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22:09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普通作者与著名作者的区别究竟在哪?是学术积累不够、教学经验不足,还是逻辑上有所欠缺?为何那些著名作者总是可以一作连发多篇核心论文,而到了自己却只能接连收到“拒稿信”。有些作者似乎对论文写作有畏难情绪,一到写论文就开始犯愁,这些人找不到写作的方向,往往在没有确定目标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写了又删除,删除了再写……还有些作者,则是不假思索就开始动笔,他们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论是何种形式,这些作者总能写出连自己也不知所云的论文来。
在山口拓郎教授看来,普通作者与著名作者最大的差别在于“思考”与“准备”的差别。针对普通作者在“思考”和“准备”上的欠缺,他在自己的著作《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中提出“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试图帮助读者获得文章写作上的进步。
一、以读者为中心
我们在写文章时,最关键的是要考虑这篇文章写给谁看,即“读者定位”。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Z先生要给小A写情书,直接照搬他三年前写给小B的情书,能行得通吗?显然是行不通的吧!因为这篇情书的读者对象是两个不同的人,她们从性格爱好到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更何况Z先生对二者的爱意也会有所区别。Z先生若要写情书,写给小A就要以小A为读者写,写给小B就要以小B为读者写。与无视对方的立场和心情的“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模式相反,“以读者为中心”强调要在写作时贴近对方的立场和心情,写读者想看的东西,写读者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写得通俗易懂。
论文、策划书、随笔、专栏……无论写哪种文章,都不可以无视读者的存在。了解读者兴趣和需求的写作者,就像知悉顾客烦恼的优秀推销员一样,能够提供对方想要的东西、想知道的信息、想看的文章。为养成“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习惯,在每次动笔前可依照如下步骤思考,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1)了解读者属于哪种类型;(2)了解读者的兴趣和需求;(3)采取符合对方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具体到学术论文写作来说,一篇期刊论文的第一读者肯定是期刊社的编辑,他们主要站在论文发表的角度来阅读你的文章,极有可能对你的专业领域并不精通。这么想来,你的论文就必须明确具体、通俗易懂,要让编辑在阅读后能够明白,你在论文中做了什么研究,而你的这一研究,极具发表的价值。
二、自问自答
所谓的“自问自答”是指自己向自己“题问”,然后再自己“回答”。其实,文章写作的本质就是一种持续性的“自问自答”。我们每个人,其实都会在写作时进行自问自答,只是有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而已。文章的内容(包括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都是要通过对自己的题问而引出来的,如果没有对自己的题问,就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来。如果你对自己的题问很肤浅,那么你只能写出平平无奇的文章;如果你对自己的题问含糊不清,那么你只能写出含糊不清的东西。反过来说,如果你想写得具体一些,那就要对自己提出具体的问题,如果你想写得深刻一些,那也要对自己提出深刻的问题。
进行“自问”训练时,应具备一种“替读者问”的意识,这点很重要。也即,替读者问他们想知道的事,若能顺利回答该问题,就意味着你一定能写出读者想看的文章。为了有效发挥自问自答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待事物和信息,有时还需要有一种从容思考的态度,停下脚步,反复进行自问自答,从而选择正确的道路。
三、设定最后期限
通常来说,当意识到“什么时候做都行”的时候,我们便很难紧张起来,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而且,如果离期限还有太多富余时间。许多人都会往后拖,直到最后期限迫近眉睫才开始动笔。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挥霍完“富余”时间的那一瞬间,开关就会立刻启动,发挥出惊人的专注力。人的这种特性已经被脑科学所证明——即所谓的“Deadline Rush”(期限临近时的突然冲刺)。这种“最后冲刺”正说明了人这一生物具有“惰性”。因此,如果想要提高专注力,强行设定截稿时间(即最后期限)是非常有效的。颇为有趣的是,设定截稿时间、在短时间内写成的文章,和不设截稿时间写出来的文章在质量上差别不大,当平时处于休眠状态的潜能被调动起来,甚至有可能写得更好。
设定最后期限的关键在于估算自己的完成时间,再缩短20%。比如,若是要在一个月完成论文,就要保证自己在三周左右写出来。当然,如果你想给自己增加压力,也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通过缩短截稿时间,使得大脑高速运转,向目标冲刺。
以上训练,或许能够帮助你强化关于写作的“思考”并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只要在“思考”和“准备”上面肯下功夫,无论什么时候,都坚持不懈地进行思考,你写出的文章肯定会有明显的进步。长此以往,你的论文或许也能逐渐收获编辑、审稿人的青睐。当然,这种写作逻辑并不仅限于论文写作,写投稿信或在博客等自媒体平台发文也同样适用。尝试将以上训练应用于你的日常生活吧,或许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一篇:扎根理论方法的模型阐释写作范式
下一篇:引言写作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