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质性数据分析的优点与缺点

时间:2024-09-06 10:16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质性数据分析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理解和解释人类经验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与量化研究追求普遍性和客观性不同,质性研究致力于揭示个体或群体行为背后的意义构建过程,通过直接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它让研究者能够深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其描述和理论建构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而非抽象的概念框架。这不仅使得研究更加贴近社会真实面貌,同时也避免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然而,质性数据分析亦面临诸多挑战,如如何确保研究发现的代表性,以及如何减少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等问题。德蒙福特大学社会研究教授马丁·登斯库姆在其著作《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中对质性数据分析的优缺点做了详细论述,下面我们将对其一一展开介绍。

  一、质性数据分析的优点

  (一)数据与分析是“扎根”于事实的

  质的研究的优点之一就是对这些研究进行的描述和得出的理论是“扎根于事实”的。这并不是说质的研究用一些简单的感觉来描述事实,就好像社会事实就“在那里”等着被“发现”。但是这确实说明数据和分析是扎根于社会存在之中的。这一点与“不切实际的理论”或者“空洞拔高的理想”十分不同。

  (二)丰富和详细的数据

  对相对集中区域的深入研究,小规模研究的趋势和“深度描写”的产生表明了质的研究在处理复杂社会情境方面的优势。质的研究擅长处理复杂的情形和对社会生活的微妙之处做出判断。

  (三)对模棱两可和相互矛盾的宽容

  既然社会存在包含着不确定性,对这种存在的解释就应该能够包容模棱两可和相互矛盾。在这方面,质的研究比量的研究做得好。这不表明质的研究是一种弱的分析,这正是对所研究的社会事实的反映。

  (四)会有可替代的解释出现

  因为质的研究取决于研究者的解释技巧,所以可行的解释就不止一种。质的研究并不认为存在一个至少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解释,不同的研究者即使是用大致相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二、质性数据分析的缺点

  (一)数据可能缺乏代表性

  质的研究者关注深度描写和扎根方法,这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他们更难确定从小样本个案的细节性的、深度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到其他类似案例上。但是,如果给出了关于研究环境的足够多的细节,我们仍然能够判断研究结果在多大程度上与其他案例有关,但是与量的研究中运用的推广相比,这种推广仍然值得质疑。

  (二)对数据的解释与研究者的“自我”息息相关

  对于研究者个人的身份、背景和信仰在形成数据和分析数据过程中的作用,质的研究比量的研究更开放。研究是“自我意识”(self-aware)的。这就意味着质的研究结果必定是更谨慎的和尝试性的,因为其前提假设是研究结果是研究者的创造物而不是对事实的发现。尽管有人认为量的研究掩盖了这一问题——这一在量的研究中同样存在的问题——但是在质的研究中如果对“自我”的干扰坦露得越多也就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对研究结果越为谨慎。

  (三)可能会有脱离环境的意义解释

  在对现场笔记、文本或者记录进行编码和分类的过程中,可能会把语言(或图像之类的东西)脱离出它的情境。情境是质的数据的组成部分,情境包括数据产生时周围的事件,用于形成分析单元的实际析出数据前后发生的事件和语言。研究者在进行数据编码和分类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数据的意义丢失或被曲解的情况,曲解可能是由于使数据脱离了它所在的数据序列(比如访谈谈话),或者使数据脱离了周围的环境,在收集数据时数据单元就处于这些环境中间,这些环境会对数据的意义产生影响。

  (四)可能会做出过于简单的解释

  面对要明确数据的主题并进行推广的要求,研究者会感到有压力,从而有可能不重视或者忽视那些“不合适”的数据。不一致的、模棱两可的、可替换的解释可能会因为阻碍了更好的推广而让人觉得沮丧——但是这些特点也正是社会生活的固有特征。社会现象是复杂的,质的研究要认识到这一点,并避免将研究对象简单化。

  (五)分析过程会很漫长

  研究者能收集到的数据的量取决于研究项目可利用的时间和资源。但是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一点对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都一样。但是正像布莱曼和伯吉斯所说,在面对看似大量的量的数据时,“标准统计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使得数据的处理变得轻松。”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很快地完成,也能很简洁地解释由分析而做出决策。但是当研究者使用质的数据时,情况就非常不同了。首先,质的数据在最初以“原始”状态被收集来的时候一般都是非结构型的(比如访谈、现场笔记、照片)。计算机可以辅助管理甚至分析这些数据,但是它们的作用十分有限。在质的数据分析中,使用技术手段会更费时间,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也更难描述给读者。结果就是,质的数据分析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三、结语

  质性研究的“扎根于事实”的特性,让我们得以贴近研究对象的真实生活,捕捉那些细微而深刻的社会动态。它所提供的丰富和详细的数据,为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情境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质性研究对模棱两可和相互矛盾现象的宽容,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它鼓励我们接受并探索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地寻求一个统一的答案。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质性数据分析的局限性。数据代表性的缺乏、研究者主观性的影响、数据脱离环境意义解释的风险,以及分析过程的漫长,都是我们在进行质性研究时需要面对和克服的挑战。这些挑战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还需要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我反思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