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怎样通过修改让论文观点有创新

时间:2022-08-11 22:0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创新性是决定一篇论文能否投中C刊的关键。《经济研究》投稿须知中明确指出“作者的新问题意识、新思想意识、新理论意识是本刊把握稿件的关键标准”。而新问题意识、新思想意识、新理论意识等最终要落脚在新观点意识上,也即作者的论文中应体现出新观点。普刊与C刊的差距也在于此,相比于普刊,C刊对论文的新观点意识要求更高。所以如何通过修改,强化论文的新观点意识,从而使普刊水平的论文达到C刊要求的标准,成为很多有C刊发表需求的作者首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本文以论文的正文及结论内容的修改为例,选择一篇初稿处于普刊水平,但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发表在《外语电化教学》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从新观点意识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确定修改策略,使得普刊论文经过几轮修改,论文的新观点意识得到强化,达到C刊录用水平(为保护作者隐私,以下讨论均已匿名化处理,且仅供学术交流,暂不提供案例资料或论文下载)。

 

一、新观点的生成:充实正文分析论证的过程,得出更有深度的新观点

 

对于一篇论文来说,新观点是通过研究得到的,也即通过正文层层分析论证,最终推导出本文的新观点。所以判断一篇论文的新观点意识,首先要从其正文分析论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入手,通过对作者发来稿件中正文内容的审改(如表1左侧栏),我们可以发现:(1)正文分析论证规范性不足,比如研究设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理论框架等)被作为正文几个独立部分来写,显得零碎拖沓,干扰了新观点的呈现。(2)正文分析论证科学性不足,比如作者的研究问题是“通过译本比较量化分析傅雷的翻译风格”,从正文框架可以看出,作者通过人称代词数量的对比来研究这一问题,比较维度较窄,使生成的新观点较为单薄。

 

 

表1 文章修改前后的正文框架

 

文章修改前的正文框架
第一次修改后的正文框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范围
4 理论框架
5 法汉代词检索统计
5.1检索及统计方法
5.2人称代词数量语际对比
5.3人称代词数量语内类比
6 讨论分析
6.1人称代词语际隐化分析
6.2人称代词语内类比显化分析
6.3三译本人称代词翻译对比及成因分析
6.3.1译者的语言资质
6.3.2译者的翻译理念
6.3.3译者的职业素养
6.4 傅译本第二人称单数人称代词语际显化分析
2 研究语料及方法
2.1 研究语料
2.2 研究工具及方法
3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词汇特征
3.1.1 标准类符/形符比
3.1.2 四字结构
3.2 句法特征
3.2.1 平均句段长
3.2.2 句段频率
3.3 语篇特征
3.3.1 语篇衔接连贯
3.3.2 语篇情感
4发现和讨论
4.1 傅雷翻译风格
4.2 傅雷翻译风格成因分析
4.2.1 译者所处时代不同,翻译目的不同
4.2.2 译者的翻译理念不同,翻译策略不同

 

经过第一次修改(如表1右侧栏),作者规范了正文的框架布局,比如将原来的1-4章整合为“研究语料及方法”一章来写,区分了研究设计和研究结果,并增加了讨论章节;最重要的是,作者扩大了对比分析的维度,在不大改动选题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汇特征、句法特征、语篇特征三个维度的译本比较分析,使得傅雷翻译风格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更有深度。这一点也可以从表2结论修改的内容比较分析也可以看出,蓝色字体部分为结论部分观点的呈现,修改前文章的观点更多侧重于“三译本”,而没能聚焦到“傅雷翻译风格”上,没能回答前言推导出的研究问题,从而影响了新观点的呈现;而根据第一次审稿意见,作者在正文调整的基础上,充实了研究“傅雷翻译风格”的观点。

 

 

表2 文章修改前后的结论

 

文章修改前的结论
第一次修改后的结论

本节中我们首先在法语和汉语语言差异的基础上确定了人称代词合理的对比范围,然后对人称代词在原文及三译本中的频数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并进行了标准化频数计算。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三译本相对于法语原文中的人称代词频数均有下降,跟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一样呈现语际隐化趋势;三译本中人称代词标准化频数均高于原创汉语小说的同类值,呈现类比显化;三译本中傅译本人称代词标准化频数最低,最接近于原创汉语小说的人称代词标准化频数,是傅译追求中文写作的结果。傅译本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色是原文第二人称尊称代词非尊称化的翻译,我们认为是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及语言选择的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傅译在《高老头》的翻译中用词较为丰富,词长较短更符合对话内容较多的小说文本风格,但是四字词的使用并不突出;平均句长、平均句段长都较短,通过句段频率更可以直观翻译出傅译本较喜欢用较短句子的特征,傅译本的句子易读性更高;从语篇的角度来看傅译本意合性更强,更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需求,傅译本更注重对于情感的表达,译本也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性。

 

通过对《高老头》傅译本跟韩译本、郑译本的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我们不仅对各译本词汇、句法层面的翻译风格进行了观察与描写,我们还考察了各译本语篇层面的翻译特征。任何词汇和句法都是服务于语篇表达的需要,语篇思想和情感的传达才是翻译作品最终的目的。在翻译研究中不仅要关注译意更应该关注译味,即翻译文本的情感传译。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情感是否传达到位也是文学译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今后可以多从整个语篇的角度,以语料库实证的方式,多关注翻译风格在语篇情感传译表达中的体现。

