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教学教改类C刊论文的选题思路

时间:2023-03-07 21:07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在很多作者眼里,“教学”与“科研”似乎是一对难以和解的矛盾。“难以和解”一方面体现在,自己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兼顾“教学”与“科研”,另一方面体现在,学校虽然看重教学教改,但当自己拿着写好的教学教改论文投稿时,却发现很难发表。其实,并不是“教学教改类论文”发表难,而是“教学教改类论文”选题难。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教学教改类论文选题,我们围绕各学科已发表的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10种选题思路。

  一、普遍性教育现象+微观教育因素视角

  这一选题思路说的是,针对某一普遍性教育现象,使用微观教育因素视角进行研究。那么,什么算“普遍性”教育现象?“普遍性”就是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都会涉及的那些现象,比如就业问题、教育教学评价问题。如果某一教育现象只是个别学科领域才有的,就不属于“普遍性”教育现象。选题满足了“普遍性”这一条件后,还需要体现“微观教育因素视角”。为什么强调“微观”“教育因素”而不是“宏观”“中观”或教育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相比宏观和中观,微观更为聚焦,更容易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同时从操作的角度上看,微观视角的寻找以及展开,都要更复杂一些。正因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操作难度,所以有一些作者可能知难而退。这时,如果自己能坚持寻找并使用微观视角,那么可以确保选题的创新性。另外,教学教改类论文既然是研究教育改问题,那么,一定要从“教育”本身而不是脱离教育去做微观分析。

  比如,“就业难”是高校很多学科面临的普遍问题,因为“就业难”,所以需要教育改革。一说起“就业难”这一问题,很多人都能想到一些解释,比如社会的原因、市场的原因、大学生个人的原因。但是这些视角都比较陈旧,而且不是教育本身能克服的。实际上,有一个原因值得关注,那就是: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制约了学生就业力的养成。也就是微观视角——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对毕业生就业力的需求匹配。这一视角本身属于教育因素,而且相对新颖,把它作为分析“就业难”的切入点,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相关范文

  “就业难”现象的微观解释: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的就业力匹配度

  二、普遍性教育现象+异质性

  这一选题思路说的是,针对某一普遍性教育现象挖掘其独特性,从而提出一个新问题。从表面上看,上述选题思路与第一种选题思路似乎相反。比如,第一种选题强调“普遍性”和“微观”,而这一选题思路却在强调“异质性”。实际上,这里的“异质性”虽然是寻找“独特性”和“差异性”,但它是“求同存异”,其存在的前提是首先承认存在一个普遍性的教育现象,然后在“普遍性”划定的教育领域中去“求异”,且这里的“异质性”对于其所在的教育领域而言,依然是很重要而非小众冷门的问题。

  比如,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在学术界频发。一方面,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在校研究生的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在校研究生又不同于已经工作的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发生在前者身上的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比如,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失范可能仅仅是自己出现道德失范,而与在校研究生群体相关的科学道德失范,可能不一定是研究生自己存在科学道德失范,也可能是自己的导师存在相关行为且波及到了这些研究生。同时,在校研究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科学道德失范现象在教育领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从这个角度说,高校研究生教育学术失范现象更为复杂,具有较大大研究价值。

  相关范文

  科学道德建设:破解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学术失范的“体系”力量

  三、普遍性教育现象+非他者视角

  这一选题思路,同样是针对某一普遍性教育现象,但是它的研究视角与前面两种选题思路不同。这一选题思路强调“非他者视角”。什么是“非他者视角”?他者视角是指第三方视角,也就是超脱于事件本身、无直接利害关系的那些主体的视角。相应地,“非他者视角”就可以理解为与特定教育现象直接相关、存在明显利害关系的那些主体的视角,尤其是主导者的视角。之所以强调“非他者视角”,原因就在于教育现象本身是复杂的,必须考察当事人。只有身临其境、曾经参与,才能对相关教育现象有直观的认知和感受,只有考察这些当事人,才可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比如,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每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保障政策、框架。但是,怎么理解和认识“教育质量”?如何确保“教育质量”?要研究上述普遍性教育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对教育管理者做实证研究。因为教育政策是他们组织制定的,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他们还负责落实各项教育政策和制度,并对教育质量负责。从这个角度说,围绕“管理者”研究教育质量问题,体现非他者视角,才能避免夸夸其谈,求得问题的真实答案。

  相关范文

  大学管理者的质量观及其进行教育质量保障的方法——基于对“IQA项目”遴选的8所案例大学中高层管理者的实证研究

  四、教育介体+争议

  教学教改需要人(管理者、教师、学生)去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教育介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在教学教改语境下,“教育介体”本身可能就构成了“改不改革”的焦点问题。这里的“教育介体”既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引申为教学技术或教学手段,比如智慧教学、翻转课堂等,也可以是虽然看不见摸得着,但人们在现实中经常提及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等。用什么教育介体,用哪个教育介体,不用哪个教育介体,新旧教育介体是相互取代还是相互共存……这些问题在教学教改语境下,并不存在固定统一的答案,属于争议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比如,手绘需要“纸”和“笔”。之前的手绘,都是使用传统的纸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电子纸和电子笔。特别是iPad出现后,很多人不再使用传统纸笔进行手绘。这就出现了一个争议,即,传统纸笔还是电子纸笔更适合手绘教学?更深层的问题是,纸笔在手绘教学中充当的是什么角色?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教改的发展方向。

  相关范文

  “去工具化”:创意手绘教学中iPad与传统纸笔的比较研究

  五、教学情境适应性问题+理论视角

  任何教学教改问题,都跟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正因为教育教学现状无法适应当下情境,所以才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因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教学教改类论文选题,其实就是找到一个教学情境适应性问题,然后再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合适的理论视角。

