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建筑论文

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分析

时间:2023-01-04 19:53 所属分类:建筑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砌体结构在我国的运用广泛,绝大多数的楼房建筑是由砖石砌成,这些建筑的人员活动密集,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地震,往往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房屋的倒塌,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在我国以往的砌体结构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抗震功能缺乏重视,抗震施工技术落后。近年来,随着我国特大地震灾害的频繁出现,砖砌结构的抗震功能受到重视,如何通过在砖砌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技术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防震能力,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技术

  1我国砌体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

  1.1破坏原因

  砌体结构往往是砖石砌成的,建筑墙体的抗剪强度不足,地震中墙体容易产生裂缝,特别是在墙体的底层,受剪切作用的影响,裂缝呈X形,这就导致墙体上层结构受重力影响时,造成墙体的滑落和移动,进而造成上层建筑的倒塌。在建筑过程中,没有注意使各墙体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结构,这就降低了建筑的稳固性,在地震发生时,一旦一处的墙体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就失去了整体支撑的平衡,造成倾斜和倒塌。

  1.2破坏规律

  地震的发生是从地下开始的,砖砌结构建筑的底层也是承重压力最大的地区。在地震发生时,来自地下的破坏会首先破坏建筑的底部,使建筑底部的墙体出现裂缝和移动,从而造成建筑的上层的倾斜和移动,直至倒塌。当前,我国砌体建筑的外围墙体都缺少必要的防震支撑,建筑边端的墙体缺少整体的约束作用,而且我国大多建筑的下层房屋,在设计时往往作为客厅、商场等,墙体少,更不容易与外墙形成连接的稳固整体。此外,在地震发生时,边端墙体特别是墙体相接的地方容易受到多方力量的挤压,破坏更为严重。随着居民住房需求的增大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当前我国砌体结构的建筑在高度上越来越高,但是相应的抗震技术却没有同步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底部的抗压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同时,高层建筑的每一层都是一个抗震的质点,当地震发生时,一个抗震质点的倾覆、弯曲就会给整个建筑带来破坏和倒塌的风险。在砌体建筑中,墙体是抗震的最主要的力量,墙体一旦受到破坏,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就不复存在了。其中横墙和纵墙是抗震的关键,横墙和纵墙的分布多少和配置的均匀程度与建筑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横墙和纵墙通过合理的分配和连接作用,形成抗震整体,在地震发生时,合理的横纵墙配置,可以发挥有效的抗震能力。砌体结构的楼梯是地震中最易受到破坏的地区之一,在高层砌体建筑中,楼梯间没有支撑结构,形成了整个砌体建筑中的缺口,当楼梯间的设置位于建筑的边端时,楼梯间周围的房屋结构会向楼梯间倾斜,造成破坏。

  2当前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的问题

  2.1构造柱与砖墙体的水平拉结钢筋施工不规范

  构造柱与砖墙之间的拉结钢筋是连接两者,并形成建筑加固整体的重要施工点,如果在拉结钢筋的施工过程中,拉结钢筋设置的过少或者间距不够均匀,或是钢筋与墙体之间的具体不合理,都会造成地震发生时,因着力点的不均匀导致墙体的错位、变形,造成建筑的破坏。

  2.2圈梁在外墙转角处不设或漏设转角附加筋,构造柱纵筋位移

  圈梁具有提高建筑刚度、增加建筑物整体性和抗拉抗剪等作用,转角附加筋可以防止圈梁发生错位,提高其防震性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和上部构造柱纵筋搭接,强行将纵筋扳倒到上部构造柱纵筋的位置,这样不仅使其保护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也削弱了构造柱的抗震作用。

  2.3构造柱箍筋弯钩的角度、长度、箍筋扣的摆放位置达不到规范要求

  箍筋弯钩和箍筋扣是使纵筋和建筑墙体构成建筑整体,从而提高砌体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性的重要元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或是工作的疏忽未把箍筋扣螺旋或错开,甚至随意摆放,使弯钩角度不足或是超过135°,弯钩的长度达不到10d,这些都会使箍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整个建筑抗震能力的下降。

  3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施工的技术分析

  3.1对砌体结构进行隔震加固

  在我国砌体结构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传统的砌体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法,如设置夹板墙、增设壁柱及圈梁等,这些加固抗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砌体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是这些方法会对砌体结构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固设置过程中难免给建筑本身带来不必要的改变。隔震技术是通过隔震层的设置,隔绝和消除地震对建筑的破坏能力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从根本上隔绝地震和建筑之间的联系,是当前建筑抗震的重要方法。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实际实践,现在确定的隔震加固施工流程为:水准测量(对建筑的各种数据进行勘测分析)→室内外土方开挖(对建筑区域地下的施工)→施工放样控制标高→基础加固→施工段划分(对隔震区域进行分段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墙体托换→墙体开凿→隔震支座就位→混凝土养护、拆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施工流程,相关的技术工作要细致到位。

  3.2墙体托换设计

  在砌体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建筑墙体的强度无法满足建筑强度和抗震的需要,就必须要将已有的墙体拆除并重新施工。但是,砌体建筑楼层高,在托换过程中施工困难,所以要先对墙体进行框架的施工,在框架的支撑之下,才能拆除不符合要求的墙体,从而保障托换过程的安全,如图2所示。托换框架与其上计算高度范围内的墙体组成墙梁结构来支承上部结构传来的均布荷载,并将其转换成隔震支座处的集中荷载。而托梁下的隔震支座因其竖向刚度非常大,可作为整个墙梁构件的竖向支座。

  3.3重点加固薄弱区域

  墙体是支撑建筑的主要结构,也是在地震发生时,主要的抗震设施。楼梯间缺少墙体支撑,是地震发生时,容易被破坏的地区,并且楼梯间与墙体之间缺少支撑,墙体的扭曲或者楼梯间的坍塌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建筑的严重破坏。所以要对楼梯间进行加固处理,并且在楼梯和墙体之间形成稳固性的连接,从而增加楼梯间的稳固性,减弱楼梯间对墙体的影响。

  4结语

  根据砌体结构建筑在地震发生过程中造成的破坏的规律的总结,并对当前我国砌体结构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漏洞和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从而找出砌体结构建筑的抗震弱点和技术缺陷,通过先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有效加强砌体结构的稳固性,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这是当前我国建筑加强安全性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有效措施,对我国砌体结构建筑技术的提高和建筑安全性能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