是不一样的,演唱者应该有目的和计划地提前适应,再进一步调整站位,协调音响,预设可能出现的现场变化,等等。现场演唱,还需要注意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营造出一团和谐的艺术表演和欣赏的氛围。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不断的锤炼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少走弯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工作者以及一大批热爱中华文化的有识之士,都逐步认识到,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建构,应该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再吸收外来唱法及现代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包容性强的民族声乐框架。本文根据现代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结合六根六尘的佛学思想,对声乐教学做了点滴分析,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仁们的不吝指正。

  参考资料:

  (1)《心中月》宗教文化出版社 释万行著 2004.12出版

  (2)《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金铁霖 邹爱舒著2008.12.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