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2 15:0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体现了极大的适用性和必要性,得到“概论”课教师高度重视,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当前“概论”课案例教学仍然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视角缺失以及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等困境。让学生参与教学案例选编,是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案例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概论”课;案例教学;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此后逐渐在我国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尤其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公布后,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1]由此,案例教学法因其生动具体性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等到广泛推广。《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在原有案例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与现实困境
“概论”课内容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新民主义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因此,“概论”课教师如果将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助于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生动的“案例”,才能将深奥的、抽象的理论讲述清楚,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体会、理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甚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概论”课教师的重视,从案例选择到案例问题设计、案例的讨论管控、案例总结等多方面有序展开。多年案例教学实践中,一些专家学者还将“概论”课案例教学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度理论分析,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概论”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案例资源”,大大推动了案例教学在全国“概论”课的推广。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展开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厘清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为“概论”课教师探索案例教学提供宝贵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2]然而,“概论”课案例教学依然面临困境。其一,全国高校的“概论”课教学几乎都采用大班教学,每班学生基本在130人以上,笔者所在的高校“概论”课每班大约140人,有些高校每班甚至达180人以上,在大班授课局面无法改变的实际情形下,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案例讨论部分难以得到全面实施,绝大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其中,导致学生学习热情大大下降,案例教学的许多优点也就无法得以体现。其二,现有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几乎全部由教师选编,容易因为学生视角的缺失而收效甚微。固然,教师进行案例选编能够从“概论”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出发选取典型案例,但常常因为案例与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之间存在错位,导致学生对案例反应不大,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其三,案例教学与传统完全的“说教式”授课相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提高,然而实际上在整个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主体依然是教师,教师选择案例、教师设计问题、教师组织讨论、教师进行案例总结,“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新式教学理念依然无法在案例教学中得以体现。
二、“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创新思路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案例选编全过程。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新思路的开始。教师在第一节授课中就可以把本课程要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对“概论”课程有整体认识,并深刻领会“概论”课程凸显的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特征。在“概论”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概论”课的理论以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我国、特别是自己所处区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从中选择直指人心、引人思考的案例。从小处着手,详细阐述案例;并从大处着眼,展开案例分析、点评;再将案例与课本内容结合,探讨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最后结合案例本身的局限性,指出案例使用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当然,在整个案例选编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不能缺失,案例的选题、案例与教材哪一部分内容相结合、案例说明的问题等等都可以在课间或通过QQ、微信、邮箱随时跟老师讨论,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及其与“概论”课程的相关性。通过案例深刻理解“概论”课程的相关理论。在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挖掘案例,并展开案例分析,把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阐述清楚一个问题、一个观点或一个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达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
2.老师认真细致批改学生选编案例,并反馈于学生。学期结束之前,学生要将所编写案例交给老师,教师一定认真而细致批改学生提交的教学案例,这一步非常关键。老师通过对学生选编案例进行认真批改,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有的学生选择反腐案例,在案例分析中过分夸大我党的腐败现象,忽略共产党严惩腐败的坚定立场。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批改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让学生认识我国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但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正以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惩治腐败,要对共产党从严治党充满信心。总之,教师对案例的批改要紧紧把握教学案例的科学严谨性和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性,使学生通过老师的点评学会用正确的观点、正确的立场、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无疑是案例教学的重大意义所在。
3.教师从学生选编的案例中进一步筛选并完善案例,运用于下一学期的“概论”课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选编的教学案例,与教师选编案例相比具有其突出特点。其一,学生用“概论”课程的理论观察社会,往往与最新的社会现实相联系,案例的现实社会针对性会更强;其二,学生选编教学案例为传统案例教学注入了全新因子:学生视角、学生关注点以及学生思维。教师对学生选编的优秀案例进一步完善而运用于课堂,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教学案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点、关注点的把握,较好解决了案例教学中教师个人收集案例的一些弊端。学生在“概论”课学习过程中,从自己的认知出发,全方位快速搜集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实效性强、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老师经过进一步加工设计、完善,将之运用于“概论”课教学中,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4.教师进行案例教学与学生编写案例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参与案例选编的新思考绝不是对原有案例教学进行简单的推翻、否定,而是对原有案例教学的有益补充,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更好发挥案例教学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一方面,学生参与案例选编与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参与案例选编是学生运用“概论”课所学理论来观察社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选编案例,教师及时批改、点评案例,并反馈于学生。当然,学生所选编的部分优秀案例经过老师的进一步完善有可能会出现在老师课堂教学中,这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所选编案例的质量。很显然,学生参与案例选编不能取代教师选编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案例,只是作为教师案例来源的渠道之一。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用案例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并尝试从自身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选编好案例,学生必须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授以及案例运用更加重视,积极参与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去。而且在整个案例选编过程中,学生跟老师应保持着密切互动,成为知识的积极探究者,主动地运用课本的相关理论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养成用“概论”课所学的理论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放矢,不再是教师力图通过自己选编的案例把自己希望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向“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理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江毅.“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上一篇:小学语文儿歌有效识字教学探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生活化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