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21:14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比较研究亦称对比分析,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分析优劣,对特定研究对象做出客观辩证的认识与评价。大多数论文作者一提到比较研究,头脑中最直接的思路则是先把A描述一下,再把B描述一下,再综合起来分析一下A与B的异同,这是最简单最直接并广泛使用的一种逻辑思路。若是但凡涉及到比较研究,就用这一种单一简单的思路的话,难免会带来阅读疲劳。当然,若是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所挖掘出来的观点较为精彩或者较有深度,其呈现思路当然不在话下。但若是在呈现思路上也能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会更加锦上添花。所以,在进行比较研究的写作之时,习惯了单一固化思路的作者们可以拓展多种写作思路,多尝试不同的思路,对于加强自身论文写作技能也是大有裨益的。下文将结合核心期刊的范文,按照基础到高级的逻辑提供四种比较研究的写作思路。
一、“笼统”型比较
“笼统”型比较则是上文所提及的较为简单的一种比较研究的思路,属于基础型的写作思路。“笼统”指的是比较之时,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作比较的事物为一级标题,有条理地展示两个事物的相关信息。此思路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适合很多内容之间的比较,如多种理论学说、多种教学模式、多种体制机制、多种方法比较等。再形象一点说,若是A与B的比较分析,笼统型比较的思路则是先分别呈现A与B的相关信息,而后再提炼A与B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则可。具体可见下文示例。
从该文章的结构框架来看,文章在第二三章则是把要比较的事物即“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与“西方剩余价值思想”作为一级标题,“笼统”地进行剩余思想相关理论的信息介绍。虽是直接把要比较的理论作为一级标题,看似笼统,但实质上对这些理论的介绍说明都较为详细完整,从该文章的二级标题就可见一斑。若是一般水平的此类型文章,基本上仅是在一级标题基础之上对理论做出概括性的介绍。但此文不仅针对理论思想本身的内容做出了介绍,还呈现了其他必要信息。例如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对西方剩余思想也不仅止于主要理论观点的介绍,还客观地呈现其历史局限性。再看其核心部分即第四部分,该部分的呈现也是较为有条理性。分别从理论基础、内涵、分析方法、研究目的四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差异性观点阐释,分主题地呈现核心论证点,从而能够使读者快速捕捉到马克思剩余价值与西方剩余价值不同点的观察视角和核心观点所在。
虽然“笼统”型比较看似仅是以“A、B、A/B比较”为基本结构,但粗中有细,细看其具体内容则别有洞天。因此作者们在采用此方法时,需进一步学习借鉴该文中的具体的逻辑思路,能条理性地呈现理论信息则可设置二级标题,能分主题地呈现其异同点便可分条列点地呈现。
二、主题型比较
主题型比较,顾名思义,指的是按照主题进行异同点比较的思路,属于进阶版的写作思路。该思路的独特性在于不再一步一步地先做出A与B的信息介绍,再进行比较。而是先找到比较的主题,以主题为脉络,将A与B的相关信息糅进比较的内容之中,即在比较的逻辑中就体现着对A与B信息的介绍。这一写作思路更加凝炼高效,在整体的逻辑上更简练,既能把A与B信息阐释清楚,同时,又可做出异同点的集中说明。可见下文示例。
该文章的作者在结构框架部分较为简单,仅有一级标题,但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文章比较的脉络则是以主题贯穿的,即意识形态的“当代特征-作用和功能-批判路径”。以主题为结构脉络,并非随意设置安排,而应有一定的依据。作者也严格遵守脉络逻辑的严谨性,在引言处就做出了依据性说明,如下表述:
如上所述,作者以意识形态的“当代特征-作用和功能-批判路径”为结构脉络,则是因为詹姆逊和齐泽克从表现形式(认识论层面)、运行机制(功能论层面)、批判路径(意识形态批判)三个层面对西方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剖析,因此便可以较清晰地设定文章的结构脉络。此外,纵然作者仅是设置了一级标题,但是每一章节之下比较的内容也非常具有条理性。作者在每一章的首段先总述后文的论述重点,而后分段条理性呈现。在每一段的段首句,首先以主题句先凝炼总述两位学者的核心不同点,而后再详细分述。最后,在章节的结尾处再进行概括性的异同点说明,如下文的逻辑:
通过上文的示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观点表述的条理性,甚至到了赏心悦目的地步。论文写作较为忌讳的一点在于观点的表述缺少条理,没有条理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重点信息不突出,即观点的“隐藏”,或是被次要信息所包裹,或是观点未加以提炼。该文较为成功的一点就是尽管未设置二级标题,但仍极具条理性。首段的三个方面、每一段段首的提示词和主旨句、最后一段的总结段落都是其条理性的突出体现。
因此,主题型比较可根据比较的具体情况,从中提取出较为核心的主题来分别阐述异同点,也不能忘记较为重要的前提撰写即框架依据。在观点内容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体现,首段和末端分别添加思路型表述和总结性表述,段中的重点论证信息可在段首添加主旨句或段尾总结句。
三、线索型比较
线索型比较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进行异同点比较的写作思路。显然,这一逻辑线索一定是有一条较为明晰的递进逻辑将所有内容串联起来的,也属于进阶版的写作思路。该思路与主题性比较一样,同样把A与B的信息糅进比较的具体内容当中去,但与主题型比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论证的思路是能够用一条递进脉络串联起来的。这一写作思路的优势在于,每一部分的比较视角并不是割裂的,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使得文章宏观上的逻辑紧密成为一大亮点。可见下文的示例。
