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跨学科写作的几个策略

时间:2024-09-06 10:27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跨学科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相互融合,从而创造新的学科交叉点,构建学科领域内更完整、更丰富的知识体系。目前,跨学科融合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论文写作中也通过在不同方面的学科融合,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创新、增强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但实际写作中,很多学者不想涉及“跨学科”,觉得“跨学科”涉及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则会因脱离本学科知识而不愿或惧怕在论文中体现“跨学科”。也有学者与之相反,已经客观认识到跨学科的重要价值,但在却论文写作中,不知究竟如何体现跨学科性。以上两种情况,实则是对论文的跨学科性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感知,更遑论如何运用。下面将结合核心期刊中的范文,来介绍论文写作中跨学科意识的六种体现,从而为作者们提供相关参考。

  一、选题:跨学科的客观学术立场

  跨学科意识的首要体现则是在选题上。需要具备跨学科的客观学术立场,即在构思选题时,就要先有意识地向跨学科靠拢。首先需要寻找不同学科之间在理论、方法或研究对象上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可以作为学科融合的基础。其次便需要选择一个跨学科的问题,这个问题则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选题的跨学科性能够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从多角度来深入探讨问题,不仅能够带来选题创新和理论创新,还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Kung Fu还是Wushu?中国武术海外语言符号的话语困境与消解》(《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此文。该文是体育学和语言学的学科交叉。谈到“武术”,大家所关注的大多数是从学科领域探索武术套路或招式、武术文化、武术教学等内容,但该文却从语言学角度来探索中国武术的海外语言符号。若是在海外的语言符号不被人认可,则也就代表着武术的国际化进程受到阻碍。因此,作者详细探索在探索了Kung Fu和Wushu在海外的符号形象是什么以及所面临的困境,最终为进一步提高武术在海外的接受度而提出了消解困境的实践指向。作者通过与语言学的学科交叉来共同探索除了“讲好中国武术、提升体育国际影响力”的独特的路径。

  由此可以看出,学者们不必拘泥于自我学科范围内,需拓宽视域,积极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交叉点,打破学科界限,从多角度探讨问题,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便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二、文献综述:多学科角度回顾已有研究

  在文献综述部分也能够体现出跨学科意识,且该意识是较为重要的,有助于展示你对研究领域的全面了解,并且能够多个角度来审视研究问题。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拓宽梳理视域,明确指出你的研究问题涉及到了哪些学科领域,并且最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学科对于理解研究问题至关重要。在文献梳理时,可以引用不同学科领域的文献,以示你对该主题或问题的多维度理解,对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优势和局限性。在文献批评时,也可以通过分析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指出跨学科研究如何填补这些缺口。文献综述的跨学科意识能够有助于加深读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也能够突出你的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贡献

  例如《导游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旅游学刊》,2022年第4期)。该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按照由研究主题到研究问题的推导逻辑来梳理文献。其中,便涉及到对“职业污名形成机理”的文献梳理内容。作者不仅梳理了不同身份群体的职业污名形成机制,而且还站在跨学科的视域下从社会学和传播学视域下来梳理文献,例如:

  张玉磊和任帆阐释了城管职业所经历的公众对城管形象的认知偏差-公众对城管的消极态度及行为城管职业立信丧失城管职业污名化的演化过程[26];谢和平和田晓红将城管职业污名化过程置于社会大背景下,从社会学角度诠释城管职业污名的形成机制,并强调了社会环境在污名形成过程中的强化作用[27]。

  这两个引用则是站在社会学的视角来梳理城管职业的污名化过程,而下文则是从传播学角度来看高声望职业的污名化机制:

  厉杰和吴粮牡从事件的视角论述了高声望职业(医生、大学教授等)污名的形成机制:首先,高声望职业相关的负面事件通过直接经验、媒体影响、社会互动3种方式广泛传播,导致社会公众对原本高声望职业的社会表征提出质疑,形成高声望职业污名表征;其次,随着高声望职业污名表征深入人心,社会公众对高声望职业的态度发生消极转变,导致高声望职业的社会地位降低,进而遭到社会公众的排斥和歧视,演变为高声望职业的污名化;最后,高声望职业的污名化降低了公众对其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与评价认同[28] 。

  作者在文献述评中,也体现出了跨学科意识,有意识地向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靠拢,正如作者在研究不足中所提到的:

  而由于职业间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有针对特定职业污名形成机制的研究结论对于其他典型受污职业(如导游职业)的适用性尚有待考证。

  作者站在学科交叉的视域下来梳理不同学科针对同一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能够看出作者对研究领域的深入掌握,以及总领全局、全面系统的严谨学术态度。

  三、理论框架:不同学科概念和理论的融合

  论文的理论框架也是体现跨学科意识的重要部分。这要求学者们能够整合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这需要先思考你的研究问题与哪些学科领域最为相关,并思考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后要从不同学科中体现出与你的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关键概念,将这些关键概念整合到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中,并思考如何将不同学科的概念和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框架。最后需要解释各个理论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支持你的研究问题。

  例如《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生成的理论建构:基于“技术—制度—主体”框架》(《自然资源学报》,2024年第8期)此文。该文所构建的“技术—制度—主体”框架便是跨学科意识的体现。“技术—制度—主体”框架便是作者统合了跨学科视野对传统村落资源及其价值研究的共识性变量,从而建立了共享性的分析框架。作者在整合这一框架的过程中,不仅阐述了单一依靠任意一个要素的劣势,例如:

