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3: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诚信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针对小学诚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优化诚信教育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議。旨在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诚信;教育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立足核心素养的全人教育理念得到全面发展,德育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诚信教育作为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生的正处于思想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有效实施诚信教育有助于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确立及发展。当前失信已经衍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复杂的社会形势为小学诚信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一、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际现状
(一)诚信教育观念薄弱
思想是行为的主导者,教育观念薄弱是限制诚信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虽然素质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但是德育仍然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诚信教育观念薄弱,关于诚信的教育教学活动较为匮乏。究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现阶段针对于学生的考核主要主要集中于文化课内容,导致教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性而忽视了人文性。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环境形式,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课教学,教育教学的倾向性日益明显。在分数至上的观念影响之下形成的分数式错误评价标准,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失信行为。例如,为了逃避家长责难而谎报分数、为了完成所谓的学习任务而抄袭作业、功利心理作祟而考试作弊等等行为层出不穷,对于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
(二)诚信教育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小学诚信教育目标的制定欠缺合理性,其主要问题集中在诚信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不足。小学阶段的身心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各阶段的心理认知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但是诚信教育目标过于刻板统一,缺乏递进性,与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不匹配。教育目标的局限性影响诚信教育的有效落实,诚信教育成为一句宣传口号。导致学生对待诚信的“知”与“行”方面呈现明显的不协调性。具体而言,学生对于诚信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认知,明白诚实守信是好学生的表现,但是并未因此形成对于自身行为的约束。在实际学习及生活中,上课或参加活动迟到甚至爽约、同学之间夸大吹嘘、装病逃学等行为频频发生,而学生并未认识到其行为对于自身品质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三)诚信教育内容设置不完善
现阶段小学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响教育引导效果。第一,诚信教育内容欠缺规范性。学校并未针对诚信教育教学形成完善的制度规范,尚未形成体系化教学网络,诚信教育在具体实施中灵活性由于而统一性不足,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碎片化,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第二,诚信教育内容欠缺全面性。诚信涉及范围广泛、所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多元化,每个人对于诚信的认知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小学诚信教育内容的设置仅凭教师的理解,反应教师的意志,难免存在片面化的问题。此外,教师将诚信简单的作为一项行为准则进行阐述,并未上升至德育教育高度。不仅影响教育效果,而且导致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过于片面化及表面化。
(四)诚信教育方式滞后
目前教育方式较为滞后不利于小学诚信教育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第一,诚信教育方式单一。现阶段小学诚信教育的实施仅仅以主题板报、班会等形式展开。诚信教育在课堂教学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不足。脱离了生活实际的诚信教育犹如纸上谈兵,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教育效果。第二,教育指导形式单一。教师面对学生所展现的诚信问题,大多采取座谈说服教育、机械的奖惩等方式给予学生指导。说教式教育方式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存在明显的矛盾性,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盲目的奖惩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激发学生的功利心,产生反作用教育效果,偏离诚信教育的实质目的。
二、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教师要立足全人教育,转变对于诚信教育的固有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渗透。首先,教师要正确认知诚信教育的价值,提高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四年级所学知识的深度有所提升,针对学生在虚荣心趋势下所产生的失信行为,教师要转变分数之上的评判标准,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学习结果,杜绝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约束。教师要做行为上的表率以及思想上的巨人,实现内外兼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在工作及生活中,对学生做出的承若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以规则意识。
(二)明确教育目标,构建诚信教育环境
诚信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成长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诚信教育目标。第一,着眼于日常小事,明确短期目标。诚信教育是对学生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的引导,需要坚持教育工作的持续性。教师要讲诚信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以阶段性目标推动诚信教育的渐进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规定到校时间培养学生守时的意识及习惯;课堂设置诚信故事分享环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等。第二,立足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制定长远引导计划。诚信教育受到学生自身认知以及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是一项动态发展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制定契合的教育目标,提升教育目标的层次性。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诚信的意义及价值,实现自我约束,做到行知合一。
(三)立足生活实际,优化教育内容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需要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结合学生身边事物,合理的安排诚信教育内容,提升教育的有效性。第一,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构建诚信教育体系。诚信是一种思想品质较为抽象,但是在教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乏蕴含诚信精神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坚持课本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优化诚信教育内容。第二,组织诚信主题活动,加深学生认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节日组织相应的诚信教育活动。例如,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举办杜绝虚假宣传主题活动。组织学生针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虚假宣传行为展开探讨,分析该行为的危害,以此反思自身是否存在失信行为。以此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约束自身行为。
(四)建立家校合作,丰富教育方式
教师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为学生营造和谐统一的诚信教育环境。首先,教师要提升家长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借助网络平台向家长传递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家长引导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及行为,同时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诚信教育工作。其次,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给予及时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交流会、家庭走访、网络通讯软件等方式实现与家长的实时互动。通过实行家校合作实现家庭及学校教育要求的统一,保证诚信教育的连贯性及持久性,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
结束语:
诚信教育不仅是实现全人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且是弘扬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小学诚信教育面临诸多的阻碍与挑战,如何实现思想教育与行为约束的高效统一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教师要以发展眼光看待诚信教育,拓展诚信教育视角,探索诚信教育路径。
上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下一篇:分析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