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难的三阶段审视

时间:2021-12-29 21:30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其实,论文写作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规则以及应有的逻辑,就能使论文写作变得快速、高效。

  在我看来,主题、文献、方法和框架这4个部分(或者说要素)基本上已经构成了整篇论文的的主体。我们把这4个部分掌握之后,一篇论文的架构逻辑就非常明了清晰,自然论文写作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在对以上4个部分进行内容分享之前,我们先要总结一下,日常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的困难。这里的困难就是指难点、难处,我归纳三个阶段:开始、过程、结果。

  ▶开始阶段

  大家基本上都是焦虑的,都是拖延的,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博士小白的时候,或者说写作小白的时候,都会有这种焦虑的情绪,因为首先就是怕写不好,然后是担心写什么、怎么写,自然就导致拖延,一两个礼拜,甚至是一两个月都非常的正常。

  而之所以出现焦虑、拖延,主要还是卡在了“选题”这一问题上,因为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就是选题,选择什么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关键要素,也是首要要素,因为只有我们明确了写什么,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即怎么写,进而进入到论文框架的制定中。但如果我们连选题都没定好的话(或者是选题没定不出来),那论文也就没有去写的必要了,因为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该怎么开始。所以在开始阶段,主要会牵扯到选题的问题。

  ▶过程阶段

  当我们将选题定好进入写作的时候,还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写作进度的问题,另一个是学做深度的问题。

  1) 进度

  比如,我们定一篇论文,大概写1万字左右,那么我们原本希望一个月内完成,可以进一步划分下,如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各部分的写作各占多少时间。但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卡壳的情况,一旦在某处耽搁的时间久了,势必会影响到论文其它部分的写作进度。

  2) 深度

  关于深度,之前也跟一些同学、朋友讨论过,尤其是我们艺术类中实践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遇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论文写完了,但感觉是一堆废话,完全没有任何理论的深度可言,只是用一些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了艺术家的或者自己的一些作品而已。而且深度也无从谈及,不知道如何来写。

  于写作的进度、深度而言(尤其涉及深度),一定会牵扯到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要找到适合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来阐释我们的研究问题。如果没有任何理论的支撑,那就谈不上任何的深度和逻辑了。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十分痛苦的,正文写了七八千字,但觉得无深度、无逻辑,体现不出任何所谓的论文的专业性,其实就是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的缺乏。

  ▶结果阶段

  即使前两个阶段都经历了,到最后,拿在手里的论文还是会感觉质量不佳,跟自己的预期落差很大,此处所说的“质量不佳”,包括选题、研究理论的深度、整个行文的逻辑框架等,处处都觉得差强人意,这个心理落差是怎么来的?

  我们一开始是对于论文所抱有一种期待值,与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以及在写作之后所呈现出来的论文的真实状态是不一样的,差别很大,甚至判若云泥,发现它很难,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旦形成这个落差,会对我们的自信心产生严重的打击,进而我们会产生自我怀疑,影响自我价值的判断。

  所以整个过程,是我们都要面临的过程。而要想度过整个论文写作的苦难过程,前提是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与此同时进行大量的写作,才能把有关论文写作的三个阶段性症结解决掉。这一定是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的,之前我训练营中的一个学员就令我特别欣慰,他是个纯设计学的学生,一开始完全不会写论文,整期训练营下来,他交给我一篇近2万字的论文,他觉得自己会写论文了,而我在看他论文的过程中,也确信他确实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做到了能够独立完成论文,真正会写了。他告诉我说,一开始每天就逼着自己至少看二三十篇文献(并非泛泛而读,基本上属于精读),然后再逼着自己每天至少写1千字,围绕主题的文字。经过50天的训练,他的收获肯定是非常大的,一定会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回想当初,我读硕士(毕业)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开题报告交给导师之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开题报告写之前看了几篇文献才做的选题?我说大概二三十篇,结果,我的导师勃然大怒,严厉斥责我,只看了二三十篇文献,就敢有胆写硕士论文?至少也得看上万篇文献才有资格去写开题报告。当时,我跟宿舍的一个同学(我俩一起开题)还有导师在学校对面的餐厅吃饭,导师是个快要退休的老教授,他一再指责我们文献阅读量的问题,声量大到旁边餐桌的人过来劝说,好让我们导师消消火气。那一幕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到现在为止,我确实是按照之前导师要多读文献的要求来践行。我也确实发现,随着文献阅读量的提升,势必会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一些经验和改变,当文献阅读达到了“量变”才能去指导我们的写作,实现“质变”。所以在这里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可以多读一些文献,不见得每一篇都是逐字逐句的精读,但阅读量是需要日积月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