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6 00:09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引文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具有数据来源全面、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强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文献统计分析、情报数据收集等方面,很多作者都尝试使用这一软件分析文献,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以精美的图表直观呈现在论文中,但论文质量却没有因为专业文献计量方法的运用而“加分”,反而收到了拒稿通知。所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使用了citespace知识图谱这一专业计量方法,论文质量没有明显提升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改善这一困境。
(一)Citespace类论文发表难的困境分析
1. 研究主题缺乏新意,研究问题局限于“现状、趋势及展望”,研究方法单一,选题普通。很多作者在选择citespace类论文的研究主题时,首先会从自己的专业或者研究基础出发,比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作者选择了“立德树人发展进程”作为研究主题,汉语语言学的作者选择“汉语教育技术”作为研究主题等等,这些主题词在作者所在的学科内属于常识性概念,研究主题成立但缺乏新意。对于研究问题而言,citespace类论文常见的研究问题是“现状、趋势及展望”,也即研究某一主题领域的动态及发展趋势,比如以“citespace”作为主题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在2000多篇文献中,大概有1200多篇是研究“热点”,研究问题同质化程度较高。研究方法单一,体现在citespace是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所以在以量化研究文献综述的论文中,普遍用到的即是“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这一方法。研究主题缺乏新意、研究问题同质化程度较高、研究方法单一,选题的三个要素都存在不足,造成了citespace类论文选题质量偏低。
2. 文献检索不够科学合理,结果可信度差。文献检索科不科学、合不合理,会在文章中“研究设计(数据与方法)”这部分体现出来。比如,有些作者会写“中国知网现在收录的中文期刊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的数据库,故本文采用中国知网作为数据采集来源”,那么专家就会质疑“如何确定知网数据库多于其他数据库的?英文的数据库为何不进行检索?”,再如,作者在介绍文献检索的时间段时,只写了“检索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20日”,从哪一年开始检索的,以及为何2021年8月20日作为截止日期都未呈现,因此专家指出“数据采集路径上可否再予以拓宽”,当然作者会反驳“我已经选择了近20年的数据,这一样本量还不够吗?”,但实际上专家并非直接质疑“样本量是否足够”的问题,而是作者样本时间段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有依据,这对于展开论述、确保研究有据可依至关重要。
3. Citespace分析指标较为浅显,内容深度不够。Citespace可实现共被引分析、共词分析、突现分析、聚类分析、合作网络分析等功能,但部分作者可能因为软件操作困难、理论基础不充分等问题,论文中只呈现了“发文数量的变化、关键词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发文作者分析、研究机构共现分析”的数据结果,比如在“发文数量变化”这部分,只是简单罗列了“自2001年开始到2009年的发文量都表现为数量不多且趋于平缓的趋势,最少的数量为0,最多的发文数量也不超过10....从总体数据来看有望突破2021年的发文数量,这足以说明近年来学着们在对抗阻训练对人体身体功能影响方面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且发展趋势越来越好”的数据结果,并未针对数据结果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导致内容深度不够,进而影响了论文的整体质量。
(二)Citespace类论文范文示例破解发表难
1. Citespace可实现的选题多样性。研究主题多样性,比如发表在研究与发展管理这本期刊上的《性别视角下的创业企业融资绩效研究回顾与展望》这篇文章,作者选择“性别视角下的创业企业融资绩效”作为研究主题,“创业企业融资绩效”是管理学专业下的一个常识性概念,但作者在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加上了“性别视角”这一条件,增加了研究主题的新意。研究问题多样性,比如发表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眼动追踪技术在我国语言研究中应用状况的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这篇文章,作者以“眼动追踪技术在我国语言研究中应用状况”作为研究问题;再如发表在俄罗斯文艺的《近20年巴赫金符号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研究》这篇文章,作者的研究问题是“某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程度”等等,这些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并没有单纯以“现状、趋势及展望”等作为研究问题,而是选择了更为明确的研究问题,丰富了研究问题的多样性。研究方法多样性,比如发表在中国教育科学的《国际现行主流学习理念的比较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视角》这篇文章,作者在“citespace知识图谱方法”的基础上,选择了“比较研究”作为另一种研究方法,对国际现行主流学习理念进行了比较研究。
2. 科学合理交代文献检索的来源及依据。文献检索的来源及依据,包括不限于期刊来源的介绍、关键词的介绍、样本时间段的介绍、文献数量的介绍等等。比如罗兴武等(2020)的《平台研究:前沿演进与理论框架——基于Citespace V知识图谱分析》这篇文章,作者在“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为何选择文献计量法,即“文献计量法可以减少主观信息过滤带来的失真和偏见”,其次交代本文期刊数据收集的来源,即选择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来源,再次说明为何选择1900-2019这一时间段,即“文献所有年份”,最后交代经过数据清洗和处理得到的文献数量。再如曹东云和谢利民(2014)的《新课改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知识增长方式的探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的这篇文章,作者专门介绍了自己界定“知识增长”的两个指标及其依据,并给出了两个指标的衡量变量及其含义的解释。
3. 依托Citespace分析结果,形成自己的观点。利用citespace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说明,是citespace类论文实证分析的重点。比如刘方林和陈时见(2021)的《国际课程研究的代表人物与学术团体——基于《课程探究》等12种SSCI期刊作者共被引分析》这篇文章,作者在第三部分通过作者共被引网络、中心性分析了国际课程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通过共被引网络图谱,作者将国际课程研究分为了“中心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网络”以及对网络图谱进行了综合分析。在网络各侧中,作者结合中心性,分别介绍了网络群组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思想,并对其在国际课程研究中的主张进行了评价,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再如曹东云和谢利民(2014)的《新课改以来课程与教学研究知识增长方式的探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的这篇文章,作者通过“问题情境”和“组织形式”的角度来分析知识增长方式,并通过关键词节点的大小及共线特点判断问题情境,以及通过机构节点及共线特点判断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了citespace分析的基础功能来分析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得到了自己的研究发现。
上一篇:文献综述为什么不能倒推
下一篇:博士论文如何快速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