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2 21:16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写论文要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广大作者在论文选题时,很容易出现“价值性不足,知识性有余”或“知识性不足,价值性有余”。只强调知识性不体现价值性,这样的论文选题终归缺少人情味,难以引发读者共鸣;只强调价值性不体现知识性,这样的论文选题则可能情绪泛滥,经不起逻辑推敲,最终影响选题成立。因此,确保论文选题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十分必要。在核心期刊论文中,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论文选题方式,主要有五种。以下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用“定性”串联“价值”与“知识”
这里的“定性”,不是指作为研究类型的那个“定性”,而特指使用肯定或否定词点明特定对象的性质。具体来说,用“定性”串联“价值”与“知识”说的是,使用表达肯定或否定含义的词语,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做初步判断,给出一定的实情。之后,围绕上述“初步判断”中尚不明确的部分,或“实情”中尚存争议的部分,继续展开研究。这一选题方式,一方面使用了肯定词或否定词,表达出一定的喜好,所以体现价值性;另一方面,它又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研究里面尚不明确的部分,或者在已定性的“实情”中继续研究其争议之处,因而又包含了一定的知识密度,体现出一定的知识性。
比如,《“解释的弹性”与社会建构论的局限——对“摩西天桥”引起的争论的反思》(《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1期)一文,论文标题中出现了“反思”二字。这个词语带有负面有含义,说明论文作者对“摩西天桥”引起的争论,持有一些负面评价。这反映的是选题的价值性。而顺着上述负面评价,论文作者由“摩西天桥”及其争论,想到“摩西天桥”虽然流传甚广,但国内外对它的解释却众说纷纭,出现了“解释的弹性”这一现象。因此,有必要在学术上澄清上述现象,在知识社会学层面给出自己的回答。
再如,《大众的崛起与民主的衰弱——政治哲学意义上的大众传媒与商议民主的关系》(《哲学动态》2015年第11期)一文,标题中出现了“崛起”和“衰落”。前者表达的是积极含义,后者表达的是消极含义,这两个字体现了论文作者对“大众”和“民主”的定性。有意思的是,“大众”和“民主”原本是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的的两个对象,但现在,它们一个“崛起”一个“衰落”,这就有些反常了,所以论文作者想到围绕上述“争议”,给出一定的陈述性知识,从而在“定性”基础上串联起“价值”与“知识”。
二、借“价值疑问”引导“知识方向”
这一选题方式说的是,针对特定对象,使用疑问语气追问其悬而未解的特定价值,以此明确论文选题的知识方向。因为“悬而未解”,有待回答,所以只要准备回答,就可能增加“知识”,体现知识性。同时,“悬而未解”指向的是“价值”而不是其他层面,所以又带有价值性。对“价值”发出“疑问”,这是第一步,对什么样的“价值”发出疑问,决定着选题的研究方向最终指向何处,指引着相关知识的实际分布。
比如,《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吗?》(《哲学动态》2015年第9期)一文,选题针对“正义”发出疑问。“正义”本身就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题。但它是不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很多人可能会说“是”,理由是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明确提到这一观点。而上述论文的作者却提出疑问:这一论断的含义是什么?这一论断能成立吗?考虑到国内学者往往默认这一论断正确而直接应用,而西方有一些学者对该论断提出异议,于是论文作者在上述“价值疑问”基础上,把“这一论断的含义、它能不能成立”作为自己的选题,并准备重点使用能证明其不成立的相关知识。
再如,《“门当户对”加剧收入不平等吗》(《统计研究》2015年第11期)一文,关注的是“婚配与收入不平等”。中国人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价值性。另外,“收入不平等”与“共同富裕”不符,不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因而也体现着一定的价值性。对“婚配与收入不平等”来说,借“价值疑问”引导“知识方向”,就是追问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马太效应增强,并在反对阶层固化、收入不平等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让选题的相关知识沿社会主义价值观所规定的方向聚集。
三、用“专业知识”回应“价值满足”
“价值性”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包含着价值主体的意向、愿望和要求。价值主体的意向、愿望和要求能否得到满足,是“价值性”应当关注的。用“专业知识”回应“价值满足”,说的正是借助学科的专业知识,去回应那些跟“价值是否得到满足”的相关问题。一方面,“价值满足”毫无疑问体现着价值性,另一方面,使用专业知识去回应上述价值问题,又让选题体现出较多的知识性。
比如,《雾霾治理中的“政治性蓝天”——来自中国地方“两会”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5期)一文。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免受雾霾之苦,这是很多人的愿望。生态环境的改善,虽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但更需要官方层面的干预。于是,论文作者由“蓝天”的价值性,想到地方政府和官员更重视环境保护还是经济增长(这也是个价值问题),并准备用中国地方“两会”的相关数据做量化研究。