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比较类论文展开比较的维度与模板范文

时间:2022-12-18 21:32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比较”是重要的选题密码。很多作者虽然知道“多个对象之间具有可比性,才能做比较研究”,但对于“可比性”的具体问题情境,则知之甚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比较”密码,我们围绕各学科已发表的C刊论文,归纳总结出比较研究的10种问题情境。

一、分析框架比较

分析框架比较,就是针对某个重要问题,目前已存在多个分析框架,且这些不同的分析框架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求得问题的回答,就有必要比较上述分析框架。比如,农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对于后发国家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学界对农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分析,存在“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和“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但这两种框架在研究范式、研究对象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上述两种不同框架,就可能提出一种重构性的新框架,从而更好的对问题做出回答。

有时,分析框架比较也表现为对不同学者思想的比较。比如,关于“文学如何介入公共生活”这一问题,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提出“诗性正义”与“诗性裁判”。无独有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实秋提出“文学纪律”。他们都希望从文学想象介入公共生活,但是他们的分析思路不同。比较两人的上述思想,不仅有助于认识两种思想的复杂内涵,也有助于正确认识文学的非审美属性对公共生活的潜在贡献。

相关范文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还是“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农民政治行为两种分析框架比较及重构
文学如何介入公共生活?——诗性正义与文学纪律之比较
制度与债务危机:一个国际比较分析框架

二、中外学术/实践差距比较

众所周知,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中国的学术研究或社会实践在很多方面差距明显。差距反映的是注意力的差别,比较中外学术或实践差距,可以进一步把握国外动向,从中获得启示,以弥补我国的不足。比如,几年前我国的立法与理论研究中,不当得利最薄弱亦最不受重视,这与法制先进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当时的欧美国家不仅理论研究呈现出繁荣景象,而且先后公布了不当得利示范法,它们代表了当时不当得利法的最高研究水平,并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比较中国与国外的学术差距,才能把握国外的研究动向,缩小中外差距。

相关范文

差异与融合:最新三大不当得利示范法比较研究
纯正的过失犯与不纯正的过失犯:立法比较与学理探究
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比较及其对当前中国的启示——以英国和美国为例
如何设计司法?法官、律师与案件数量比较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
中日经济追赶过程中的要素集聚、经济增长与经济泡沫:比较与借鉴
中外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比较分析
校园“早恋”的中西比较研究

三、新旧比较

顾名思义,“新旧比较”就是比较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刚出现时,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人们往往会经历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做新旧比较,以发现新事物相比旧事物所具有的的新意和独特价值。比如,“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在理解和接受上述概念时,中国人难免会把它跟自己相对熟悉的“素质”“素质教育”等概念做比较。在此基础上,可能会认识到“核心素养”的特有内涵及独特意义,从而接受这一概念。

相关范文

“核心素养”研究:新意及意义何在?——基于与“素质教育”比较的分析
PRP指标:一种跨学科期刊评价方法及与期刊H指数之比较

四、共同主题/现象的多学科比较

这一条说的是,同一个主题可能很多学科都在研究,同一个现象可能很多学科都会存在。由于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研究方式,这就带来不同学科对同一主题的多样化理解,以及同一现象在不同学科中的多样化呈现。特别是,当不同学科对该主题的理解存在冲突,或者不同学科中的某种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时,那么,对共同主题/现象做多学科比较,便能加深对该主题或现象的理解。比如,“社会”概念既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也是一个哲学和经济学概念。马克思、吉登斯等人都对“社会”概念发表过见解,后者还对前者的“社会”概念进行过批判。比较两人的“社会”概念,可以深化对这一概念本身的理解。

相关范文

“社会”概念:马克思与吉登斯的比较——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语境
不同领域“睡美人”论文的比较分析

五、影响/结果的多主体比较

这一条有两个要点,一是“多主体”,二是“影响或结果”。“多主体”说的是,“比较”发生在共时的不同主体之间,而非同一主体的不同阶段。“影响或结果”说的是,比较的是同一问题发生在多主体身上的影响或结果,或者对影响到多主体的那些重要变量或维度进行比较。比如,“中国画”与“日本画”都产生于两国近代国家的形成初期,都在大致相似的国粹主义思想背景下,作为对抗“西洋画”的文化策略而出现的概念。但是,在两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画”与“中国画”概念结构发生了相应的演变,需要通过比较厘清一个国家在现代文化大背景下,如何创造新时代的民族文化艺术。

相关范文

“中国画”与“日本画”的概念命名比较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办公室”——中印制度与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本科教育到底需要多长学习时间——本科生学分学习量的国际比较分析
中日韩“狗耕田”型故事比较研究
衰落-变革-更生:美国霸权的内在韧性与未来走向——基于二战后两轮战略调整的比较研究
名同实异——战时国共两党县长的比较研究
分离主义的成与败:一项基于质性比较分析的研究

