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
课题的预期成果怎么写
时间:2022-03-23 10:32 所属分类:课题申报 点击次数:
预期成果,字数控制在300字。实际上,预期成果这一部分相对比较好掌握,从美观程度上来看,这一部分在最后排版的时候,如果有字数需要调整的话,我们可以适当缩减预期成果或可行性这一部分。因为前面论证的地方,(基本)定稿以后再调整改动就会非常麻烦。
现在(初稿)我们就按300字来写,成果形式一般会分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
中期成果,就是我们研究过半的时候,打算产生哪些成果,是否是严格的卡在过半呢?并不一定,我们在最终结项之前产生的成果也可以算作是中期成果,即过程性的成果。那么,中期成果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以完成论文做标准,还是以建设某个数据库为标准,还是以做了多少横向课题为标准等等,由我们自己来定。但是,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一旦我们写上了,在结项的时候就要按照这个标准来完成,比如中期成果要建数据库,那最后结项时,就要真的去建一个数据库出来。要不然,没办法结项。
之前有个老师在写申报书的时候,为了证明他的研究实力很强,就把中期成果,写论文的篇数定得很高,说要发表八篇CSSCI论文,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作为一个国家项目,如果拿不出个两三篇论文,又觉得实力不行,所以还得有所体现。这个地方就看我们怎么来写,比如说要写两篇核心论文,但并没有具体说是南核还是北核,这样可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有的申报书作者很大胆,中期成果中直接不体现论文,也写研究报告。也有批下来的,如果他立项了,他在结项的时候就很好,因为他结项的总体要求不高。而论文是我们科研的产出,我们现在是在画设计图,论文是实打实的盖房子,所以说论文的发表难度要比我们写课题申报书的难度要高。所以,这个地方的标准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和团队研究情况来定。
最终成果,就是我们在结项的时候要以一个什么样的形式来结项。如果我们最终成果是专著,就写专著一本,名称是什么。大家注意,我们在前面填表的时候,成果形式要和这个地方一致起来,这个地方写的是专著,那么前面表里面也要写专著。如果我们的最终成果形式是研究报告,前面表里面也写研究报告,这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的。
我曾遇到过有人立项了,最终成果他写了一个论文集,但他不知道论文集是个什么概念,就觉得写个论文集,自己很牛一样,结果到了结项的时候,真要把自己给累死。我们想想看,一个论文集里面要收集多少篇论文,要完成论文集难度自动升级,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建议大家选择专著和论文集。除非,我们已经有很成熟的思考,如果要出专著,可能是因为前期有了很扎实的基础,对出专著有一定的准备,那则另当别论。再如论文集,如果团队实力很强,能发表很多论文,那出个论文集也无妨。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立项以后结不了项,一年又一年,一拖再拖办延期,为什么?就是因为最终成果不达标,所以这个地方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定。我们可以写发表论文几篇,但是不规定是不是核心,(实在不行)到时候我们发个普刊也可以算最终成果。
使用去向及预期的社会效益,就是我们这个研究最终完成有了成果,那么这个成果,我们要把它应用到什么地方,它的去向要流到哪里,然后流到这个领域去了以后,有什么预期的社会效益,我们要先提前想一想,它会有什么样的价值,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要确定自己的研究它的去向流向了哪里,这一部分和我们前面讲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那一部分稍微有点像,但是它要比价值部分更加灵活。我们可以从政府决策、科研学术、教学应用、会议交流、媒体传播这五个方面来看它的去向。
1)流向政府决策,它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效益,可能就为政府做相关的决策或者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提供依据。
2)流向科研学术,就是为我们本学科的研究,或者是为本领域的研究来提供更多的支撑。还可以流向教学。
3)流向教学应用,有一些典型的案例或者有一些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可以把它转化到教材里面去,转化到课堂上面去,这样科研和教学就打通了。
4)流向会议交流,和同行、同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交流切磋。
5) 流向媒体传播,通过一定的媒体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成果,或者从我们的研究成果里能获益。
这些都是一些实用的去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下我们的成果它流向了哪里,然后再提前预估一下它会有什么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