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21:0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从具体实践和研究出发,梳理炎黄学等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现状,探究将炎黄学融入小学教育的实现路径:培训传承炎黄文化的教师队伍,编制与炎黄文化相关的阅读文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等特点确定不同的传承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适度组织比赛等。力求通过这些方式,将炎黄文化融入基础教育环节,激发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由此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和校园文化,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对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炎黄文化;基础教育;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史中各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了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1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国家文化战略高度,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教材应该“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等问题,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由此,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小学校应该怎样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炎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炎黄文化是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笔者以三所较有代表性的小学为例,具体探讨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及意义。
一、炎黄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现状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我们选取了一所有较深积淀的市区小学——信阳市第三小学,一所新兴学校——许昌市许都路小学,以及一所农村小学——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驼店联合小学。从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通过实地调查,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对这些学校包括炎黄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一)各学校均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调查结果表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与地域和学校发展情况无关。三所学校虽各有侧重,但都在因地制宜,努力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例如,信阳市第三小学围绕“本真”的教学理念,全方面、多角度地组织开展了本真文化、传承、节日、升旗仪式、书香、榜样、公益课等不同板块的活动,每个板块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例如本真升旗仪式板块涉及弘扬爱国主义、孝老敬亲、勤俭节约、劳动最光荣等内容。另外,学校还研发了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润德·塑行—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成立了三小民乐团,开设了家长参与的“多彩课堂”等。许昌市许都路小学围绕“做真人、办实事”的校训,有序开展各种教学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除了课堂讲授外,学校利用主题升旗仪式传播传统文化;利用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红领巾在行动”活动,让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传统文化传承中来;利用假期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等。在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乡驼店联合小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集中在语文和历史等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背诵和诵读经典篇目来促进其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学校每周开展主题升旗仪式,班级每周举行主题班会,也均为开展相关文化传承活动的阵地。
(二)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形式单一,面临瓶颈据调查和实地走访,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种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但形式相对单一。除课堂讲授外,大多是依据时间的变化,在重要节日安排相关的文化传承活动,通常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们参与某一活动并打卡。这些活动有的是诵读经典或演讲,有的是以某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有的是以板报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的某一类型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一些标语式、口号式的语言展示等。这些传承方式在各学校相沿成习。调查中了解到,老师们也发现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形式单一的弊端,部分活动的开展会流于形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瓶颈。
(三)城乡差距和应试教育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调查中发现,城区的学校更加重视仪式感的营造,农村地区学校的仪式感相对较少。比如,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对信阳市第三小学的师生而言,必定是庄严而隆重的,学校会提前规划每周升旗仪式的主题,安排一个班级来负责。仪式的最终呈现会让全体师生产生由衷的自豪感。而农村小学组织升旗活动时一般都以主题发言、诗歌朗诵、国旗下的讲话等诵读的形式进行。另一方面,城市小学的孩子大都参加了才艺培训班,很容易就可以组织一场活动,而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接受舞蹈、音乐等才艺的培训。无论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身,难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指标,对其他活动重视不够。城乡差距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传承的广度与深度。
(四)师生对炎黄文化知之甚少尽管各所学校都在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但就炎黄文化的传承而言,还处于待开发状态。信阳市第三小学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创新与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对于炎黄文化,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学习和相关活动。几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均表示,在语文课和历史课上偶尔会提起“炎黄文化”,但并没有展开为学生讲解过。很显然,现阶段对于炎黄文化的传承,无论在挖掘的深度还是扩展的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教师和学生们对炎黄文化的了解太少,直接阻碍了炎黄文化在小学阶段的传播。
二、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
2017年年底,信阳师范学院成立了炎黄学研究院,旨在传承、推广炎黄文化。基于多年实践和研究,笔者认识到,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全过程。
(一)依托炎黄学研究院,编制炎黄文化阅读文本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炎黄学研究院成立之后,从2018年9月开始,研究院邀请了数位专家连续4年为在校生开设炎黄学公开课。同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专门开辟了炎黄学研究专栏,刊发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依托炎黄学研究院,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公益课程的形式组织培训相关教师队伍。另外,可充分吸收炎黄学公开课系列课程的内容以及其他研究成果,甄选出适合小学生的文本内容,进行适度的转换与编辑,编制出可以普及的阅读文本,供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或者作为延时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讲授与传播,以扩大炎黄文化传承的影响,增加炎黄文化传播的广度。
(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传承内容炎黄文化的传承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传承内容。小学六年的教育,可以通过语文、历史、思想道德、美术、书法、音乐等课程,以及升旗仪式、班会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相关的教育。例如,一、二年级学生可以以歌曲的传唱和字词的学习为主,可以学唱《黄帝颂》《龙的传人》《中国人》等朗朗上口的歌曲;同时,在语文课和书法课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系,建立学生对炎黄文化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可以以文本传播为主,通过民间传说、典故的讲授等让学生了解炎黄文化,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阅读炎黄文化相关知识;举办书法、作文、演讲等不同形式的比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炎黄精神。五、六年级主要以实践为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陵祭典和炎帝陵祭典等直播,感受大型祭祀仪式的庄重和其中所蕴含的厚重的历史文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和父母去河南新郑、陕西黄陵、湖南炎陵、甘肃天水等地旅游,实地感受炎黄文化;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完成一份形式不限但核心内容明确的作业,从而增加炎黄文化传承的深度。小学六年逐步推进,逐渐培养孩子们感恩伟大先祖、热爱祖国的感情,达到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
把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就已调查的三所学校而言,在已有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融入炎黄文化并不突兀,反而会使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加振奋人心。例如,可以设计以“龙的传人”为主题的升旗仪式,配合相关的歌曲、舞蹈、朗诵等;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去相关名胜研学、做课外阅读的分享会等方式进行炎黄文化教育。具体操作中,学校可以整体把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真正把炎黄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
(四)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之情
鼓励学生以绘画、书法、诗歌、戏剧、微视频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先祖的感恩之情,从而增强孩子们的爱国之情。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使得炎黄文化能在小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渗透。
三、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意义
以合适的途径将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重塑炎、黄二帝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把炎、黄二帝看作虚幻的形象,“传说时代的中国古史,往往是历史中含神话、神话中有信史,只有剥离神话,才能还原史实。”现在,大量研究表明,“炎、黄二帝并非虚幻,黄帝既是部落的首领,又是部落的称谓”,“黄帝与炎帝都是敢为人先的有为者、实干者”。将炎黄文化融入小学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炎、黄二帝的丰功伟绩,让炎、黄二帝的伟大形象永驻孩子们的心田,在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丰富小学课程内容和校园文化,激发传统文化的活力
各小学都倡导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绝大部分学校是通过经典诵读、主题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来进行。将炎黄文化融入小学各年级的教学活动中,让炎黄文化成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激发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还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
(三)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在延绵不绝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炎黄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不可摧折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体的精神纽带,并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亿万子孙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六年时间里,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炎黄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会在心中厚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在潜移默化的传承氛围中,学习知识,塑造品德,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
上一篇: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措施
下一篇:学习风格的概念及其对英语学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