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9 10:23 所属分类:写作指导 点击次数:
▍持续性很重要
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一个规划,说什么时候写完这篇文章,当然各位老师可能平时都比较忙,说没有那么多时间写。实际上,你时间少的话,可以少写一点,对不对?你时间多的话,你可以多写一点。比如说,你可以规划,这篇文章总共是12000字,每天写1000字,我10天写完,这种经历寒暑假不就有嘛。那如果平时上班确实很忙,改成写500字或者200字,当然这里的字多字少并不是衡量你写作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但是我要说的是你把这个目标定下来,按照这个目标来写作的话,最后你总是会写出一种高水平的文章的,持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每天锻炼一样,有的人每天跑步,这就是一种持续性。我们是硕士生或者博士生或者是高校教师,我们就是干这个事情的,所以说,写作至少在目前来看肯定是主要的一个工作内容。
▍要有整体规划
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还是半个月内完成?以我自己为例,有时寒暑假的时候能写4篇文章出来,因为那个时候状态比较轻动,家里就一个小孩,可能爱人带着小孩出去玩了,我在家也没什么可玩的,只有看看书写东西。而且短时间之内,我比较喜欢把精力集中放在这个上面,可能产出好几篇文章出来。但是,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他可能规划得比较好,但是慢慢的,他就写不出来或者写得非常慢,但是如果你把这个时间弄长一点的话,你的写作可能就越拖,现在拖延症已经成了我们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了,但是还是要战胜这种拖延症。
▍不同类型的文章,写作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做我这方面的研究的话,我的文章有实证性的,也有理论性的。实证性的论文,因为它要收集数据,要分析数据是吧?数量分析的论文,我花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我可能用80%的时间放在分析数据上面,怎么样把数据整合,怎么样找相关的变量等等这些东西。但是,我写一篇比如说政策模型构建或者是一般理论分析方面的文章、政策分析方面的文章,这个文章可能写起来就比较快一点,所以说你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类型来规划自己的写作的时间。
▍要留出时间进行修改
修改的方式有两种:1)你可以写完修改,把整个论文写完了修改。大家切记一点,就是论文不能拖。比如说,我这个论文写了一段,过了一个月再写另一段,实际上你接不上了,因为你的思路已经断掉了。曾经我有段时间非常忙,总共四大点,写完第一大点之后就干别的事情了去了,后来过了有三个星期,我写了第大二点,完全忘掉了之前写什么东西,我又把原来的东西重新读一遍,再想想自己的东西,提纲出来也没什么用,所以又重新开始理思路,这就非常慢非常慢了,所以说,你要在一个充足的时间段,在一个完全准备的情况之下,一气呵成把这个论文写完就可以了是吧?把论文写完之后进行修改,这个是可以的、没问题的。
2)还有一种修改方式,就是你写完这一段话,第二天再写的时候,再把前面那一段话拿来看一看,写的怎么样再进行修改,无所谓快慢都可以的。
▍要把查阅文献的时间放进去
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涉及到文献查阅,所以说要把查阅文献的时间放进去,这样的话,使得时间足够有连贯性。
▍写作是可以干的事情,但以拓展思路为前提,一直写未必是好事
你写论文觉得真累了,写不下去了。干点别的事情,比如说你看看书,休息调整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写可能会更好一点,所以说写作的时候干别的事情,我觉得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如果隔段时间写,需要提前把接下来的思路写出来
有些老师会说,自己的写作时间确实不能保证每次都是一气呵成的,必须要隔段时间写,这个也没问题。如果是隔一段时间再写的话,你最好把你接下来要写的思路,用大白话或者你能熟悉掌握的一种话语把它写出来,这样下次再写,你的思路就能跟上了。而且把接下来要写的东西用红颜色的字体或者加粗的字体给它凸显出来,这样的话,你下一次再写的时候,你的思路就接上得快一点。
▍逻辑性和层次性
这个是我在审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很多老师文笔非常好,文字也非常优雅,我看的时候感觉是自愧不如。经常自我发问,我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么好的文笔。但是,他们的逻辑性都欠缺。毕竟,我们是一种学术性的文章。注重你的语言逻辑,思路逻辑,同时还注重层次性。那么逻辑性和层次性它俩应该注重的点是什么呢?我认为,如果说一篇论文当中涉及到的是介绍某某一些东西的时候,比如说我介绍某一个理论,它研究过程的时候,那么你最好用层次性的方式来展现。比如说,这个理论包括几个点,这几个点是哪些人进行研究的,一层一层来的,或者这个理论最开始是谁研究的,中间进行了一定的拓展,最后又对它进行了一定的创新,这是一种递进的层次,这个是用层次性、说明性的东西来说。逻辑性的东西就不是这样的,逻辑性的东西是在议论的时候用逻辑性的东西,就是说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我要通过一些什么证据,通过一些什么相关的数据来说明它,我最后再进行总结。