这里的量化研究,就体现了选题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在使用专业方法回应“蓝天”价值问题的过程中,选题实现了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再如,《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异性效应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吗》(《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一文,标题中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既是一句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俗语,又包含着作为主体的劳动者的工作愿望,即渴望在职场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从中提升工作效率。这些都体现了价值性。知识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异性效应”和“生产效率”上。论文作者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一体现价值满足的俗语中,识别出“性别”和“效率”这两个变量,并用相对专业的术语“异性效应”和“工作效率”来概括,探讨二者的实际关系,尝试对“价值满足”做出专业回应。
四、在“美善世界”关注“真实世界”
人们常说“真善美”。“真”“善”“美”三者是一个整体,其中,“真”对应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善”对应的是对他人有益的真诚行为,“美”指的是众人一致认可的美好事物。其中,“善”和“美”指向价值性,只有对主体有用或符合其标准的事物,人们才会称之为“善”或“美”。“真”指向知识性,也即从实际出发,回答现实中答案未知的问题。据此,得到论文选题“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第四种方式,即在“美善世界”关注“真实世界”。
比如,《舞蹈在健康促进中的角色——流行病学方法视域下的舞蹈“剂量-效应”研究评述》(《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一文,研究的是“舞蹈与健康促进”。人人都向往健康,舞蹈则体现着人体之美。它们都是美好之物,代表着“美”与“善”。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舞者似乎都非常健康。他们身材匀称、身姿灵活、体力充沛,但这是否就表示“舞蹈能显著促进健康”?还需要人们回到真实世界做出回答。这就是由关注美而进入“美善世界”,进而在“真实世界”寻找“美”与“善”的对应物,从中发现可以研究的选题。而这样的选题,同时体现着价值性与知识性。
“美”与“善”不仅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比如人们常说的“心灵美”和“道德美”。先看一例《体育竞赛中“主动求败”现象解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它关注的是“主动求败”这一体育现象。从价值观层面看,体育竞技应当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相比之下,“主动求败”显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然而,在真实的体育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主动求败”行为,都会被处理。“美善世界”的相对纯粹性与“真实世界”的绝对复杂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为论文选题同时具备“价值性与知识性”创造了可操作的空间。
五、以“社会包容”回应“理性认知”
“价值性”涉及主体和客观的关系。而包容,是指主体将客体放入特定的容器或区域内。因此,“包容”体现着价值性。社会包容是指,就是社会中的特定主体接纳某客体,不敌对也不排斥对方。这是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立场,体现的是一种看待问题的理性思维。不先入为主,不被刻板印象所干扰,公正独立地审视所关注的对象。由此,得到论文选题“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第五种方式,即以“社会包容”回应“理性认知”
比如,《后排男孩: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的群体塑造》(《青年研究》2016年第1期)一文,研究的是“后排男孩”。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教师喜欢根据学生的听话程度,决定其在教室里的座次。那些不守纪律、喜欢顶撞教师的男孩,往往被安排到教室后排就坐,形成一个不同于主流空间的后排空间。在正式的论文选题中,关注“后排男孩”这一被冷落的群体,体现的就是“社会包容”。对后排男孩、后排空间的形成展开学术探讨,则体现了“理性认知”。
再如,《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一个传播修辞学的进路》(《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一文,研究的是“涉诉舆论法官应对”现象。对于一些关注度较大的案件,法院宣判前或判断后,社会上往往很快出现各种舆论,令办案法官如履薄冰,难以招架。这个时候,如果单纯指责法官们为何不顺应“民意”,给出社会大众所期望的“理想判决”,其实有些强人所难,而且把法官放在了对立的位置。相比之下,上述论文关注“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表明论文作者看到了法官“弱势”的一面,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包容。在涉诉舆论语境下,回应“法官为何难以应对”就是对问题做出理性判断,并就上述现象给出专业解释,从而不被社会大众的狂热情绪带偏,最终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六、小结
以上便是论文写作“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五种选题方式。这五种选题方式说白了,就是从常识出发,从实践出发,从你的生活实际出发去思考选题。在我国,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始终是相对固定的。在这一前提条件下,什么是对,什么是善,什么是美,很容易识别。与此同时,当呼唤“真善美”时,其实就说明现实世界存在“假恶丑”,需要人们去分析、去解决。在价值性已知的情况下,“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选题方式的关键一步,便是挖掘知识性。也就是,从社会所推崇的价值中,发现与之相对的现象,从而挖掘出一个可供生产知识的学术问题,或者针对上述价值性提供适用的理论视角,从专业知识层面对其做出解读。
上一篇:论文研究背景与目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