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怎么看论文是否需要引用文献

时间:2022-12-31 21:45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不少作者在写作时经常出现大篇幅个人主观论说的情况,但这会使文章最终观点的得出缺少说服力。那么在写文章的时,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引用,什么时候又可以不使用引用呢?英国学者柯林·内维尔在其著作《学术引注规范指南》中分别对需要使用引用和不需要使用的两种情况进行了详细阐释。

 

一、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引用?

 

1.告知读者你的论文中出现的数据、表格、图片、图表及其他资料的信息出处

 

示例: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地球表面温度增加了1华氏度,即0.6摄氏度。据国家航空航天总局(NASA)说,全球气温最高出现在2005年。气象学家一致认为,自20世纪末起,1995年到2005年是全球气温最高的十年。国家海洋和气象总局(NOAA)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认为,1998年和2005年分别位居全球最热年度的第一位和第二位。(Hansen2005)

2.当描述或讨论某个作者的理论、模型、实践或案例的时候,或者当你使用他们的文章来证明你论文中的案例的时候

 

示例:

梅泽尔(Maizels 1970)对英国离校就业生开展了一项研究调查,研究结论是父母对学生的就业选择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父母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和想法对学生造成了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另外一项研究(Ashton and Field 1976)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且认为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的工作态度和事业志向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3.用文献来支持和加强你的论证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示例:

汉迪(Handy 1995)认为,联邦制是一种让庞大的组织得以运转的方式,促使联邦制得以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是发达社会的一个特征,并可以发展为现代经济管理方式。关于权利,汉迪认为,“权威必须建立在获取公众认可度之上”(p,49)。因此,管理者不能仅凭官职高低获得期望的尊敬,尊敬必须是努力经营的结果。

4.当你要强调某个在评论界受到一定程度认可和支持的理论、模型或实践的时候

 

示例:

沟通理解(CA)的肢体回答是为了避免或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因此,我们并不奇怪CA与孤独、自闭、自卑、无法倾诉等情感和问题相关。(Daly and Stafford 1984;Mc Croskey et al. 1977;Mc Croskey and Richamond 1987;Richamond 1984;Scott and Rockwell 1997)

在上例中,这个学生引用了五条文献,说的基本上是同一件事情,这就是为了强调论文中某个结论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引用多个文献能够增加结论的分量,尤其当你的论点具有争议性时,更是如此。然而,为了证明一个论点,我们建议最多引用六条文献,一般的做法是引用两到三条。

 

5.告知读者论文中的引文或定义的第一出处

 

示例:

卡布尔(Cable 2001)曾说,弗里曼十分痛恨出版商对他的态度。他感觉自己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教育经历应该让他得到更多同辈人的尊敬。弗里曼曾经痛苦地说“有个年轻的绅士,在牛津大学里,这位绅士把他看待为自己的同学,但是在萨克斯蒙汉姆车站,他却装作不认识他”(p,5)。然而,卡布尔还说,弗里曼的性格中也有点势利的成分,因此当他遇到势利的人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敏感!

如果这段引文的作者非常知名,引用他只是为了增加论文色彩,吸引读者兴趣的话,那么你不必写完整的文献出处。但=如果你对引文作者不敢肯定,那么这种类型的引文最好还是写出完整的文献出处。

 

如果引文出自已出版的书记或期刊,那么你要在括号中写出引文出现的页码,这样有助于读者随时查阅。如果引文出自URL电子信息网络,你也要给出完整的文献出处,便于读者找到相关的网页。

 

6.当转述某个你认为非常重要,或者有可能成为辩论焦点的作者的论文时,而且这时转述内容是超出常识的范围的

 

示例:

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的。每个人认识世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因此对于真理的“建构”也不同(Kelly 1955)。

二、什么时候不必使用引用?

 

1.呈现历史观点
 

当你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自己对某一历史时期发生的事情做出总结的时候,你的总结一般不会引起争议或质疑,那么这时可以不必使用引用。

 

示例: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刺激了西方国家电话中心的增加。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部的关注点是如何用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流水线方式与大规模客户进行沟通。服务部门经济的发展与电信的发展和西方公司运作方式的改变有关。电话中心的逻辑原理是,中心化的方式和理性的组织模式能够降低费用,从而为全球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品牌形象。

2.描述自己的经历和观察

 

你不必对自己或亲身经历和观察所得进行引用,但是必须表明这是自己的经历,比如,可以用第一人称代词“我”来进行描述,虽然有的编辑不喜欢这种风格的语言写论文。如果需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那么可以这样处理,“作者(本文作者)的经历是……”如果你的论文在学术期刊、专著或者其他地方发表了,那么你也可以引用自己的出版样品来支持自己的个人经历。

 

3.总结或结论

 

总结部分一般会对论文中介绍或引用过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概括,这时不必再使用引用。比如,写论文时,尤其是写长篇论文时,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在进入下一个讨论点之前,对上一节的内容做个小结。在论文最后的总结部分,要对论文中先后出现的论点进行归纳概括,这时不需要重新使用引用,除非出现了新的文献,或者从用过的文献中又得出新的观点。

 

4.常识

 

常识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公共领域的常识、专业领域的常识。

在公共领域,常识是人们可以随便分享谈论的一些一般的、无争议的、公开的、无版权限制的事实,这种事实信息一般不会引起重大争议。其中包括参考书和百科全书中无争议的事实信息。常识还包括对公共领域的民间传说和传统风俗的概述,但是引用他人对这些常识的评价是需要标注引注的。比如,你可以讨论某个地区的传统风俗,但介绍某个作者对于这个传统风俗的深层意义和起源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引用。另外,常识还涵盖了常识性观察所得和谚语格言,比如寒冷的冬天会让人心情沉重,但如果你对这条谚语给出了具体的文献证据时,就需要使用引用。

 

每个学科领域都会存在一些常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一套公认的密码、假设、行话、表格或象征符号,这些公认的知识不需要定义、解释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