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投稿咨询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1117599@qq.com

写作指导

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思考论文选题

时间:2022-07-25 23:26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我们都知道,一项研究的起点是选题。我经常与自己的老师以及周围的很多朋友交流这个问题。就经济学的研究来看,当前整个研究行当还是非常内卷的。在这种形势下,大家现在越来越看重选题。很多人甚至就认为,如果你能精心酝酿选出一个很好的题目,那么基本就已经有五成的概率能够发到一个非常理想的期刊上了。当然,选题越重要,论文的前景就越好,未来在理想期刊上发表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既然选题这么重要,我首先来介绍选题。选题能体现出一个研究者或者至少一个经济学研究者,他功力的深厚程度,以及对整个领域知识的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下面,我就用咱们经济学最基本的逻辑,从“需求”和“供给”这两个维度来与大家分享这个问题。

  一、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出发思考选题

  首先要了解,当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对于学术界也好,或者期刊编辑、主编也好,他们更想看到哪些研究。一般来讲,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让大家追热点,而只是说,如果你选题的时候聚焦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话,那么你这项研究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或者更容易吸引期刊或者学术同行的注意。

  (一)从“需求”角度思考选题

  从“需求侧”来看,在不同的时期,学术界会有一些比较普遍或者某种意义上大家都达成共识的重大问题。比如说,“数字经济”这种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些热点的研究问题。这样的话,如果首先在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中来选择问题,并且你这个研究能够做得不错的话,就会比研究一些比较传统的问题更容易发表,或者说大家更愿意去发表。

  1. 聚焦特定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以经济学为例,焦点和热点的一种情况是来自于经济形势的发展。整个经济(现实经济或者经济实践)发展到一个阶段,比如说,当前可能数字经济就是整个现实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么去研究这些重要问题中的很多理论问题,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这是从现实来看什么样的是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同时,焦点和热点问题也有可能来自于学术界。比如说,某一个时期学术界的一些大佬,他们可能会关注某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这些大佬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都是一些期刊的主编。学术界大佬普遍关注的这些问题,也可以被认为是当前的一些焦点和热点问题。

  2. 研究问题应当具备“痛点”和“难点”

  从“需求”的角度,选择了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就相当于做了第一步,也相当于是踩对了一个点。但是,它并不构成优质选题的充分条件。你做的这个问题还需要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如果你想把论文很顺利地发表出来的话,那么这项研究本身需要有一定的门槛。或者说,它要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是非常简单的问题,我想大家可能也都明白,简单的问题,做的人就会非常的多,门槛就会比较低,这样可能就需要大家拼速度。从这个逻辑上来讲,大家心里就比较没谱了。这也就是说,如果在选择焦点和热点问题时,这些问题很容易就被破解或者很容易被回答,那么对于一般人,或者对于手速不是那么快的人来讲,如果没有像阿西莫格鲁那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的话,在选题时还是尽量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这些都是从“需求侧”来看,学术界或者期刊编辑甚至很多审稿人,他们到底想看什么研究。“焦点”“热点”“难点”和“痛点”,基本上就要有这几个方面。

  (二)从“供给”角度思考选题

  但是,我们作为个体而言,还需要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自己的能力禀赋,在这些焦点、热点、难点和痛点里面,去选择自己能够hold住的研究。因为,每一项研究,如果自己要做得既有高度又要有深度的话,那么可能就需要做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或者在分析问题时所用到的基本的工具是你掌握的。这就相当于你从供给侧出发,结合着自身的禀赋来选择问题。

  二、选题焦点、热点、难点和痛点的识别方法

  如果你的选题是从上述“四点”(焦点、热点、难点和痛点)的交集里面选出来的,并且这些话题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大家就要紧紧地抓住这些话题,去把它做出来,这样发到比较理想的期刊上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话又说回来了,到底怎么去识别焦点、热点、难点和痛点?

  (一)立足学术圈,密切追踪前沿研究动态

  这个可能是需要大家经常去追踪前沿文献。前沿文献可以间接地告诉你,理论界对什么样的问题比较关注。因为,我在追踪我自己研究领域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也的确会发现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热门话题,大家会形成某些比较一致的偏好,突然在这个时期就对某一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个就是从期刊里面来的。

  比如说,我经常会翻那些Top期刊,比如说“A.E.”“J.P.”,还有Econometrica。最近的话,大家就对那个“Information design”,就是“信息设计”或者其他问题的研究很感兴趣,这几年它也是一个比较热点的问题。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的时候,我博士刚毕业。那个时期的话,大家对“Matching”非常感兴趣。最近的话,我还关注到《兰德期刊》(就是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他们最近就对数字经济的话题非常感兴趣,就有非常多的文章发出来了。而且,这只是追踪期刊,大家还可以去关注会议。就现在来讲,疫情之后,很多会议都变成线上了,所以之后参加一些国际会议就非常方便。大家可以去留意国际上的一些会议,哪些话题受关注相对比较多,大家都在集中地、密集地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不同角度的讨论。

  (二)立足实践领域,有的放矢地筛选问题

  上面说的是从学术界来看,但是,如果从实践界或者政策界来看,他们也会有很多的需求。这时,我们就可以看一些带有半学术性质的杂志。比如说,如果做微观研究,或者做产品组织研究,就可以读像《哈佛商业评论》之类的杂志,它上面就有很多这种来自于业界的,或者来自于决策界的对学术界的一些理论需求,他们通过去阅读这些杂志,就会发现当前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那么难点和痛点问题的话,这个是需要一个更加深入的,相当于是对每一篇文献都有很深的积累。要能知道在这些领域,当前什么样的问题是没有被解决,但是又很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些问题为什么没有解决?它到底有哪些堵点?就是说,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是说分析工具上面的问题,还是说某些逻辑问题还不清楚?这个可能需要大家对自己领域内的前沿文献有一些深度的把握。

  (三)向资深人士请教,化难为易

  其实,选题既难又不难。所谓的“难”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要选择一些别人感兴趣的话题,要踩到别人非常感兴趣的痒点,这其实并不容易。我们需要有长期的积累,一个是积累,一个是宏观的把握,具备对整个领域宏观动态的理解或者把握,甚至会有一些超前的理解。难,是对于咱们这些青年学者而言的。但事实上,对于这些资深的教授来讲,他们对每个研究领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所谓“既难又不难”,就是说我们要多向这些资深的,一直站在学术前沿的这些大佬请教,多和他们交流,多听听他们对各自领域的发展动态的判断。

  (四)要“干中学”

  还有一点,就是要“干中学”。很多选题,从我们个体而言,要确定一个选题只是我们自己的理解,它是不是真的会吸引主编的关注以及审稿人的认可,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干中学”,不断写、投、写、投,然后在与期刊主编、审稿人的博弈或者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