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6:18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今年年底他就能参评正高级职称了,但是他们单位评定正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要发一篇国内核心或者专著。
国内核心发表出了名的难,发专著又要自掏腰包,因此这个要求简直不合理!很多人甚至觉得国内核心的发表难度都高于大部分SCI期刊。那么为何国内核心的发表难度这么大?
01国内核心的“潜规则”太多
现在,绝大部分的国内核心都严格遵循基金、学历和职称这三大“潜规则”要求。
先说说基金,小编特意上网查了查2022-2023年的部分国内核心期刊,发现其共同特点是基金资助论文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个别国内核心期刊甚至每篇论文都是基金资助论文。
这个潜规则使得许多拿不到项目的科研人员和独立研究者望而却步,因为他们的文章可能因为没有基金支持,导致很难通过编辑这一关。
再谈谈更扯淡的学历和职称两道“拦路虎”。
假如你是一个学识远超当代人的天才本科生,你在本科阶段的研究取得了媲美爱因斯坦的划时代突破,又用莫言般的文学造诣完成了一篇完美符合国内核心期刊要求的论文。
在这种前提下,你收到的邮件回复极有可能是:
作者您好,我们对您的文章表示顶礼膜拜!我们只有一个修改要求,考虑到您的学历、职称都太低,能否将您的导师改为第一作者?
大笑过后的我们纷纷陷入沉默......
不知何时开始,虽然没有在要求中明确,很多国内核心都定下了第一作者学历要在博士以上、职称要在副教授以上的“潜规则”。
诚然,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会提高这些期刊收录论文的档次,但是仔细想想,除了文科和社科类的学者可能因为语言或者文化的差异不得不选择国内核心之外,具有一定科研水平能力的理工科博士、副教授应该都会选择将高质量论文投SCI期刊吧。
我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论文,学术水平也达到了国内核心期刊的要求,但是因为学历、职称不够,我不能作为第一作者,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离谱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02体制原因导致审稿周期太长
国内核心期刊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具有资质的单位主办的,现在很多“单打独斗”的编辑部其实也隶属于这些有出版资质的单位。
受到体制和编制的限制,这些核心期刊的编辑部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工资低”的问题矛盾,一人分饰几角的现象更是尤为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核心期刊又要兼顾收录论文的水平,普遍审稿周期很长,一般情况下,2-3个月能出审核结果,已经算是效率很高的了。
众所周知,论文投稿有一个前提:
就是通常情况下,“一稿多投”会被视为学术不端的行为之一,审稿周期很长的国内核心使得投稿人只能默默等待。
每年都有硕士生、博士生因此而推迟毕业,更多的人都是望而却步,转投其他类型期刊。
03人情世故导致“人情稿”太多
讲道理,秉持学术公正原则的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应该是不允许“人情稿”出现的。
“人情稿”“关系稿”“赞助稿”都会对学术腐败产生推波助澜的效果。
但是请注意,中国的“人情社会”特质,使得“人情稿”其实是不可避免存在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某出版社社长,现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给你打电话,说自己的儿子有篇文章想让你帮忙把把关,尽量发在某你管理的期刊上,你怎么办?
对于正规的国内核心期刊来说,
“关系稿”只是进入审稿名册并多给一个修改机会的,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录用,如果修改后质量太差,还是会被拒的。
而且考虑到期刊的学术影响,同一期上面一般最多只有2-3篇“人情稿”。
国内核心期刊审稿速度的问题,“关系稿”对于期刊的负面影响还是极大存在的。
以上三点就是小编总结的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难的几个原因。
上一篇:评职称发表论文的几条建议
下一篇:SSCI发表后还能再翻译发C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