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3 21:38 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点击次数:
摘要: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形式,属于审前程序处理。2012年我国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应当增设或细化以下制度安排:一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环节的启动权;二是增设决定说理制度;三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起诉决定救济权。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刑诉规则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引入之初,存在三种质疑之声:一是违背控申分离原则,侵犯法院定罪权;二是与缓刑制度冲突;三是无限扩大检察机关权力,导致起诉裁量权滥用。在防范检察院滥权的对策设计上,学者提出的对策一是构建具体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程序透明化;二是科学设计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但是一直以来,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构建”研究者众,而救济制度则关注者少,目前只有一篇文章专门研究附条件不起诉监督救济的。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是公安机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被害人因不服检察院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而依法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从而使其受到损害的权利、利益得到救济的制度,是制约附条件不起诉程序中检察机关公权力的最后一道防线。2012年11月22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刑诉规则》)颁布,关注其中有关附条件不起诉救济的最新条款,检视其得失,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
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
二、新《刑诉规则》中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
新《刑诉规则》第四百九十四条规定:“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具体程序参照本规则第四百一十五条至第四百二十条的规定办理”。可见,其采取的是一种“参照式”立法模式,根据具体法条,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公安机关的救济权:不起诉的决定作出后,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其可以向本级检察院公诉部门要求复议,公诉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检察人员进行审查,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公安机关还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上一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应当指定检察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公诉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经复核改变下级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应当撤销或者变更下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交由下级人民检察院执行。
被害人的申诉权:不起诉决定作出后,如果被害人认为不起诉决定有错误的,被害人拥有申诉权,但是根据起诉日期的不同申诉部门不同。如果其在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七日以内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立案复查;如果是在七日以后申诉的,由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复查。刑事申诉检察部门复查后应当提出复查意见,报请检察长作出复查决定。经复查作出起诉决定的,应当撤销原不起诉决定,交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被害人的直诉权:为了强化对不起诉决定权的救济,被害人还被赋予直诉权。即被害人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终止复查,将作出不起诉决定所依据的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
三、新《刑诉规则》中“参照式”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被害人话语权过度张扬有违公平。传统不起诉制度,尤其是酌定不起诉制度是无罪推定、疑罪从轻刑法原则的制度实践,是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种体恤,这必然会影响被害人一方的利益,而不起诉救济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保护被害人的话语权,因此,赋予被害人申诉权,乃至直接起诉权都无可厚非。但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与其不同,附条件不起诉是恢复性司法理念的一种制度实践,其希望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附加一定的考察帮教条件、而不是单方面的惩罚,来达到使原来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恢复的社会效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承诺并正确履行了所附加的条件后,如果检察院仍作出起诉决定,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肯定是不公平的。
四、完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的思路和建议
结合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完善制度的两大原则,应当增设或细化以下制度安排:
一是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环节的启动权;根据现行规定,附条件不起诉的启动、决定完全由检察院单方面做主,这样如果检察院不启动附条件不起诉,则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则根本没机会得到“附条件帮教考察”、进而争取“不起诉”的机会,为了制约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权,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启动权。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为自己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可以向检察院提起申请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建议。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起建议的,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对其进行审查,决定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的应当告知公安机关和被害人;决定不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二是增设决定说理制度。新刑事诉讼法和刑诉规则非常注重权力作出的依据和与相关当事人的沟通,在很多决定权作出時都增设了说理制度,即作出决定的同时必须告知相关当事人决定作出的理由和依据,如羁押必要性审查决定的说理制度等。现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救济制度虽然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权”的制约关注不够,但是如果对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权也赋予公安机关、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复议复核权,则可能导致程序过多过繁、影响程序效率,所以,这里可以增设附条件不起诉说理制度,即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后,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对其进行审查,决定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的应当告知公安机关和被害人,并说明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的理由与和依据;决定不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同时说明启动附条件不起诉的理由与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韩萍萍.浅析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3(29):42-43.
上一篇:关于追续权客体范围探讨
下一篇: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制度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