 

 

二、新观点的深化:补充结论文献比对的内容,凸显观点深度

 

一个研究里面有没有创新观点,是通过将自己的结论与别人的结论相比较得来的。换句话说,结论要回到文献中,凸显理论观点的创新性,也即文献比较。文献比较,即通过对比本文的哪些观点印证了哪些学者的研究观点、哪些观点发展丰富了哪些研究的哪些观点。通过对作者第一步修改后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1)作者的结论部分包括主要观点、研究意义、研究不足及未来方向等内容,文献比对缺失。(2)文献比对缺失,导致结论部分不能直接呈现本文的观点是否真的是创新的?以及创新程度如何?论文新观点的深度不能完全凸显出来并令人信服。

 

第二次修改后的结论

 

本文在自建《高老头》一对三法汉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以语料库翻译学为研究范式,对《高老头》的傅雷、韩沪麟和郑克鲁的汉译本进行了定量加文本细读的对比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本研究证实了传统的文本阅读式翻译研究中的如下结论:傅雷的翻译中“用词丰富”(许钧,1986:60-61)、“用句简短”(同上);但以现有的研究不支持传统翻译中傅译“多四字结构”(同上)的论断,在三译本中傅译四字词的使用并不突出。(2)与其它基于语料库的傅雷翻译研究中有共性发现:本研究中傅译文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高于另外两译本。这一点与王秋艳、宋学智(2020)的结论一致“在标准类/形符比方面,傅译远远高于穆(木天)译,说明傅译的词汇量大,且富于变化”;同时本研究中傅译使用四字结构的频率低于另外两译本,在Miao Jun(2008:855)的研究中也发现“傅译成语的使用,低于韩沪麟译本、许渊冲译本”。在句法层面上,本研究中也与王秋艳、宋学智(2020)的研究发现相一致:傅译平均句长低于同一作品的其它译作。(3)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原有的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研究,从语篇层面对傅译风格进行了探讨。从语篇衔接连贯的角度来看,傅译本使用代词和连词的频率较低,使用逗号、分号和冒号这些具有衔接连贯作用的标点符号频率较高,傅译文本少用代词、连词符合中文意合的特征,较多地通过标点符号让文章的逻辑语义更加清晰易懂,有助于中文读者的阅读。我们从语气词和感叹词这些表情词语的使用来看,傅译本更多的使用感叹词来传达原文的情感意义,语气词的使用并不突出;通过标点符号的使用来看原文到译文的语气转换,可以发现傅译本中原文陈述语气转换为疑问语气的情况更多;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傅译中通过语气的转换,避免了原文中情感信息的流失或减弱,傅译本中留下了更多的情感“指纹”,傅译更注重对于原文情感的传达,译本也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傅译的词汇丰富,句子简短凝练,语篇连贯符合中文意合的特征,语篇情感传译细腻到位,傅译本的译本易读性更高。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以实证量化加文本细读的方式有助于译者风格研究的客观化,科学化,研究结果更为可靠。基于语料库的同一译者各个译本的个案研究有助于译者翻译风格的共性发现,推进傅雷翻译风格研究在新时期,新的翻译研究范式下的新发展。

 

“翻译的语言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是世界各种语言之间经过翻译的中介而达成的思想和情感的融合……在文学翻译中作为文学之精神内核的情感才是需神似地传达的东西”(陈永国,2020)[1];“情感的承载是文学翻译作品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根据”(陈大亮,2018 ),因此在译者的翻译风格研究中多关注翻译语篇思想和情感的传达,尤其要关注原文中的情感传译。我们只是从感叹词、语气词与标点符号转换的角度进行了译本“情感”传达的初步探索,今后可以探寻更多路径来研究翻译语篇的情感性;更多关注译者翻译风格在语篇情感传译中的体现。

 

 

经过第二次修改,作者补充了文献比对,比如作者按照三个结论观点的维度,分别进行了文献比较,比如“这一点与王秋艳、宋学智(2020)的结论一致....”、“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原有的词汇和句法层面的研究,从语篇层面对傅译风格进行了探讨....”等等,从而直观呈现本文的创新观点到底在哪里,以及是如何进行创新的,深化了论文的新观点。

 

三、新观点的升华:避免假大空,深度观点不等于强行拔高

 

经过正文分析论证以及结论文献比对的修正,论文新观点已经得到了充实和完善,也即经过两个环节的加持,论文研究已达到C刊要求的新观点意识。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第二步修改过程中,增加了文献比对的同时,又补充了“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傅译的词汇丰富,句子简短凝练....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以实证量化加文本细读的方式有助于译者风格研究的客观化,科学化,研究结果更为可靠....新的翻译研究范式下的新发展”这一段内容,来证明论文研究的理论贡献。但事实上,作者额外补充的这段话,基本只是在主观论述本文的“理论贡献”,有些“强行拔高”的意思,没能通过文献比对的方式来证明其可靠性。而从作者终稿及发表后的内容来看,作者选择直接删除了这一段“假大空”的理论贡献,从而使论文新观点意识更科学、更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