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四个建议

时间:2022-11-19 21:12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一、论文撰写一般需有专业分工

  在“平台经济”研究中,当有了引理、命题和定理的时候,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引理、命题以及定理只是数学层面的东西,它们更多地是要确保结论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对于多数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人而言,他们是不那么关注命题和定理本身的,他们更关注的,是这些数字背后的结论。换言之,这些数字背后的机理,能不能通过经济学的语言或者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性的语言来描述清楚。或者说,我们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到底有什么样的经济含义。它涉及到对某一经济含义的挖掘。当我们投国际期刊的时候,如果我们的论文是想投经济理论的某些顶级期刊,它们可能在这方面的要求会稍微低一些。但是,如果我们投的是比较看重经济解释的这些期刊的话,比如五大刊里面的“AER”[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P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以及包括咱们国内的《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它们对我们结论背后的经济直觉、经济原因以及结论本身的经济启示,还是非常看重的,往往会直接要求有经济观的解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都会发现,现在的理论或者偏建模的研究,其论文通常都不是由一个人来写的。一篇论文的写作会有所分工。比如,某个人的数学功底非常好,他可能本科或者研究生都是数学专业出身的,所以,当涉及到非常复杂的证明过程时,让这个人来做,就会确保我们证明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还需要有一个经济学背景的人,他对整个经济的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以及经济的现实,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用咱们经济学的语言简单直观地解释具体的处理结论,以及能够挖掘结论背后所具有的经济含义、政策含义。总的来说,在这种分工协作的模式下,比较合适的人数分配大概就是两三个人一起来写。人员配置要涵盖所需要的各个专业的人。

  二、注意把握模型的难易程度

  如果要做模型分析,我们的模型不要太简单。如果太简单,编辑就会认为我们的分析太肤浅了,没有什么理论上的贡献,直接就pass。然而,如果搞得非常复杂,同时我们又没有充分挖掘模型或结论背后的含义,那么,他们又会觉得该研究就是个玩弄数学的东西,没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所以,对于模型的构建就需要我们去做一个比较,在做研究的时候,要有比较好的分工和平衡。既要确保我们的模型具备一些技术含量,然后,根据这种设计来分析并回答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用当前比较前沿的框架,比如说机制设计、市场设计、信息设计等等。同时,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基本上对整个行为里面每一部分都有比较充分的经济分析,这才算是一个“出路”比较广,未来能够发表在不错的期刊上的论文。

  三、章节结构要清晰

  论文在写作上应保证章节结构的清晰。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自己也经历过一些教训。今年暑假,我有一篇论文在投稿之后拿到了退修的意见,审稿人也是说我论文的章节结构还是不够清晰,这就会影响到我这篇论文的价值。也就是说,哪怕我们有经济学的解释,哪怕我们的结论是稳健的、严格的、科学的、正确的,也有足够的解释,但是,论文作为一个整体,从模型的设定到分析,再到拓展以及结论,都要确保整个研究自圆其说。这其实就是章节逻辑结构的清晰度问题。

  四、研究需紧跟期刊的用稿要求

  前几年,拿国际上的“五大”期刊来说,从客观上讲,如果是理论论文的话,期刊用稿要求还没有那么高。但是21世纪以来,经济理论的发展非常慢,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理论的突破难度越来越高,大家也就越来越“内卷”。目前的国际期刊就非常看重如下这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论文本身的经济含义或者说研究动机,也即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主题,以及它背后的经济重要性到底如何。第二,我们所得结论的经济价值到底有多大。

  上面说的是国际期刊的转向,而且这种转向非常明显。最近五年,国内的情况更是如此。对于国内的一流经济刊物而言,它们本身就要求解释经济现象的。但对于理论本身,即我们的这个研究能不能对某个理论框架有一个比较大的拓展,这些期刊其实并不怎么看重。相比之下,它们最看重的,就是我们能不能使用一个比较好的、严谨的分析框架,明确无误地解释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经济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期刊更在意的是这种直觉的解释和经济含义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