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如何快速有效地阅读研究文献

时间:2023-10-24 22:53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在提交论文送审至答辩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显得无所事事,每天便花上很多时间来读文献。提及文献阅读,博士五年下来,读过的文献应该数以千计了,并且坚持了一有空闲时间就读文献,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读文献,事实证明读文献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01读文献的顺序

  这里提到的顺序,不是指阅读一篇文献的顺序,而是指在整个博士期间阅读不同文献的顺序。

  ▎国内学位论文/中文著作

  确切地来讲,我是从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接触科研,那个时候我的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已经确定了,导师叮嘱我寒假要读一些文献。我首先选择的是国内的学位论文作为起点,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

  那时候,我对整个领域缺乏基本的认识,期刊文章往往针对一个点,无法给出宏观的视角,而英文文章更没有办法读下去,大量的生词,包括最基本的一些名词概念。当时在我研究的领域,国内有大量的学位论文,但是读起来也是非常费力的,因为一篇学位论文大概是一百多页,有一些甚至超过了两百页,读起来也要花一天多的时间,和读一本书是差不多。

  读得多了,对整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渐渐有一些积累,再看到类似的论文头脑中也有一些概念,还有一个好处是了解了国内同方向的主要研究单位。

  在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读一些专业书籍也有很大帮助。书籍通常是比学位论文更加系统和广泛的,可以更快地对整个领域进行了解,很多书籍的内容重复度比较高,所以同一个主题的只读一两本就可以了。我读过一本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小书,页数也不多,可读性很强,对我的帮助是比较大的。

  ▎国内期刊文章

  有了学位论文的基础,再读国内期刊文章就显得非常轻松了,因为作者都是同一群人,很多期刊文章的结果在读学位论文的时候已经了解到了。期刊文章通常只给出一个点,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地分辨哪些是更有价值的文章。

  同时,掌握专业英语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同时读中文文章的中文英摘要,因为中英文摘要是一一对应的,可以帮助自己快速地掌握专业词汇,读得多了,积累的词汇也就多了。

  ▎英文期刊文章

  有了积累,就可以尝试阅读英文文章了,刚开始应该还是很费力的,但我仍然觉得刚开始的精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时候,精读一篇研究论文可能要一天的时间,精读一篇综述性论文便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刚开始我基本很少读英文综述的,就算读也只挑其中的一部分,好在综述性论文都非常注重文章的结构和条理。

  博士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选修了姚强老师的《燃烧学(II)》课程,基本上每堂课都会留大量的文献阅读的作业,每篇文献大概是三四十页,应该是以综述为主的。我仍然记得当时读的还是非常吃力的,文献的内容是与我后来博士课题的研究内容不相关的,因此具体内容我都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对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大概从博士三年级以后,我便很少再读中文文献了,一方面自己写英文论文时引用中文文献多有不便,同时,现在国内好的成果也基本都会争取发表到SCI期刊中,因此整体上英文文献的水平更高一些。

  写作源于模仿,因此,读英文文献的过程也是给自己积累写作资料的过程,模仿结构,模仿表达,甚至模仿格式。

  02带着目的读文献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读文献也是如此。这种目的不仅仅包括积累数据、积累方法,开阔视野也是一种目的,甚至消遣也是一种目的,就我自己而言,读文献无非以下几个目的:

  ▎寻找研究主题

  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很多博士生入学后课题没有确定,导师只给一个大方向,然后需要自己去读文献,寻找研究课题。不乏有很多同学,找了两三年的方向,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我的情况要稍好一些,入学时课题就基本确定了,需要读文献来确定的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部分。

  在最近这一年,由于要申请博士后,我也撰写了几个不同的proposal,有一些是与我博士课题无关的,那么撰写这些proposal主要就是靠读文献的。包括最近的几周,我每天都会拿出两个小时左右来读文献,读的是与自己并不完全相关的领域,试图激发一些新的研究灵感和思路。

  在寻找研究主题的时候,读综述类文章往往是一条捷径。好的综述对整个领域有一个系统的总结,总结一些共性的结论,也指出一些有争议的地方,提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同时,寻找主题要读领域内最顶尖的杂志的文章,比如《Science》、《Nature》,可能几年才出现一篇该领域的文章,并且很短,所以更值得一读了。

  ▎积累研究方法

  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博士二三年级的时候,无论是实验还是数值计算,如果没有师兄师姐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便要通过阅读文献学习别人的方法。这个过程我是深有体会的,为了搭建实验台,我把国内外所有发表过的类似的实验装置的文献全部搜集到,而后把各个实验台的参数和特点汇总到一个文档中。集百家之长,自己在设计实验台的时候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很多细节,都是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到的,比如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如果文章中没有交代,也可以给通讯作者发邮件进行询问,为此,我还特地拜访了国内另外一所高校,实地考察他们的实验装置。当然,当我完成自己的实验台后,也有一些同行询问我相关的细节以供借鉴。

  我在联系利兹大学访学之前,就读过Williams教授的许多文章,尤其对于他那里所有的实验装置和分析仪器了如指掌,这也是我选择他那里进行访学的重要原因。

  ▎搜集数据

  这里面的搜集数据并不代表搜集结果,因此并不是要拿自己的结果和别的结果比较,而是机械地搜集数据。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因为我做过大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因此有过这样的一个阶段。

  这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过程,因为不需要通读全文,甚至不需要读摘要,也不太需要动脑。不过,由于数据量是巨大的,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一共搜集了几百篇文章的数据,从文章的下载,定位数据,手动录入数据都是一个体力活。

  在这个工作中,文献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软件我后面会详细讲到,搜集数据这个过程我采用一个方法,就是在管理软件里对每个文献进行树状图编号,连著者-年份法都不用了,是很方便的。

  ▎结果讨论与分析

  结果讨论与分析是要发表一篇论文的核心,因此,对于很多同学,这个过程也是最困难的。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和他人进行对比,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机理解释,这需要对所读的文献有一定的把握。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文献,我会选择精读,如果不太重要,会选择摘要+结论或者摘要+结论+图表。同时,要注意是文献中的实验条件,在引用时也最好标明。

  涉及机理探讨是更难的一件事情,可能找了很多文献,也找不到思路进行相应的机理解释。不停地追溯文献也是常有的事情,直到追溯到网上下载不到文献,有时候需要去图书馆去复印古老的纸版的文献。

  ▎综述

  无论写综述类文章,还是研究论文的引言部分,都需要文献综述。其实综述需要的文献在前面四部分都已经涵盖了,我这里只想强调一下多使用新文献。我订阅了领域内一些SCI期刊的邮件提醒,每当有新一期便会发到我的邮箱。如果其中有能够引用的,我会尽量引用这里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