六、“比较本体”研究

“比较本体”研究,就是把“比较”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比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那么围绕该方法所做的探讨,自然属于比较研究。其次,因为“比较”是一种研究方法,那么跟“比较”相关的学科,如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等,都属于比较研究。比如,“中西比较”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种基本思维模式,但是很多人仍对“何谓比较”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澄清“比较”到底是什么。

相关范文

比较:作为存在——关于“中西比较”的反思
民族性还是历史性?法文化比较中的历史维度与差异消解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定性比较分析法
太极与The Absolute——对中西哲学比较的一个反省

七、理论与实践的反差

“理论与实践的反差”有三层含义:一是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反差,二是名义与实际存在反差,三是政策预期与实施效果存在反差。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存在反差,说明理论不够彻底,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名义与实际存在反差,说明表里不一,存在出入。政策预期与实施效果存在反差,说明政策研究不够,脱离社会现实。这三种情况都是反常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只会让人们产生更多困惑。

比如,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是数理统计学中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但是国内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大多把回归分析放在方差分析的后面,但对于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绝大多数教材中没有进行详尽的分析。再如,中国人大多有“学历崇拜”,认为上学越多越好,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中国大学扩招后,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反而好于二本三本院校。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或学生可能就会重新思考报考什么层次的学校,学校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也会思考如何转型的问题。而这,都需要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反差开展比较研究。

相关范文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方法的比较
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回报率比较研究
十国高中数学教材的若干比较研究及启示
政府的政策执行偏好:表达、固化与问责机制
游戏化有用吗——教育领域实证研究的比较分析

八、范畴属性比较

范畴属性比较,说的是范畴自身有一些固定的规定性,但是总范畴下面的子范畴或相近范畴,可能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子范畴的属性。为了明确范畴内涵,就需要对范畴做出比较。比如,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如果说按照上述“翻译”定义,那么,文学作品的自我翻译即“自译”算不算“翻译”?通过比较学界对“自译”的认识,以及把它与“翻译”做比较,有助于澄清“翻译”“自译”的内涵。

再如,“社保”是人们经常提及的概念。“社保”也就是社会保险,虽然人们经常提,但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社会保险,他们更熟悉的是“商业保险”。两类保险如何定位,社会保险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保险制度,这就需要从保险制度的属性谈起,比较“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相关范文

基于语料库的自译与他译比较研究
社会保险之认知——与商业保险之比较
生活质量与社会质量:一项有关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研究
台湾地区的婚姻挤压兼与中国大陆的比较
行为和金钱的反馈效应比较
内创业员工与独立创业者创业特质比较

九、困境研究

这里说的困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现实困境,通过比较已有成果求得对困境问题的解答;二是已有研究做的正是比较研究,但是存在局限,需要继续深化比较研究;三是已有研究结果不准确,需要通过新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澄清之前的错误结论。

比如,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为了有效地支撑长期保存活动,保存机构必须清楚了解保存成本。保存成本的研究虽然不成熟,但也出现了一些模型,比较这些已有模型,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便能为保存成本的科学计算提供参考。再如,风险社会跨国研究一度集中于欧美国家,涉及东亚地区的实证研究较少或对国别差异解释不足。这就需要深化东亚地区的国别比较研究,给出更有说服力的差异解释。

最后举一个通过比较澄清错误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布洛赫提出世界工业分布模式,但是他对很多国家工业的估计不够准确,包括对中国清代工业的研究。这就需要使用更科学的方法,通过结果比较修正布洛赫的结论,重新评价中国在世界工业化的长期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与角色。

相关范文

基于长期保存标准的保存成本模型比较与分析
我国特大城市进入风险社会了么?——基于北京、东京、首尔市民风险感知的比较研究
中国工业的长期表现及其全球比较:1850—2012 年——以增加值核算为中心

十、群体研究

社会产生于群体当中,正是群体的演化导致了社会的出现。群体关系反映着社会关系,是社会整体状态的缩影。不同群体有不同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差异带来行为的差异,进而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整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不同群体求同存异,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最大公约数。群体研究,离不开群体比较。比如,中国非信徒和宗教信徒之间以及不同类别的宗教徒之间的社会关系,巳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型态之一。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宏观的群际关系。比较上述群体的社会心态,可以为社会共识、社社会宽容的达成提供参考。

相关范文

中国非信徒和基督徒的心态地图比较研究

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比较研究的10种问题情境。不过,有一些问题可能兼容好几种情境,而不只属于某一种情境,这恰恰说明了比较的普遍性。不管是比较研究的哪一种问题情境,其最终目的都是澄清事实,求得对问题的真实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做比较研究首先要考虑为什么比较,比较是为了什么,不能为了比较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