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案例研究法的几种适用情景

时间:2023-04-02 12:5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案例研究是论文写作常用的方法之一。虽然现实中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对应的案例,但在论文写作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做案例研究。使用什么方法,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如果不加思索直接做案例案例,很容易出现研究方法不适用的现象。案例研究更适合哪些问题类型?围绕已刊发的C刊论文,我们归纳总结出案例研究适用的5种问题类型。

  一、与典型或创新的研究对象相关的问题

  “典型或创新的研究对象”指的是,研究对象在特定领域具有典型性,或者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性主题。因为足够典型,所以此类研究对象具有大量可用的典型案例,因为研究对象是创新的,研究问题自然也是创新的,这种情况下,使用案例研究法,便可以深入识别出一些特殊情况或现象,更好地理解该对象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增强论文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比如,《元宇宙创业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管理机制——基于Spaceboo的单案例研究》一文,其研究对象往大里说是“组织合法性”,往小里说是“元宇宙创业组织合法性”。其中,“组织合法性”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该对象在组织管理学领域具有典型性,存在大量相关案例;“元宇宙创业组织合法性”提到“元宇宙”,属于创新性的研究对象。由于元宇宙带有去中心化的属性,它颠覆了传统组织合法性评价的基础假设,不仅使“元宇宙创业组织合法性”成为创新性的研究对象,也让“元宇宙情境中创业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管理”成为一个创新性的研究问题。正因为研究对象新、研究问题新,使得现有理论难以解释其“合理性获取与管理”。这个时候,论文开展案例研究,便能在深入剖析元宇宙创业组织的本质的基础上,厘清元宇宙特征要素与组织合法性挑战的对应关系,提炼出宇宙创业组织合法性获取与管理机制模型,揭示出“元宇宙创业组织克服合法性挑战”这一新现象的内在逻辑。

  二、牵扯细节信息的异质性问题

  这一问题类型说的是,要研究的问题跟特定群体或情境高度相关,牵涉到大量个性化细节信息。而且即便是同类群体或同等情境,所存在的案例信息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而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案例研究可以提供深度和详细的数据和信息,论文写作使用案例研究法,可以对特定情境或特定群体进行探究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对象的细节可以得到详细描述和确认。

  比如,《选择与补偿: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动性研究》一文,研究的就是牵扯细节信息的异质性问题。“高校英语教师职业能动性”通俗地说,就是研究此类教师职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问题。这显然是一个带有隐私和高度个人化的问题。也即,不同的英语教师其职业能动性的信息是不同的。这篇范文选择了4位高校英语教师,使用案例研究法对其职业生活经历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教师能动性内涵与践行方式,揭示出不同的英语教师在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以各自方式塑造自我生活的事实细节。再如,《幽默驱动下求职面试成功的会话活动类型分析——以一次真实求职面试为例》。这篇文章以一次真实的求职面试为案例,探究在其他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幽默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与功能。每个人走出校园踏入社会,都经历过求职面试,都知道求职面试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细节的社会现象。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求职面试策略,也有不同的现场表现。这类充满细节和异质特征的问题,就适合做案例研究,正如论文作者在文中说的,“求职面试是典型的会话活动类型,研究该类型能准确揭示会话活动类型的内在规律,也为应聘者在求职面试中的言语行为提供一定借鉴”。此类问题来自于案例,同时又成为指导后来实践的案例。

  三、过程性因果问题

  这一问题类型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过程性”,二是“因果”。“过程性”说的是研究问题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因果”说的是,此类研究问题更关注本质规律,而非相关性。案例往往包含丰富的细节、复杂的情境,体现着事物或现象的动态发展。案例研究可以在复杂的动态情境中,深入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揭示出因果关系、机制和过程等,从而为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此外,案例研究可以建立多重证据,即通过多种数据来源和方法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案例研究的上述特色或优势,都决定了它适合用于过程性因果问题的研究。

  比如,《长学制直博生从选择到退出的实证研究》一文,光看论文标题里的“从选择到退出”,我们就能猜到此文研究的是一个有关学业的过程性因果问题。具体来说,作者从入学-教育经历-学业坚持/退出全过程的视角,基于对701名学生的调查数据、26名师生访谈及2个学院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直博生退出学业的原因。认为长学制学生的发展是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制度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需要长期、系统的研究,才能理解学生的选择和行为。这篇文章开展案例研究,其实就是利用了案例研究“对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该过程中人的变化”所具有的方法优势。

  四、实践性机制问题

  这一问题类型同样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实践性”,也就是直面现实问题,强调“现实行动”;二是“机制”,强调理论解释,也就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规律。严格来说,这一问题类型也属于“过程性”问题。但它与第三类问题的区别是,此类问题更关注“当下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解决问题”。当然,学术论文不提倡直接研究“怎么做”,所以此类问题在关注“实践”的同时,也关注“机制”,也即实践的运行机制。

  比如,《软性嵌入: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德育教育的行动策略——基于武汉两所学校的社会工作介入实验》一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将社工介入的整个实践过程作为分析对象。众所周知,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据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社会工作如何介入其中并发挥其优势,便成为一个实践难题。由于社会工作本身强调行动、改变,实践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实际研究中,该文作者坚持行动导向,聚焦微观层面,重点关注行动场域中各个主体的互动与权力关系、结构性的制度框架、行动者在其中的互动过程及其机制、介入空间的形成及其逻辑等,最终发现软性嵌入是将社会工作引入学校、从而优化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效介入策略。

  五、难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问题

  “难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问题”指的是,有一些问题或现象比如人类思维问题,太过复杂,并不能直接在实验室中重复或模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对独特的个人或组织经验,也不能单靠实验得出结论。当研究问题难以在实验条件下进行控制和观察时,便可以考虑做案例研究。后者可以通过实际实践和经验,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挖掘出人类思维、行为、经验等方面的独特信息。

  比如,《消逝的农业与并未消逝的村庄》一文,研究“为什么农民放弃种植粮食,村庄的未来在哪里”。这显然是一个事关人类思维的经验问题,而不是一个在实验室里就能轻易重复的数理统计问题。因为,“就农村、农民发展问题而言,诸多探索与经济实践推动着中国农村的发展与转变,农民对土地的经营和对村庄发展的期待影响着农村的面貌,农村未来情景将如何呈现,仍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农村发展道路选择对其拥有的禀赋条件具有路径依赖,亦同时受到村民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农民的期待”以及“村民主观能动性”,都不是简单地在实验条件下分析统计数据就能得出结论的,而需要诉诸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案例中的农民、农村、农业的实际实践和经验,才能得出深刻认识。

  小结

  以上便是我们归纳总结的案例研究适用的5种问题类型。这5种问题类型,与案例研究的方法优势直接相关。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用不适用的方法。当研究对象在特定领域是典型的或创新的,所研究的属于偏细节的异质性问题,或者属于过程性因果问题、实践性机制问题、难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问题,以上任一问题类型,都适合使用案例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