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三段论常见问题及应对方式

时间:2022-08-05 09:31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于“三段论”一说,就事物客观发展规律而言,即可理解为“起因——经过/发展——结果”。就学术论文而言,单从结构形式上,也可套用为“引言——正文——结论”。而从思维逻辑上可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转化成学术用语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观点”。尤以人文社科学(思辨类)论文体现的最为明显,当然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质性、量化)的迭代更新,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外部条件,但无论如何“借力”,内在的大逻辑始终是绕不开“三段论”的。尽管这是学界普遍认可的常识性知识,但在实际写作中,仍有不少作者出现了“明知故犯”的战术性失误,进而影响论文的整体质量。

  一、“三段论”逻辑框架中的五种常见问题

  1、无本之木:问题似有若无,立论根基不牢

  在行文时,不少作者会有前期心理预设,即具有一定的自我认同感,自信于自己所做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更重视于“怎么做”,从而忽略了根本性的问题——研究问题的推导是否明确(能立得住)。而这恰恰是引起期刊编辑和外审专家注意的关键信息,换言之,研究问题(真实存在)才是决定论文是否具备真正研究价值/意义的根本所在。

  以《培养XX能力融入大学XX综合课程》为例,作者一开始就强调了“在大学XX综合课程中要培养XX能力的必要性”,这种应然性的论述属于“为什么”的分析环节,但是作者忽视了“是什么”的问题(本篇文章既无“前言”也没有“问题的提出”)。换言之,要对“培养XX能力融入大学XX综合课程”进行研究,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基于什么样的问题?比如大学XX综合课程中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哪些或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已有研究都做了哪方面的努力,研究的现状是什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批评)找到不足之处,进而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从何证明自己的研究是具备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但是,作者“完美”地避开了这一环节,在对“必要性”进行阐述之后,紧接着引出(国外)某理论,希望借助理论进一步来论证“XX能力融入大学XX综合课程”的正确性,之后提出了“实现路径”(对策建议)。由此说,作者等同于是没有打“地基”就急于盖房子,这种操作的最大弊端就是由于问题真实性存疑,直接动摇了此篇论文的立论根基。

  2、头重脚轻:过度侧重问题,后续建议不足

  与上述研究问题不明确,没有“源头”的情况不同,这种问题恰恰相反,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状态。以《变化与思考:XX(国外)主流媒体涉华政治话语中的XX形象分析》为例,作者在“前言”部分借助总书记的讲话,将XX形象的重要性做了突出介绍,并就域外某国家主流媒体政治话语中所反映的涉华问题做了简要描述,通过梳理文献(内容较简短)推导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但在进入正文部分后,又详细地将研究现状(分国外、国内)做了系统性介绍,相当于是对“前言”文献综述的进一步扩充,等于是把研究问题又重新推导了一遍,出现了重复现象(而作者对于自己推导出的研究问题的现实表征并未做明确表述)。之后作者借助某理论,从文本分析、话语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却并未出现能体现“变化”的比对,导致后续“对策建议”中的“思考”无针对性,整体感觉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3、环节疏漏:缺失分析内容,影响研究深度

  如《XX(侵权现象)及其规制——以XX(典型事件)为例》一文中,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本文的研究问题之后进入正文论述,(正文)第一部分对XX侵权现象做了概念界定,并指出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危害性,但在造成现有问题的成因上并未给出详细分析,反而是绕开了这一话题,自行提供了四个维度来介绍XX侵权现象的行为模式(本身这种说法就偏主观,没有给出四个维度的理论依据),很难说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作者对行为模式的分析(因为前文并没有对行为模式做任何交代,所以更倾向于是对侵权现象另一角度的介绍)。之后,作者提出“对策建议”,但这种没有建立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议”,自然会使审稿人产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疑问?而导致这种疑问的原因恰恰在于作者没有将“为什么”论述清楚,由于逻辑上的环节缺失,容易带来“生拉硬扯”的不适感,进而影响研究深度。

