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学术论文问题意识缺失的对策

时间:2023-03-26 21:08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学术研究的起点在于观察世界而后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或变革前人的研究。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致力于解决实践上的难题,往往自然而然地将问题贯穿研究始终;而人文社科领域,问题意识的缺失似乎早已沦为常态。为何同样的主题,有些学者写出的文章能够成功发表C刊,而到自己时却只能收到一份份的拒稿意见?为何自己感觉文章已充斥着问题却还会被评为“问题意识缺失”?本文将结合已刊发的同主题普刊与C刊论文,试论学术写作中问题意识缺失的表征,并尝试提出解决之策。

  一、问题意识缺失的表征

  (一)有主题但无问题

  学术研究起始于对问题的追问,牛顿因追问苹果为何落下这一问题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屈原也曾提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出于升学、职称晋升等外界压力,很多作者早已偏离这一学术研究的“真义”,仅因为作者个人认为该主题必要、重要就要研究或是由于某些背景性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便展开研究,未能落点在某一现实问题上。

  以发表于普刊《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的《“BOPPPS+雨课堂”高校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初探———以“网球计分规则”例》一文为例,作者在前言指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在线教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完善在线教学内容,制定组织实施方案”,而后简单介绍了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普遍采用的三种线上教学形式,直接提出要“基于此……本文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网球的理论知识———“网球记分规则”为例,采用基于雨课堂平台和BOPPPS教学模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设计”。也即,该文的研究完全是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新要求,而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教学的现有模式究竟存在什么与该要求不符的问题吗?作者对此语焉不详。

  (二)有问题但未聚焦

  学术研究应当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问题后应当对问题进行切实分析,并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很多作者抱怨说自己明明在文中提出了如此多的问题,却还被编辑评为“问题意识缺失”,怀疑编辑是否真正审读过自己的稿件。其实,这类作者多半是未能沿着一条研究主线展开,虽满眼问题,但最后却发现什么都解决不了。实际来看,这种未能聚焦研究问题的研究,很容易令读者、审稿人质疑该文章的专业性,更有甚者令作者本人陷入迷茫——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

  以发表于普刊《老区建设》的《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中的社区参与:价值、困境、对策》一文为例,作者经过研究得出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社区参与突发疫情防控过程中法治精神缺位、社区参与突发疫情防控过程中宣传和舆论引导偏差、社区参与突发疫情防控存在用力过猛的极端行为、社区疫情防控中的网络信息管控有待加强这五条重大突发疫情防控中的社区参与“困境”。但作者最终提出了社区参与疫情防控讲求实事求是、社区参与疫情防控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作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需加强制度设计、依法科学进行社区疫情防控四条对策建议,从具体内容来看仅是基于“实事求是”“社区公共利益与公共精神要求”“降低管理失序现象的发生率”“依法科学防控的重要性”这四点“原因”来提出对策,与呈现的五条困境关联不明,比如,对于如何跨越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一困境?当前对策部分完全未作说明。

  (三)有问题但无价值

  学术研究不可浮在空中,应当扎根大地,关照社会现实,对于学术层面也好,对于实践层面也罢,总之,所选问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在笔者的审稿过程中,发现有些作者所研究的问题,或早已达成学界共识,或是过于细致,聚焦某一领域的某些细枝末节,难以说明该问题的研究必要性。

  以发表于普刊《英语广场》的《“外宣三贴近”观照下中国企业的外宣翻译研究——以全聚德(前门店)宣传册为例》一文为例。诚然,仅凭题目或可认为作者选择以全聚德为例研究外宣翻译,但从前言部分便可看出,该作者意在强调“全聚德”的重要作用,即“全聚德作为世界闻名的中国老字号,主要提供中式正餐,在国内拥有100多家分店,接待过全球各地超过200位政要,它可以说是中华美食在世界的代表之一”,而最终得出的结论也仅是“全聚德作为代表中国美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因此,更应该注意外宣文本的英译问题,为中国向外发声贡献一份积极正面的力量”。整体来看,该作者未能阐明对于“全聚德”这一案例的翻译研究究竟如何有助于外宣翻译领域某一研究问题的解决,导致整篇文章更像是单纯在研究“全聚德宣传册”的翻译问题,与最终呈现的标题不甚契合,研究价值亦不明。

  二、提升问题意识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应当明确具体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以此来强调问题的重要性。但问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提出的,真正的研究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空泛。鉴于众多作者难以分清研究的主题与问题,接下来将以同样是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C刊范文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以发表于《体育学刊》的《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健美课程在线教学设计探讨》一文为例,前言部分,作者虽然同样搬出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在线教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大学体育教学工作……”这一相同的研究背景,但作者话锋一转“然而,在项目种类繁多、技能体能要求不一的体育课程体系中,如何将课堂教学搬移至在线教学,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思考的核心议题”,后文又落点在“健美课程在线教学”的“危”与“机”,并提出相对具体的问题。在该范文中,作者在介绍政策背景后,运用转折词指出了当前现实中存在的、与背景不甚契合的问题,逐步实现了由主题向问题的过渡,从而将研究问题清晰呈现给读者及审稿人。

  (二)基于问题开展研究

  每个科研人都应谨记,要专注于某一问题,而后坚持不懈地研究。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研究一个问题,或者彼此相关、从属于某一大问题的一组小问题足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只能得出缺乏针对性的结论。这听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很多作者会在不知不觉中与研究主线偏离。鉴于很多作者无法聚焦问题,得出与其脱节的结论,本部分亦选取同样以社区管理为研究主题的C刊加以分析。

  以发表于《求实》的《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基于W市J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个案研究》一文为例,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了社区应急管理的困境,分别为社区应急能力内卷、社区社会资本分散、社区参与机制不够完善、社区技术治理悬浮。通过对于困境的具体分析,作者得出社区应急管理的结构调整及功能优化的策略,即“治理主体发展:从科层压力结构转向综合协作化”“治理资源扩容:拓展社区社会资本的秩序空间”“治理机制强化:从单线化向多元化和全主体参与转型”“治理技术嵌入:增强社区技术治理”。从上述内容可以明显发现,所提策略均聚焦困境本身,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即基于对具体问题的切实分析,最终得出针对性观点。

  (三)选择具有价值的真问题

  判断所选问题价值的标准主要在于是否具有理论及实践上的有用性。所选问题是否确为一个有待研究的“真问题”,或是所选案例能否支撑起该问题,而非囿于案例本身,成为影响价值的重要因素。接下来亦选取同样主题为外宣翻译的C刊范文进行说明。

  以发表于《外语电化教学》的《企业超文本外宣翻译与中国企业形象提升研究》一文为例。作者在正文特别设置“数字媒介时代的外宣翻译与中国企业形象提升”这一部分,来专门论述“超文本”于网络信息时代外宣翻译活动、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价值,并提出了我国翻译界在企业外宣超文本翻译上的“滞后”。读者、审稿人以此可以判断,该作者所研究问题的价值直接体现在提升企业形象这一现实层面。

  彭玉生教授曾在《“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中指出,问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问题诚然可贵,但对很多作者来说是真金难求。实际上,一个知识丰富而眼界开阔的学者总是具有问题意识的,在他们眼中,永远不乏明确具体的问题。学会用怀疑的眼光、质疑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从意识的层面逐渐向“问题意识”递进,或许正是你通往学术真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