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要呈现观点的论证过程

时间:2022-12-14 21:11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若是涉及到作者观点的产出,绝不是将观点句孤零零地放在句子中就结束了,应有相应的论证,尤其是前后呈现逻辑关系的观点。否则就如同插上想象的翅膀,仅是作者的主观论述,如何让人信服?或者说,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能够被世人所接受甚至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因此,本着对自己文章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也应该“自觉”对这一观点背后的逻辑原理进行相应的阐述论证。

在日本学者高杉尚孝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中曾经在某一章节提到,用因果与实证来推论时,想象不宜太跳跃。读后可知,该学者就是在告诉所有的论文作者,要把观点的推论过程呈现出来并要有理有据。我们可以借用其中的例子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地感知。

一、思维性跳跃所带来的逻辑漏洞

观点的呈现不能有跳跃性思维,要把观点的前后逻辑关系加以论述。作者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详细清晰地说明其中原委。某位经济分析师预测:

“从长期来看,今后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将会增加。”(根据)

因此,“预期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工具——液化天然气船(LNG Tanker)的需求也会增加。”(结论)

乍看之下这个推论很有逻辑,让人信服。但是细看之下却有漏洞:为何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增加就一定代表着液化天然气船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便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存在主观论述。如果要提升说服力,有一个方法则是详加说明为什么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会增加,也就是补强根据。一般而言,人们容易聚焦在这一点上。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逻辑”,我们需要明确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假设这个例子是基于“产品需求增加,带动运输工具的需求” 这样的因果关系,那么相应的结果便是“当产品需求增加时,运输工具的需求也会增加”的经验法则。可是,此时可能便还是前文的质疑之声:为什么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定会使运输工具的需求增加? 难道没有“即使产品的需求增加,运输工具的需求也不会增加”的情况吗?答案当然是有的。例如:

“生产地和消费地相同,所以不需要长距离的运输工具。”

“除了用液化天然气船运送以外,还有其他的运输工具。”

“即使产品需求增加,但无法生产,所以不会有运输的问题。”

当我们考虑到这一点,“产品需求增加使得运输工具的需求跟着加”的因果逻辑关系便让人感到太过跳跃。这个逻辑背后,隐藏了几点未明文表示的前提和默契。例如:

“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距离很远, 一定要有运输工具”
“用液化天然气船运送是唯一长距离的运输方法”
“液态天然气产品的生产顺利,毫无停滞的状况”

二、观点需要展开论证说明

从上文的例子中我们便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个孤零零的具有因果逻辑的观点,若是仅仅是以跳跃性思维来不管不顾地加以呈现,便会有较多的漏洞等待填补。因此,我们需要填补逻辑漏洞,将这一因果逻辑展开加以说明。退一步讲,若读者与你共同拥有这些前提,即能够明白背后的缘由,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没有的话,无论再如何强化“今后液态天然气的需求会增加”这个重点,也无法提升你的说服力。那么反映到论文写作中更是如此。抛开功利性的思考,假设阅读文章的都是专业内的读者,即便不添加这些前提,或许很多同专业读者拥有这些背景性知识,能够与你心照不宣。但从论文发表的角度,你需要加强文章整体的论证逻辑力度,才能层层通关,以便抵住较多类型读者的审视。这时候,除了强化根据之外,还必须把这一因果逻辑的前因后果呈现出来。具体而言,也就是要将其背后的默契和前提予以明文化,然后再加以论证。

综上,作者们在呈现观点尤其是前后具有逻辑关系的观点时,要有自我质疑意识,即询问自己,我有没有将我的观点中的逻辑关系阐述清楚,我的观点是否进行了充分的论证。需强化这一意识,毕竟文章是由观点串联而成,若处处都缺少论证,则此文章便只能“孤芳自赏”,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