  4、混沌不分:表述内容交织,逻辑层次欠佳

  与上述环节缺失不同,此类情况也较为普遍。虽在具体内容上没有疏漏,但在层次划分上相对随意,不少作者将“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交织黏连在一起,即便内容无可指摘,而在视觉观感上呈现的就是“一大片”,倒过来说,越是这种混淆的形式,越不容易理出头绪,反而影响这“一大片”的论述质量。以《地域特色XX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基于XX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为例,作者在“前言”中明确了研究问题,进入正文之后,却将“现状问题”与“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部分都集中在一个大段落,而这个大段落中的每个小节内容,也都是既有问题又有分析。由于层次不明,呈现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样态,既不具体也无法深入。另外,在此大段落之后,作者又从“地域特色XX资源”着手,给出了实践路径,但在前文中“地域特色XX资源”并未提及,而这种双重“建议”的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5、不切实际:对策独立成段,前后文不衔接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大有人在。这就类似足球比赛,临门一脚,却射偏了。以《产业振兴XX路径研究》为例,作者通过文献综述推导、明确研究问题,进入正文部分,在对目前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做出详细阐释后,作者借助案例进行分析,行文至此,逻辑上并无问题。但在“对策建议”部分,作者并未结合前文的问题分析进行建议,而是另起一段,单独进行了论述。纵是此番“对策建议”再成系统,因缺乏针对性,出现上下文不衔接,造成逻辑断层。

  二、针对上述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注:以下案例选自科研写作研究所范文库)

  1、明确问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境界”概念的历史与纷争》为例,在前言中,作者借俞平伯标点并撰序《人间词话》单行本中的观点,引出了学界对“境界”理论的青睐,以此进入正文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作者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推导出以“要言之,以‘境界’论诗(词),其来已久,并非王国维的创举......”,进而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了铺垫。

  由此说来,将问题予以清晰明确,立论基础得以夯实,以此证明是该篇论文是具备研究价值的,再进入后续论述中,从而为下文“有的放矢”(无论是分析还是对策)提供可能性。

  2、层次分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三段论”从逻辑上讲,体现着层层递进的推导关系。虽然学术写作要规范严谨,注重客观性、科学性,但毕竟每一位作者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主观性并非不可体现,而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对于论文的框架结构,“三段式”看似是一个固定的模板,但在论述内容的设置和把控上,要重复利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主观性”并不是观点论述上的“主观”,而是在行文架构、内容安排上的“能动性”)。

  以《孝道:理论、测量、变迁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一文为例,进入正文论述,在“2 双元孝道模型”中,作者“根据叶光辉的论述以及从双元孝道模型的发展脉络来看...”对这一(双元)模型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并指出了该模型存在的问题。之后,作者在“3编制孝道新问卷”中又分“双元孝道问卷”“孝道期望问卷”“当代孝道问卷”3个小节进行了“比较”(测量方面)。在论文的第“4”“5”两部分的论述中,又分别从“孝道的变迁”“孝道与相关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得出“6总结与展望”。通篇而言,该论文属于综述型论文。但就其整体逻辑仍然遵循了“三段式”的大逻辑,回看“前言”,作者通过文献综述,归纳了“...近10余年来孝道研究迅速升温,在4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正文的2、3、4、5即是对第1部分的分析展开,而第6部分中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的表述阐述了自己的针对上述4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之所以拿这篇来举例,是因为该论文不仅在大的框架上遵循了“三段论”,在正文中对4个方面的“分析环节”,也同样遵循了段落内的“三段论”,对每一部分的论述都各有起始段(提出问题)和单元小结(对策建议)结束段落。这种内外兼有,层次分明的设计,使论文颇具节奏感、律动美。

  3、前后对应: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在家教育”立法的现实诉求及框架构想——以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为例》一文,(正文部分)“一、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中,作者先对“在家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介绍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的现状,作者分别从“在家教育”的选择动机、办学形式、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父母受教育水平,自我满意度较高,这6个方面进行阐述,之后又从5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存在的问题,以上两部分为“问题提出”环节。随后“二、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立法的现实诉求’”“三、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立法的合理性”两部分可视为“分析问题”环节,最后在“四、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立法框架构想”中,分“修订《义务教育法》中相关条款”“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在家教育’实施办法”两个层面展开,针对前文的多个问题,各个击破,从实施对象、申请与审核、课程内容、学生学籍、学习质量测评、教育人员资格、政府及社会担当,七个层面对上述问题做了回应。整天来看,该论文在“三段论”的基础上,做的了前后呼应,进而形成逻辑闭环。

  综上而言,“三段论”在感性认知上并不难,但在理性运用上,往往会出现失误,因此说,我们要从战术的操作层面上重视这一问题,尽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