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教育论文如何从政策中选题

时间:2022-10-14 22:40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教育政策也是寻找选题的一大方向,接下来,我将介绍教育政策研究的意义、研究立场和研究案例。

  一、“关注教育政策,服务政策制定”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高等教育学比较特殊,它不是一门纯粹的基础性科学,更偏向于应用学科。高等教育学要承担理论建构的任务,但是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指导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因此,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一个主要的价值取向,就是通过对政策的研究来服务政策的制定。大家知道,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建设“智库”,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建设“教育智库”,就是旨在用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中国高教研究》非常关注教育政策,会通过重点组稿的方式来对重大教育政策进行跟踪。比如,我们近期组织了关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未来发展的研究;针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周年(2010—2020年),我们于2021年组织了关于《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周年发展情况的研究;在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发布后,我们便会连续组织专栏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进行研究。比如,高等教育普及化问题研究、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此外,还有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比如“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研究”“现代学徒制的研究”“1+X证书制度的研究”“职教本科的研究”……这些研究都与重大教育政策密切相关。那么,我们近期应该关注什么?近期关注的重点在于“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们要为这一政策的落地进行服务。因此,就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来引领教育现代化。

  二、围绕教育政策研究教学改革,确保研究“顶天立地”

  很多一线教师并不怎么关注教育政策,总觉得国家的宏观政策与自己面前的具体教育教学工作间可能存有距离。但是如果普通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时,未能同国家重大的教育政策相协调、相挂钩,那么该研究也就难以起到“顶天立地”的作用。只扎根教学实践做“立地”研究,如何彰显研究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教育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教育改革一定要与教育政策相呼应,教育改革经验的提升,一定伴随着对教育政策的关心、关注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研究的质量与水平。

  如研究“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就属于对目前教育政策的研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地提出要探索“智能+”新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任务,就是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那么,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该如何提升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希望各位老师都能够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为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教育政策研究的两个立场:“国际视野”与“服务中国”

  实际上,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从事教育研究必须兼顾两个立场:一个立场是“in China”,在中国做教育研究,不要将中国的教育问题看得过于特殊,要学会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中,观察和思考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立场是“for China”,作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学者,我们有义务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作贡献。这意味着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中国教育的发展,研究并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研究的一种价值选择。

  四、教育政策研究案例

  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已经发表的教育政策相关文章:

  2020-12 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主要问题与完善路径

  2020-11 职业教育类型论

  2020-10 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

  2020-08 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1-05 “双循环”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意义

  2021-06 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成绩、问题与省思

  2021-07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需求、制度设计与制度实施

  第一篇《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主要问题与完善路径》属于学位研究生教育专栏的文章。第二篇《职业教育类型论》,《职业教育法》从法定形式上确定了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该论文就旨在对职业教育的类型进行研究。第三篇《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体系》是对评估制度进行研究。目前的教育方针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第四篇《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就是探讨劳动教育该怎样落地。第五篇《“双循环”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意义》研究的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阶段,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正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这不仅仅意味着高等教育在规模上与数量上的变化。马丁·特罗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理论,第一次将高等教育的数量与质量挂钩。高等教育普及化后,学生群体的变化、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需求又该如何体现?第六篇文章针对职称评审改革问题,第七篇文章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制度需求、制度设计、制度实施等,这些文章都与教育政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