  比如,教师学习是教学教改领域的重要话题,探究教师学习机制有助于深刻理解教师学习的本质,明确教师学习发生和作用的实际过程。但是,以往的教师学习机制往往在简单情境中建构,无法适应快速变革的信息社会复杂情境,不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因此需要重构教师学习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复杂情境。明确了研究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研究计划,比如要使用的理论或方法。前面提到,以往研究忽视了复杂情境,而复杂情境是由快速变革的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的,因此新视角应当体现动态发展的一面。适应性专长理论是对“维果茨基空间”理论的改造,将研究视角由固化静止变为动态发展,可以用来研究教师学习机制的重构。

  相关范文

  “因境制宜”:适应性专长视角下教师学习机制的困境与重构

  六、现实教育问题+历史视角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当下发生的一切,都能从历史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教学教改也不例外。很多教学教改问题看似是当下新发生的,但是剥离其时代化的一面,剩下的才是问题的实质。而剩下的那个实质性问题,一般都能从历史中找到对应物,并得到历史启示。这就引出了“从现实教育出发,回归历史找答案”的选题思路。

  比如,现在各大高校都在想办法提升文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里面有两个紧要环节:一是掌握专业化的学术阅读的基本要求与技能,二是学位论文写作的规训。上述紧要环节如果只是在现实中自己想,可能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把思路转向历史,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比如,《陈寅恪是如何指导研究生研究和写作的?》一文,就遵循了上述选题思路。针对研究研究和写作问题,作者选择去陈寅恪那里寻找答案,于是形成了“陈寅恪如何指导研究生研究和写作”这一选题。

  相关范文

  陈寅恪是如何指导研究生研究和写作的?

  七、教育问题的根源/由来

  学校开展教学教改,往往是因为目前的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或困境需要解决,所以才进行改革。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教育教学问题或困境,有时并不是新近出现的,而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既然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存在,说明以往开展的改革治标不治本,未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要想给出较为彻底的回答,就不能仅仅就事论事,只关注浮在表面上的教育问题,更需要关注相关教育问题的根源或由来。

  比如,现在很多大学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提出本校的经济资本激励举措,在年薪、科研启动经费、房产以及各种补贴等方面,设法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使其产生流动行为并为本校发展出力。这样的举措一经推出,引发了舆论争议。一些人认为这会扰乱正常的人才流动,加剧人才“向钱看”。尽管饱受争议,相关经济资本激励却并未因引发争议而被搁置,相反,各大高校不断得到强化相关激励。这时,我们就要从根源上思考上述问题:从历史到当下,经济资本激励是如何进入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的?如何看待经济资本激励?经济资本激励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通过追问“问题来源或由来”,才可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资本激励”这一现象,这对于各大高校在未来坚持还是放弃这一激励,具有较大启发价值。

  相关范文

  大学高层次人才竞争中的经济资本激励:多维视角的透析

  我国大学发展中政府治理导向的演进及审视

  八、教育趋势的本土困境

  这一选题思路说的是在教育领域存在某一趋势,且该趋势一般是从国外传入国内的,尽管这一趋势不可逆转,但是该趋势进入国内后,出现了一些有待克服的本土困境。如何看待上述本土困境以及如何破解相关困境,更好地顺应教育趋势,便成为人们着重考虑的问题。

  比如,传统课堂始终因为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实现因材施教,而饱受诟病。翻转课堂的出现,为传统课堂上述困境的解决提供了可能。在翻转课堂提出之初,人们对它寄予厚望。但是翻转课堂传入中国后,却出现了一些本土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教育趋势的本土困境,更能让人保持冷静,保持独立思考,从教育实际出发如实剖析本土困境,从而理性看待教育趋势,想方设法促进教育趋势在中国的顺利发展。

  相关范文

  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困境与游戏化策略

  九、教育教学域外研究

  这一选题思路,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就是针对国内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去国外寻找答案。通过域外研究,梳理国外的先进经验,从而为国内教学教改提供一定的启示。比如,前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布政策文件,提出“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健全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学术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校内决策机制对我国的高校治理改革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这在当时也属于新课题,国内高校普遍缺少相关经验。这时,就可以考虑做域外研究,看看国外一流高校有什么成功经验,梳理出来为我国的高校所用,从而为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范文

  英国一流大学理事会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十、教育教学特定环节争议

  一般来说,教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关键问题,往往只发生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节。也就是,尽管教育教学各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同问题在教学教改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这样做出来的选题才更有价值。而且,存在于教育教学特定环节的关键问题,之所以成为关键问题,往往是因为人们对该问题的看法众说纷纭、难以达成共识,或者说人们对关键问题的理解本身就存在偏差。所以,要想顺利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就要关注特定环节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存在争议的那些关键问题。

  比如,“讨论”是在线课程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学生在线课程讨论环节参与率不高。针对“低参与率”问题,很多人从各种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但是,只要是提出了对策建议,就说明人们一直有一种执念,也就是“在线课程讨论环节,就应当有较高的参与率,参与率越高越好;低参与率不是好现象,必须要改变”。当人们从消极角度出发去理解时,其实很难真正对传统归因做出真正的反思,也就不能从真实的原因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这时,如果能对“低参与率”做积极理解,就会获得不同于已有研究的新视角,得出自己的新观点,实现论文选题创新。

  相关范文

  在线课程讨论环节“低参与率”现象的积极理解与应对——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视角

  主动选择:在线课程“高辍学率”的积极理解——基于学习者投资理论的视角

  专业学生情态序列主题性年级趋向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教学教改类论文的10种选题思路。这10种选题思路,最关键的步骤有两点:一是把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理论化,二是围绕理论化的问题,寻找适用的理论或视角。做好了这两点,教学教改类论文就能实现选题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