文章的一级标题清晰地呈现出了文章的递进性脉络,即“是什么-存在问题-怎么办”。详细来看,作者从三位作者在“共同性”的内涵界定上进行了异同比较,而这种共同性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却受到了阻碍和挑战。作者分别把哈特和奈格里对困境的观点、朗西埃对困境的观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针对共同性所面临的腐化、私有化以及感性分配机制所带来的错误,三位学者都想要打破这些阻碍,因此后文便同样分别从哈特和奈格里、朗西埃的角度论述如何生产和创造共同性。而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又论述了三位学者的共同点。实际上,从全文整体的逻辑来看,这篇文章大逻辑中套着小逻辑。大逻辑则是先写不同点,再写相同点,小逻辑则是不同点的撰写逻辑上又套用着一个递进式的结构脉络。整体上看来较为有层次性。
因此,在进行对比分析时,若能够根据所要比较的具体信息,找到一条脉络明晰、结构合理的线索出来,则可以采用线索型比较的写作思路。示例中所发现的大逻辑套着小逻辑的模式可选择使用也可选择不使用。若相同点较多,能够分条列点呈现,可使用套用模式;若相同点可以与不同点一起呈现,则仅呈现一个逻辑结构即可。
四、纵向批判型比较
纵向批判型比较是一个较为有趣的写作思路,一般对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时可以使用。该思路是一种纵向否定批判的过程,尤见于有历史发展性的理论观点之间的比较。展开来说,该写作思路也并非按部就班地采用A、B、C分别是什么,A、B、C之间比较异同点的逻辑进行,而是通过B批判A、C批判B、C最终成为“C位”的批判性思路进行比较。这一思路属于高级版的写作思路。这一思路实际上并非做较为单纯的比较研究,其实质上是通过批判性比较而推断出最后处在“C位”的C才是最重要的,或者推断出C才是正确的。可见下文的示例。
一、斯密的世界主义经济学何以不科学:从李斯特的视角看
二、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何以是庸俗的:从马克思的视角看
三、走出德国的“时代错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构建的哲学前提
四、批判的政治经济学何以是科学:重评马克思的理论突破
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中国形式:反思与推进
《论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疑难——从斯密、李斯特到马克思》
从该文的标题来看,该文实际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比分析,而是想要论证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问题。作者言,“每一个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宣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但实质上每一个阶级都具有阶级局限性,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可以兼容科学性和阶级性而不互相矛盾,却成为“理论疑难”,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理论疑难,作者采用了这种纵向批判的形式,把政治经济思想史的重量级人物亚当斯密、李斯特拿出来作为对照。而二者作为对照组,作者也并非是按照“学者的观点+局限性”的普通思路呈现,而是采用了纵向批判,先从李斯特的视角呈现出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个缺点,在呈现缺点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二位学者的观点。同样,李斯特的国际经济学同样受到了马克思的批判。此时可能会存在质疑:都是学者间的互相批判,而学者的批判能代替作者“说话”吗?作者当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经过了这两轮的纵向批判后,作者当然会对这两轮批判进行评述,即呈现自己的观点,如下所示:
通过上述评述可以看出,作者当然同意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具有狭隘的科学性,是庸俗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通过两轮纵向批判,作者实际上是为了引出“C位”,即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而后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其科学性的相关论证。
虽然纵向批判型比较并非研究意义上的比较研究,但也为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高级思路。与其按部就班地展开A、B、C的理论介绍并进行优缺点的说明,不如选择一种巧妙的形式,即通过后一学者对前一学者的批判来呈现各自的观点所在,在最后进一步呈现出作者的评述性说明。这一思路既能冷静地不介入地通过学者间的互相“批判”,找到核心争议点,而也能迅速抽身站在时代最前端,客观评述他们的观点。该思路具有一定的难度,可酌情使用。
比较研究的写作思路是多样的,因篇幅所限仅呈现四种写作思路。若是刚刚学习论文写作的作者们可先以基础型比较这一思路入门,而后可选择主题型比较和线索型比较进阶,若想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写作技能,可向纵向批判型比较这一高阶版挑战。作者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
上一篇:学术论文写作的出发点
下一篇:不同论文之间的选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