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如何界定研究的问题

时间:2022-10-19 22:12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问题链包括发现问题、界定问题、综合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发现问题后该怎样对问题进行界定,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窄化:界定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个成功的选题,首先要求你具有问题意识。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所确立的研究问题,其范围一定要恰当,不能太大、太开放。选题太大、太开放会令我们的研究难以深入,最终形成的结论往往不过是“蜻蜓点水”。可能此时有些人又会想:既然过大的选题不好,那是不是越小的选题就越好?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想法。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过小的选题,会令你在研究时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失去研究的价值和示范作用。因此,当发现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的时候,就要不断“聚焦”(focus),对问题进行界定,为研究领域规定阈线,即问题域。思考该问题的内涵、外延分别是什么,从而界定问题的边界,这样将问题不断“窄化”。

  举个例子来说,研究“本科教学”问题,那这一问题就很大。此时应该怎样不断“聚焦”,不断“窄化”呢?首先可以界定一下研究对象,是研究“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是研究地方本科高校?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将问题起码缩小1/3或2/3。毕竟,全国只有127所高校属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都是普通的地方本科高校。这是第一种界定方法,即界定一下究竟要研究哪类高校的本科教学问题。接下来,还可以继续缩小“问题域”:你打算研究什么专业的本科教学问题?研究化学、研究农学,还是研究文学?在确定具体专业的过程中,再一次进行“聚焦”。然后还可以再考虑一下,要研究哪一年级学生的教学问题,是研究大一,研究大二、大三还是研究大四……如此一来,便可以将问题不断缩小、聚焦,方便我们未来的研究。

  二、过大或过小:提出问题的常见误区

  (一)研究问题过大,容易不够深刻

  目前,很多作者缺少这样一种自觉界定问题的意识,提出的研究问题往往很大。故意选择那些较大的选题,以为研究越大的问题越容易发表,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太正确的选题趋向。

  比如,我曾经处理过一个选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基本经验、问题挑战与发展应对》。改革开放以来起码已经过了40年的时间,而理科教育又是非常宽泛的一个研究领域,可以从宏观文化去研究,可以从制度设计去研究,也可以研究理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研究理科院校的教学评价。理科教育既有宏观问题,又有中观问题,每个议题的经验是不同的,面对的问题也是不同的。这种“大而化之”的研究,肯定会导致你的研究不够深刻。

  那么,这种时候我们便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聚焦”。比如,我国高等理科教育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理科院校,其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同的。大家可以想一想,清华大学的理科和某省属高校的理科,其办学目标会一样吗?清华大学的理科教育和省属高校的理科教育,其教学目标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同,所取得的经验肯定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一个选题连核心概念、研究对象都界定不清楚,那么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会多么深刻,难以有说服力,也很难具备指导和应用的价值。

  (二)研究问题过小,示范价值过低

  过小的选题也不一定就是合适的。我也曾看过一个非常小的选题,是针对“双高”院校绩效评价中校内自设指标的研究。拿到这篇稿件,我也没有选择录用,这是为什么呢?在全国两千多所高职院校中,“双高”院校不过一百多所。研究绩效评价,却只涉及这一百多所“双高”建设学校,而且还是校内自设指标。校内自设指标这一概念,不同学校间可能会有差异。对自设指标的研究,又会涉及到不同的学校其自设指标也不同。这种过小的选题,其示范价值不会太大,所以这一类选题我们往往也不会刊发。

  小结

  综上,选题的范围、难度都要适中。对于教育科研的选题者、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来说,预设的题目最好要略微超出当前自己的认知水平,但是又要保证其能够在自己驾驭和掌控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可以尝试“跳一跳”到达一定的高度。这类选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帮助研究者始终保能够保持一种谨慎和乐观的态度。不要让自己的选题过大、过难,过大、过难的选题往往难以驾驭,其写作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千万不要论文没写出来,人先抑郁了,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