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3 11:4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目前,我国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主要有联合培养、专业共建和短期专项三种培养模式,但总体上数量不足、素养不高,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急需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教学改革创新,加速推进培养目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平台资源国际化、培养方式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
关键词:应用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必须加强国际旅游人才培养。当前,我国国际旅游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稀缺,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业快速发展需要。分析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内涵特征,明晰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优化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培养路径,构建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加速发展国际旅游事业、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是适应未来时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国际旅游人才。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系统掌握国际旅游知识,能够胜任国际旅游岗位,在国际旅游产业中进行创造性劳动,从事旅游活动组织、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1]。从专业知识角度看,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除了要掌握国际旅游知识、通晓国际旅游规则外,还应掌握与国际旅游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职业能力角度看,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具备熟悉国际旅游发展态势的洞察能力,跨地域、跨文化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从职业素养角度看,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具备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身心素质,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有广博的国际知识,要熟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等情况,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习俗和价值信仰,掌握国际旅游基本规则、行业惯例和法规政策。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既讲爱国主义,也有国际胸怀,能以更加开放的眼界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要有敏锐的政治觉悟,既能坚定政治立场,维护民族形象、国格魅力和国家尊严,又能敏锐洞察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影响,准确把握国际旅游发展动向。要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能在国际舞台中灵活应变、应对挑战,有效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积极推动国际旅游事业发展。
二、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联合培养模式旅游管理类专业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全面移植型和组合合作型[2]。全面移植型即全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辅教材到教学方法等全部采用国外标准。组合合作型比较普遍的是“2+2”“3+1”等形式,学生用2~3年时间在国内高校完成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学习,用1~2年时间在国外合作高校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联合培养模式是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也是目前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二)专业共建模式专业共建模式是在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中外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与共建[3]。比如,结合两校优势与特色共同开发课程,共建课程体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共同举办国际教育交流会、教学研讨会等专业活动,共建师资队伍;通过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参与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共建科研团队等。专业共建模式是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它拓宽了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彰显学校特色,是未来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三)短期专项模式短期专项模式是主要围绕人才培养的某项工作环节或专项任务进行的一种国际合作模式,比如教师的访学培训项目、学生的实习项目或交换项目、企业的交流合作项目等。短期合作项目是全面深入国际合作的基础,在畅通国际交流渠道、学习和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学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化视野、引进国外优秀教学资源、促进办学模式与国际接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师资交流培训项目和各类涉外实习就业项目能够快速提高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依托短期专项项目可以实现以点带面,开展多元化合作,发展常态化、多元化合作项目。
三、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路径
(一)培养目标国际化首先,培养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根据院校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确定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的层次和类型。旅游职业院校可以重点培养业务操作能力突出的服务技能型国际旅游人才和基层管理型国际旅游人才。旅游高等院校应重点培养具有经营管理潜质的中高层管理型国际旅游人才。其次,培养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根据具体的国际旅游发展业态来制订明确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能只是简单地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要重视对“专业+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最后,要创新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理念,要树立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提高为目的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生存及就业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课程体系国际化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突出能力本位。具体而言,一是课程设置导向能力化,即以职业发展需要设计课程体系;二是课程涉及内容模块化,即以旅游职业岗位群开发设计专业课程模块;三是课程开设范围广域化,即增加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通识课程学时、学分。其次,要引进优质海外教学资源,建设国际化课程。要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模式,通过共同制订教学计划、研讨教学内容、引入原版英文教材和优质海外教学资源,开发国际化课程。最后,要强化外语能力训练,使外语教学贯穿始终,营造外语学习交流氛围和交流情境,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实现全英文教学或双语教学。
(三)平台资源国际化开放办学、产教融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培养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要加快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协同育人功能。目前,我国旅游专业国际实践教学条件较差,实习实训与国际旅游企业合作较少,国际实习实训基地匮乏、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已经严重制约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因此,一方面要聘请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政府旅游机构等行业专业人士,打造国际旅游教育专家库和智力团,为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国际企业、政府机构的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化教学平台,构筑国际化实践基地,为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利用国际化平台和基地,全面加强实习实训,使学生拓宽国际视野,积累国际工作经验,增强国际就业能力。
(四)培养方式国际化国际旅游人才培养重视实践和应用,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实操和社会实践,而且在教学方式上,多采用情景化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和基于问题解决的案例教学方式。因此,我国应用型国际旅游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围绕行业企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践实验教学中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围绕国际旅游事务工作进行实操训练,培养学生职业品行和职业素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管理潜质。同时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项目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4]。
(五)师资队伍国际化旅游业的开放性和国际交融性需要一支拥有国际视野的教学团队[5],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内教师缺乏留学背景或国外访学经历,外语能力参差不齐,外籍教师不从事旅游教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困难。因此,一方面要加大“请进来”力度,大力聘请旅游教育发达国家的优质外教和国内具有相关留学经历的校外兼职教师,积极邀请海外合作方的教师到中国与国内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对接,通过学术讲座、示范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国内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支持教师赴国外学习进修,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国际胜任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参与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培训学习,学会使用国际先进的慕课平台和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张睿,张侨,金海龙.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3):77-78.
[2]胡善风,程静静,沈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四位一体”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4):36-39.
[3]王剑.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共建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7):40-41.
[4]范士陈,陆佑海.国际水准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J].经济师,2014(12):231-233.
[5]赵欣.基于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核心理念的学生专业培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2):18-19.
上一篇: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下一篇:探讨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