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20:29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论文修改环节的文献利用给我们带来的障碍。
一、文献障碍:文献不足
在选题和写作环节对文献的不当使用,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障碍,这些障碍会诱导我们进入文献使用或者论文写作的误区,最终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因为文献不足,导致论文的整体创新性不足。
我们平时的时候,可能会刻意避免论文里面过多地引用别人的东西。因为我们可能有一个写作观念,即引用别人的东西多了,会不会影响我们论文的创新性?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实际上我们如果这样做,最后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正是因为我们可以避免引用别人的东西,也就是文献不足,所以导致我们论文的创新性不足表面上看好像有点矛盾,实际上“文献多少”“论文创新的大小”基本没有什么关联。
比如说我们的论文里面,95%的内容都是文献,只有5%的东西是自己的,如果我们能确保5%的东西,真的是我们原创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的论文可能也是一篇好论文,因为论文里有一个5%的创新原则。但是反过来,我们的论文里面如果只有三五个,甚至一篇文献都没有,那么这篇论文就是创新的吗?没有人会这样认为。如果我们的论文中一篇文献都没有,没有人会认为这篇论文是篇好论文,也没有人认为这篇论文就是创新性极大的论文,更不会因为没有引用别的东西,就觉得我们的论文非常好。为什么呢?因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是一种继承性创新,这种创新性来自于文献综述,来自于文献对比,不来自于我们对创新性的不断强调,不管是明显的还是隐晦的强调。比如说应该引用的地方不引用,这就是一种隐晦的强调,是试图提高我们的创新性,其实正好适得其反。
二、应对策略:文献的程序化利用
针对论文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确在论文中文献的程序化利用或者文献的程序化率,即论文中的文献应该在哪些地方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1. 前言中的文献:立题
在前言中出现的文献主要起立题作用,立题就是强调我们所研究的对象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这时我们需要去进行文献对比。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一篇论文的前言五要素是比较齐备的。前面有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烘托出它的研究对象;接着马上就梳理过往学者们研究了什么,例如哪位学者,此外哪位学者,近来,有学者又开始关注什么;梳理完别人的研究以后,紧接着作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即非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究竟会对员工的工作家庭的平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因为现在学术界还是有争议的,在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没有定论,所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后面几个是关于问题的文献。因为“影响过程怎样”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回答,所以我们需要去研究哪些内容,这些都是作者论文里面的文献。
前言部分的文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研究对象的文献,另一种是关于研究问题的文献。如果不懂得前言五要素的话,可能在写第一部分的时候就被卡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把自己想研究的东西往网上一搜,文献出来一大堆,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蒙了,就开始怀疑自己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实际上不是这样子的,实际上我们看到的那些文献,都是仅仅关于我们研究对象的文献,即在前言里面的这一批文献。但是上面提到的论文作者还梳理了第二种文献,就是关于我们“到底怎么去影响工作家庭平衡关系”的这样一种文献。具体来说,一些学者认为是这样,一些学者认为是那样,学者们是有争议的,对此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这是关于研究问题的文献,也就是第二个层次的文献。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其实做了一个工作,就克服了文献的很多问题。作者一看文献很多,就会发现现有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只要发现这些问题,就可以继续做了。作者只发现了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什么呢?也就是“在某个问题上是有争议的,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作者进行研究。作者只做了这一个工作,就克服了这一点。因此就把70%的人甩在了后面。因为70%的人都会被搜索出来的过多文献吓倒,然后开始换选题,换来换去,就会发现所有的选题都不好写。因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出在选题身上,也不出在研究对象身上,而出在我们不会做选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换来换去始终迈不过去这一关。
2. 正文中的文献:细节论据
正文中出现的文献是我们的细节论据,也就是我们每一个小观点的论据,它作为我们的理论基础的论据,或者说我们的研究方法的论据。比如说我们采取某一种研究方法,为什么采取这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否适合我们的研究对象,用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个研究方法可以用到我们的研究对象上来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提供文献。我们需要文献来证明我们准备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文献能给我们提供细节论据。
3. 结语中的文献:呈现创新性
结语中的文献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的结语中没有文献,所以很多人不会写结语。论文写得酣畅淋漓,但是到了结语的时候发现不会写结语。不会写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作者没有意识到论文结语中应该继续写文献。这个时候的文献才是真正地呈现凸显我们论文创新性的地方。论文创新性的60%甚至70%都是在这个地方看出来的,这是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结构化布局。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结语中文献利用的例子。
结语也包含五要素,首先要回顾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紧接着继续做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为了对比我们的研究和之前已经有的研究的创新之处。如果我们不做这种对比,别人就会觉得论文创新性是缺失的。比如,这位作者在论文里面列举了14年的文献,“迁入地的全要素生产率也会因为移民的进入而得到显著提升”。作者又引用了赵忠的一个观点,“但是,担心移民的进入会带来很多问题”。作者正反两方面都做了梳理。紧接着开始说本文的研究发现是是什么。
通过对比得出两个结果。第一,我们的研究发现与现有文献有哪些一致性的地方。比如,上文中作者的研究发现就跟2014年都阳的观点是一致的。作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在哪些地方又超越了周阳,因为都阳跟作者的观点是一样的,都认为移民的进入会提升一些东西,比如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等。那么作者超越他的地方在哪里?通过第二段就能看出来。
对比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研究发现和现有文献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第二段里面也能看出来不一致的地方是什么。不一致的地方,往往就是我们创新更大的地方,一致性的地方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接着往前推进了一步,这就是创新。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不一致的结论的时候,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我们做的最大的创新的地方。但是如果我们不做这种对比的话,这种创新性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术论文的创新是一种继承性创新,我们的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翼翼地做,不论是梳理文献,还是做文献对比,每一步都要这样去做。这样我们论文整体上的创新性才能够凸显出来。
论文的创新不是我们自己喊的。不是我们把这个时代、这个世界、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这些东西都写进去我们就很了不起,不是这样子的。我们一定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过对比推导出来论文的创新性,绝不是忽地一下就在我们的论文里面蹦出来的。
上一篇:5类宜引用与12类不宜引用的文献
下一篇:论文中提出问题部分该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