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摘要难写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2022-10-25 21:31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摘要在整篇论文中只占二三百字的篇幅,从字数上看应该并不难写,但很多作者都无法写好摘要。投稿次数较多的作者可能会有这类感受:虽然稿件已被期刊编辑录用,但依然需要修改摘要、关键词等。为什么连如此简单的环节也无法达到编辑部要求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关键内容缺失

  目前的摘要写作大多从自然科学移植而来,自然科学追求创新,更为注重新问题、新方法、新材料、新结果;尽管创新似乎已经成为一切研究的主流,但在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领域,很多专业是否需要追求创新仍然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人文学科的学者追求创新的话,他们需要怎么做?有人说“文学评论不是学术论文”,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并无问题。但文学学科的作者表示委屈,他们的工作就是研究文学作品,如果不写文学评论,还能写什么?难道要使用定量方法、田野考察法吗?使用这些方法不就变成跨学科研究了吗?因此,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是否适合人文科学,目前在国内外均有争议;人文社会科学是否要创新,意见也不一致。

  在自然科学中,即使你的论文得出一个与之前相同的结论,但你使用的是新方法,那么反而会证明你的研究是可取的,甚至比之前的方法效率更高,因此这样的研究是有用的。再如,你使用了一种价格更低廉的新材料,计算出与前人一样的精确度,这样的论文同样具有创新性,因为其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大。但除了考古学(发现了新材料),这条路在大部分文科专业几乎是走不通的。新问题之难异乎寻常,新观点更是难上加难。其实不管是报道性摘要还是指示性摘要,摘要都是对论文精华的提取。若缺少“新”这一精华,则不符合摘要写作的基本规范。但论文缺少创新性的原因在于作者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源在于学术界不该用统一的规范要求不同的学科。比如,哲学作者主要靠逻辑推理进行研究,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与学术规范对抗,不去引用其他文献。但如果期刊录用了这样的文章,会影响自己的引用率等数据,因此期刊会强制作者引用文献。

  二、形式要素不清

  自然科学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数据结果与结论相对来说比较清晰,但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往往因为问题的模糊性、方法的非数学性、作者的能力所限等导致目的不清、方法与过程不清、结果与结论不清,这就进而导致摘要的基本要素不清晰,大部分作者只能硬着头皮写。

  1.问题的模糊性

  很多作者会问:“我的研究问题怎样才算明确、具体、可感知?是否有一个标准能来衡量?”实际上,并无标准,只能根据经验来判断。这也是文科写论文复杂的地方,因为研究问题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此外,投稿时还会出现作者认为自己文章还不错但编辑却不认可的情况,这有可能是作者水平不够,也有可能是编辑与投稿人的判断标准不同。

  2.方法的非数学性

  有些作者写论文时会用逻辑推理或思辨研究,甚至使用田野调查法、扎根理论、访谈法等质化研究的方法,但这是否算研究方法还存在争议。因为这些方法无法得出数据,没有数据的研究结果貌似缺少科学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有数据就一定科学吗?这也未必。毕竟数据也可能造假。遗憾的是,现在这套规范限制了所有人。

  3.作者的能力所限

  有些作者不会使用各种理论或方法,只会进行主观总结,也即“怪胎研究”。

  三、期刊要求混乱

  不同期刊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有些期刊认为摘要可以使用第一人称,但有些则认为不可以。有些期刊认为摘要不应超过300字,但有些则表示500字左右也可以。

  四、作者不够重视

  很多作者更关注论文是否能成功发表,对论文本身不够重视,更何况是摘要这样的细小环节。因此一部分作者选择先凑二三百字放在摘要部分,等到期刊编辑有具体要求时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