那怎么样才能把这个逻辑性和层次性注意起来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1)要注重前后的关联就是我们在写一个东西的时候,把这段话写出来的时候,接下来的思路和上面应该是一样的,或者是对它的拓展或者是对它的总结,这不就是“总分总”或者“分总分”的这样方式来的。2)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方式设计逻辑就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它的逻辑设计可以是这样的,比如说,总分总的方式:你这个问题是什么?这是“总”;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是“分”,然后问题是这样的,这又是“总”。比如说,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低效,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低效,它的“总”是什么?就是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低效的这样一个整体的表现。“分”是什么?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低效,它包括哪些方面配置低效,是人力资源配置低效?还是硬件资源配置低效?还是其他的方面对不对?那么接下来通过这样一种表现,我来介绍原来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低效是如何如何,这就是“总”。3)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或者由内而外的方式来设计逻辑首先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外部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内部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最后进行一个总结,内外共同的因素导致这样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还是按照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低效来谈,这个问题是这样表现的,那么为什么原因导致它配置低效?他自己的养老服务内部的一个问题。同时外在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他的服务资源配置绩效,原来是内外环境共同的推动才导致的养老服务配置低效,这就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同时,你在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当中,你关于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低效的一个框架,基本上就形成了一个大体框架就形成了,所以说这样一个逻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锻炼你思路的一个过程。4)层次性的体现要分要点写分要点写,这个没什么可说的,包括哪几个方面,一二三四写清楚。5)层次性要注意各点见的关联性比如说,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流失的问题,涉及到政策的原因、组织的原因、个人的原因,那么政策、组织、个人之间的关联性是什么呢?我们很多老师他写的论文稿子给我看的时候,他写的这三个问题,它们之间都没有逻辑性关系,就是三张皮。这样的话就使得整个论文比较散。
▍前后对比与思想提升
1)前后内容的对照性就是前面的观点和后面的观点要一致。比如前面要说什么,反对某一个东西,那后面你的观点也要反对某一个东西,你不能说我前面写的一个东西,觉得这个不行,后面又说这个东西好,这样的话,你整个论文就垮掉了。2)前后用词的对照性比如说,我在审稿的时候发现有些关键词都不一样,就像养老服务,在论文当中有的叫社区养老,有的叫社区居家养老,写一篇论文,你最重要的关键词都没搞明白,那这篇论文能是好的论文吗?所以说很多人写论文,包括一些大牛级的人物写论文,他最开始的时候总是要分析概念,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对的。特别是对那种很生疏的概念,或者是比较新的概念,作为一个概念性的解释,对它的要素进行分析,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以前也是经历过很多这种情况,才总结出这样的一种经验。3)前后格局的对照性比如说,部分小点的数字和后面小点的数字基本差不多,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第一大点包括三小点,第一大点我可能要写2000字,至少三个小点在字数分配上不能差太多。如果第一小点写400字,而第二小点写1400字,第三小点写200字,这样的话就会觉得你阐述得不够,你的逻辑没有一个层次性。4)前后写作方式的对应性比如说,某一个大问题在展开成小问题的时候,各个小问题的写作方式尽量都一致。先说明这个问题,再说问题的表现,再加上结果,再总结。比如说,我要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包括很多小问题,我怎么样踩住这个小问题,怎么样说明这个小问题?首先我要说明这个小问题是这样的,这个小问题的表现方式是什么样的,或者它的影响是什么。最后写影响的结果或者小问题最终是这样的。5)边写边想,开阔思路,合理搭建框架一边写一边想,当然很多人会说你这不说的是废话,我们写的时候不就在想嘛?但你想的和写的时候要一致,它俩要进行交流,你把“想”和“写”当成两个人,他们之间要不断地沟通,这样的话才能拓展你的思路,框架搭建也更为合理。
上一篇:论文写作框架与内容布局
下一篇:文献综述的驱动力和观念