  但单一地依赖技术[14,15]制度[16,17]或多元主体[18]发展传统村落,难以缓解其资源价值矛盾,使其走出价值转化困境。……

  而且详细介绍了“技术、制度、主题”三个维度及其发挥合力作用,对于分析本文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例如:

  传统村落价值生成的第一个关键维度是“技术”。……数字技术与传统村落资源利用与转化之间存在第三条综合性路径:一方面对传统村落原有的技术文化予以保留和应用,……。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具有跨系统性,传统村落原有的主体、制度、资源和社会结构对新技术的适应节奏和应用方式存在主体差异,……。

  第二个关键维度是“制度”。…… 因此,制度既是传统村落资源的约束性框架,也是推进其资源价值提升的法定规范。……

  第三个关键维度则是“主体”。……传统村落得以形成、发展和演变,人是至关重要的资源,是保护和利用的主体[35] 。……在乡村秩序重建路径中产生了内生主体与外来主体之间的矛盾,需要在政府、集体、外来企业和村民、传统村落和村民之间建构主体间性。

  在传统村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中,技术、制度、主体三个维度缺一不可:……基于此,本文提出“技术—制度—主体”的框架。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此文的研究打破了单一学科对传统村落资源的研究边界,而是通过三个学科三个维度的整合来探索研究问题,从而达到了探索理论创新观点的可能性。

  四、研究方法:跨学科方法运用实现方法互补

  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也可以体现跨学科意识。社会上所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多面的,有时候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学科融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激发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视角,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方法本身的优势,而是研究问题适合用什么研究方法。因此针对前者,需要先明确研究方法对于分析与回答研究问题的适切性,确保研究方法的设计能够支持跨学科分析的需求。在而针对后者,则需要选择那些能够结合多个学科优势的研究方法。

  例如《语料库辅助的教材话语分析路径———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当代外语研究》,2024年第4期)此文。该文是采用了批评话语分析和语料库语言学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表征。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是语言学领域的常用理论,旨在揭示话语和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但该方法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导致研究上的局限,如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经常因其方法论上的弱点而受到批评,主要是因为其语言分析的定性方法,导致了“零碎的和例证性的”文本类型(Fowler1996),数据分析倾向于证实分析者的主观先入之见。

  因此,作者便尝试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整合到论文的研究方法中,实现方法之间的互补,作者对于为何使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也做了说明: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很好地补充了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通过使用随机抽样,分析大量文本,并将研究中的文本特征与语料库中呈现的语言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对典型的语言使用做出可靠的概括。

  因此,通过此文的示例我们可以发现,当单一的研究方法具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时,便可以考虑混合研究方法尤其是跨学科研究方法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来方法上的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研究贡献:学科融合拓展知识边界

  结论处在点明研究贡献时,也可以有跨学科意识的体现。研究贡献是对研究结果有什么意义的进一步的追问。若是在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表述上能够体现出学科之间的融合,则更能够体现出研究在理论层面的较好的价值,提高研究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实践层面能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研究的适应性,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为学术界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探索空间。

  在理论层面,可以思考所提出的新的理论框架或者概念是否整合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观点,是否为理解研究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或是是否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或改进现有方法,以适应跨学科研究的需求;亦或是通过跨学科研究,是否扩展现有学科的边界,为相关领域贡献新的知识点或理论见解。在实践层面,是否提供跨学科的解决方案或策略,这些解决方案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是基于跨学科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这些建议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见解。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贡献在跨学科意识上的体现。

  例如《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旅游管理》,2022年第2期)此文。该文在理论贡献部分提到对“高阶理论的拓展”。高阶理论更侧重于从创业者自身特征来进行战略选择。但是此文的研究则通过跨学科研究,发现了创业者“非理性”的情怀动机及创业精神影响了民宿选址和战略活动,从而“拓展了高阶理论,弥补了以往单一个体特质论对中小企业创业现象解释的不足,为中国情境下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本土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再如《“老夫”“撩发”少年狂:初老感对年轻消费者冒险行为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23年第4期)此文。该文最终的观点则是外在环境线索带来的初老感会让年轻人产生更高的冒险行为倾向。因此在实践价值部分,除了对于营销者给予一定的建议外,作者还从跨学科领域来拓宽了论文研究的适用性。比如,作者提到。“对于金融领域,当年轻人从身体线索感觉到初老时,可能会更加愿意购买保险、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因此,便是在建议金融保险行业的从业者可以根据此文的研究结果来有针对性地开发“初老用户”的理财产品。再如,作者还提到,“对于旅游行业,相关景点推广人员可以采用诸如’25岁,我们中年了吗?‘等宣传方式,鼓励年轻人尝试高刺激性活动,如露营,滑雪,激流,以及蹦极等。”这便是给予旅游景区从业者关于开发更多针对性旅游项目和活动的建议。

  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在研究贡献上凸显出跨学科意识,实际上更能够体现出你所做研究的真实价值,提高研究的创新性和影响力。

  论文写作中若是想要体现跨学科意识,则可以在选题、文献综述、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研究贡献等方面着重凸显。在选题上先拥有跨学科的客观学术立场,而后在文献综述上可以多学科审视研究问题;在理论框架上也可以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而拓展多学科理论或概念的融合;在研究方法上也可尝试选择能够结合多个学科优势的研究方法来展开跨学科研究;在研究贡献上便可以深度解读研究结果的跨学科优势,拓展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边界。由此在论文写作中多方面凸显跨学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