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论文发表

编辑说论文创新性不足的应对方法

时间:2023-03-10 21:48 所属分类:论文发表 点击次数:

  创新性是决定一篇论文能否被录用的关键。但“创新性”往往又是不可量化的东西,所以作者收到“全文论述内容很难回应题目要研究的问题,缺乏论述的深度和高度”、“该文提出的....只是一种架构设计,缺乏深入研究”诸如此类退稿意见后,常常会不知所措,不清楚如何让自己的论文更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的《学会提问》著作中,提出的“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等等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理解“论文论述新意不足”等退审意见真正想表达的意思,从而帮助我们有效回应。

  一、明确论文选题的类型,让编辑对论文作出客观评价

  明确论文的选题类型,我们就可以让编辑或读者了解“自己的论文是在对什么事件进行回应”,从而让他们对论文进行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编辑或读者便能够确定我们论文选题与文章之间的联系,并给出具体明确的意见。

  论文选题可以简单划分为“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这两种类型。比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中国家庭2023年医疗保险花费将达到多少?”等等,这些问题的解答无一例外地都要描述世界万物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存在方式,因此都属于描述性选题。而如“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应该立法禁止使用运动型轿车还是应该去面对哮喘病发病率的直线上升?”等等,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显示出世间万物应该呈现的样子,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它们需要的都是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规定性的答案,因此都属于规定性选题。

  在写文章前,最好先花时间将思绪整理一下,明确自己论文选题的类型,并相应确定论文的结论应该如何安排。例如,在一篇8-10页的文章里,科研小白很可能竭力要向读者证明:气候改变确实存在,什么原因导致了气候改变,为什么针对气候改变的批评是错误的,以及读者为什么要关心气候改变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每一个都很有趣又很重要,但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将每个点都说清楚,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许过于贪心了。因此,如果想少费工夫,就需要将“基础”打牢,先将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论证清楚。

  二、明确自己想让编辑/读者相信什么结论

  编辑在判断论文是否有新意之前,首先要问“作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论文的结论。而在判断论文是否有新意时,编辑也会寻找论文中一个或一系列的陈述,尤其是根据这些陈述得出来的结论。

  有新意的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分析推理,且需要其他观点支撑。因此,如果论文中直接断言某一观点是正确的,或者某件事应该去做,却没有提供相应陈述来支撑这一断言,这一断言就只能称为纯观点,不能称为结论。因此,如果我们想让编辑/读者相信自己论文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就需要进行分析推理。比如甲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乙。“甲”是指结论,“乙”是指结论的支撑论据,这个结构就代表了论文的推理过程。编辑或读者希望看到这些基于推理得出的结论。

  分析推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此句式:“所以呢?”。当我们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以为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一览无余,毕竟我们的论述对自己而言是最清楚不过了。但读者理解起来却有几道门槛需要跨越,他们不知道我们的价值观和背景,对我们研究过程一所无知。当然,编辑或读者在读我们论文的时候会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这篇文章是在谈大规模室内养殖业不应该合法化,但所得出的也仅仅是个模糊的概念而已。所以,在写论文时,多问自己几个“所以呢?自己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将自己的意思在论文中表达清楚。

  三、引导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

  当我们在写论文时,总会想千方百计地说服读者或编辑,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论证,相信自己的论文是有创新的。因此,如果我们写作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某个特定的结论,那么就需要将结论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而且说得有理有据,这也是在帮助编辑/读者减少阅读工作量,让他们对论文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再没有一点怀疑。

  论文的写作有个最为首要的主题,那就是必须竭尽所能地好好组织自己的思想,然后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尽管我们自己对这些思想已经洞若观火,但编辑或读者却没有我们这样透彻的了解。因此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就可以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沟通联系的桥梁,让批判性思考和讨论变得切实可行,从而让论文更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