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的实践界定与避坑指南

时间:2022-10-07 19:42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论文写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大多数人都存在下列误解:论文是一篇文章;论文要有创新观点;避免论文重复率高的办法就是少引用等等。针对上述误解,我们来从以下两方面重新解读“论文”。

  一、论文是一个写作对象

  (一)写作是一门专业研究

  从论文写作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来说,论文不是学术研究的附属。其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研究。一直以来,论文作为专业研究在国内较少见,但近两三年来,国内高校开始尝试将其系统化,并开设专业课程。相比之下,国外比较普遍,大多具备独立的写作中心,面向全校学生授课。

  因此,论文写作是一个独立的专门领域,是自身所在专业与写作的交叉。只要把专业知识与写作相结合,交叉是必然的。大部分作者写论文时迟迟无法下笔,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文献阅读数量较少或问题还未研究清楚所致。实际上,他们对论文与研究的关系存在误解,并不是做完专业研究后才写论文,因为二者不是附属关系。

  (二)论文是一个动态过程

  论文不是一篇静态文章,而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本质是选择一个问题,借助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创新性结论。

  我们不一定要选择创新性问题,因为创新性不是问题的必备要素。大家之所以认为论文难写,是因为对上述内容的理解有些偏差。众所周知,提出创新性问题难度极大,且不适合大部分普通作者,因此可以在方法或结论上创新。毕竟,得出一个新观点的创新程度不亚于提出新问题。当然问题、方法、结论这三个要素并不是缺一不可,具体情况还要因学科而异。

  最后,要把观念从“我要写论文”转变为“我要做研究”,写论文就是要进入到研究过程中。研究与写作虽然是两回事,但是同步的,并无先后顺序。例如,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实验记录,稍加整理就是论文。换言之,实验记录就是论文雏形。由此可看出,实验研究与记录是同步进行的。但文科有所不同,其研究操作就是看文献、写论文,因此很容易陷入看了大量文献后就忘记自己的初衷、但是不读文献又无法写论文的恶性循环。然而,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都需要遵循进入研究过程这一科学法则。

  (三)论文是一项学术界技能

  对个人而言,论文不是一项工作,是在学术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好比教练在驾校工作,不会开车就只能纸上谈兵。

  因此我们需要完成以下转变:把“我要完成任务”变为“我要发展得更好”。如果高校教师仅教学不研究,教学定会受到影响。中小学教授的是常识知识,而大学则讲授的是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师若不搞研究,则无法满足学术需求。

  二、论文写作的防坑指南

  这是大部分人关心的重点内容,下面集中讲述撰写论文时需要避免的问题。

  (一)不要急于表达观点

  急于表达观点是百分之九十作者容易出现的问题,这部分人普遍认为写论文要从观点出发。事实上,论文应该写的是这篇论文从何而来,即论证自己观点的产生过程。因此要从提出观点、提供论据变为向读者交代求证观点的过程。先有观点还是先有论据?我们提倡先有论据后有观点,用论据推导观点,在对话中探索问题的答案。

  传统写作通常是提出观点,用例子论证观点,如此一来往往会缺失了问题。人们忽略了一点——没有问题要观点又有什么用呢?这显然与逻辑不符。正确的逻辑是先有问题,但不知道答案,因此需要建立研究过程,经过一番论证,得出答案,也就是我们的观点。

  (二)不要学习“大人物”

  大家看完上述内容后,可能会问:“我知道有观点没问题确实不合逻辑,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大家经常向那些在科研领域更具学术代表性的大人物学习,最终就会处于“有观点没问题”的状态。因为大人物的写作逻辑是亮出观点,提供论据。他们可以这样写是因为他拥有大人物身份,不管怎么写都能发表。此外,他们对资源的掌握程度也让我们望尘莫及,因为大人物之间对某一问题存在共识,他们可以略过问题这一环节直接提出观点。但小人物,也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作者,抓到的观点没有那么前沿创新,我们关心的问题已经被大人物已经写过了,一味跟在大人物后面模仿他们的观点只会导致自己内容落后。因此大小人物的逻辑是不同的。那么,学习大人物错了吗?答案是不完全错。我们既要向大人物学习专业知识,因为他们掌握自己所在领域的前沿方向;也要向小人物学写作逻辑,因为他们的写作更加规范。

  (三)不要比着(静态)已刊论文写

  这里要注意,并非不准模仿已发表论文去写,而是如果从静态角度理解,论文就是一篇文章,但其实它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应该模仿它发表后的样子,而要思考为什么这一段由这几句话组成,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从这一角度这样切入,就可以逐渐进入作者论文发表前的写作过程,也能思考自己的论文各部分结构。要做到批判性阅读,将范文拆解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四)不要先入为主表达自己

  不要在论文下笔前就有了自己的观点,要保持客观中立。具体来说,大家写论文时都会先想到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比如会定性、不会定量,所以不写定量;会调查、不会访谈,所以不做访谈,这是很多人的出发点。我们应该放弃本我,将论文转变为客观中立的他者化过程。如果论文过分强调自己学科或喜好,而不顾编辑的需求,就会陷入学科陷阱。

  (五)不要认为多引用就是创新少

  很多人不敢引用,导致论文全篇都是自己在说话。从静态角度来说,引用和说话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从动态理解来说,我们是在用别人的东西推导自己的观点。大家习惯把引用等同于重复率,导致对论文创新性的要求降低,只要查重通过就万事大吉。那么,引用多是否就意味着创新少?其实,引用的多少与创新大小几乎无关。根据论文重复率公式可知,总字数是分母,引用量是分子,一味降低分子就能降低重复率吗?从全文角度来说,结果未必降低。降低重复率的有效方法是增大分母,即在引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自己说的话,重复率自然也会下降。论文写作的原则就是写作时多引用、少说话,修改时多说话,这样定稿时引用数量不变,但重复率会下降。引用和说话二者并不矛盾。

  (六)不要投入太多时间

  很多人在写作时投入了大量时间,但留给修改的时间却寥寥无几。例如用3个月写论文,却用3天改论文。这样的时间分配是有问题的。对小人物来说,我们应该快速仿写。建议大家可以将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用在选题,百分十用在写作,百分之四十用在修改,将读文献与写论文这两步同步进行,初稿写得越快越好,这才是规范的技术性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